力晶科技股票是好公司嗎?力晶科技股價合理嗎?

力晶科技有什麼消息呢???

想要知道力晶科技最近的消息都整理在這裡了!!

未上市股票是還未透過證交所進行交易 都是透過私人間轉讓來交易的

而價格是雙方議定而成 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未公開發行公司 所以個股資訊相對不足

在投資未上市股票之前 一定要自己做足功課 不要聽信來路不明的消息 就貿然進場

甚至看到一些未經證實的文件 就相信其內容 很容易掉入投資陷阱

這裡是整理了個別公司的新聞資訊 擷取於網路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也不一定保證是真實的

一切都只能參考 整理起來是方便人快速了解

有力晶科技股票近況的消息 歡迎提供~ 有問題也歡迎交流討論

力晶科技股價的問題或想交易力晶科技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目錄

內容目錄

力晶科技股價?

想要查詢力晶科技股價有幾種方式可以查詢:

•直接聯繫版主:可以直接加LINE好友或者直接來電直接詢問

• 透過交易網站:可以透過IPO贏家上市股票資訊網,在搜尋欄輸入力晶科技的公司名稱,即可查看力晶科技的股票行情、基本資料、股價走勢圖、財務報表、月營收等資訊(不一定有資料)。

• 自行估算:透過公司財報或者與公司高管或股東關係,收集公司的情況,從公司的每股淨值、每股盈餘、股東權益等資訊,利用淨值跟本益比去推估合理價位(通常市場行情往往折價的)。

力晶科技股票可以賣嗎?

怎麼賣力晶科技股票,力晶科技是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未上市股票的交易會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多細節要注意

因此如果想要賣掉力晶科技的股票

可以透過下面幾種方式

1.透過本站即可處理

如果有要交易可以透過下面的聯繫方式(LINE或電話)加入好友直接聯繫,提出你要賣出力晶科技的需求。

站主就看到會就會與您聯繫,並討論股價及交易細節。

透過未上市股票網站:

網路上有許多未上市股票網站

那都是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交易平台

如果有想要賣出力晶科技股票

可以多多利用 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查詢股價資訊,新聞以及基本資料

賣方可以透過打電話或用LINE加入客服聯繫方式,詢問是否有買家,並提供自己可以賣出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條件達成一致,就可以進行交易環節,指定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股票交割

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

自行處理: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想要買力晶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不容易找到合適的買方,並且承擔交易風險以及人情壓力。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賣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力晶科技股票可以買嗎?

想要投資力晶科技股票,該如何購買呢?因為力晶科技是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股票是指還沒有在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

力晶科技股票的買進方式有以下幾種:

1.透過版主

直接透過加入LINE好友或者電話聯繫版主,將你要買進力晶科技股票的需求,與版主直接溝通討論。

只要協議好張數價格後,就會安排後續過戶環節。

2.透過未上市股票網站交易:

未上市股票網站是指專門買賣未上市櫃股票的團體架設的網站,

可以在網路上查詢IPO贏家未上市股票交流網

買方可以直接聯繫網站客服,可以用LINE或者電話,聯繫網站平台的客服,

詢問是否有力晶科技股票賣家,並提供自己想要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

如果雙方張數價格達成一致,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安排交易細節,

之後網站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會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

3.透過私人交易:

如果有認識的親友想要投資力晶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自行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以及日後的人情壓力。

以上是力晶科技股票的買賣方式,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買方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複雜和困難,因此買賣方應該多加注意,避免遇到交易上的問題。

力晶科技股票的買賣方式透過未上市股票交易網站透過私人交易透過版主
買進打電話或用LINE給網站的客服聯絡,詢問是否有力晶科技賣家,並提供自己的買進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同意此交易,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進行交割環節,並由網站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將賣方的股票過戶到買方,再進行後續的交割。如果有認識的親友願意賣力晶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自行找到合適的賣方,並承擔交易風險和日後的人情壓力。直接聯繫版主,提出你要買進力晶科技的需求,透過加入LINE好友或直接電話聯繫。
賣出打電話或用LINE給網站的客服聯絡,詢問是否有力晶科技買家,並提供自己的賣出的價格和股數。如果雙方同意此交易,就可以約定時間和地點,填寫過戶文件,並由平台外務代為繳納證券交易稅和手續費,並進行後續過戶事宜。如果有認識的親友願意買力晶科技,就可以直接與他們協商價格和數量,並自行辦理過戶手續。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省去中介的費用和時間,但缺點是需要找到合適的買方,並承擔交易風險。直接聯繫版主,提出你要賣出力晶科技的需求,透過加入LINE好友或直接電話聯繫。

力晶科技股票如何買賣?

因為力晶科技股票還未上市,所以只能透過私人間的轉讓,

未上市股票的交易會比上市股票的交易更多細節要注意,

可以自行找想要交易的對象,協議好張數價格,進行交易。

因為法規的關係,所以未上市股票無法用委託方式進行,

都是直接雙方協議好直接買買,

如果有力晶科技股票想要買賣交易的,歡迎直接與版主連繫,

透過LINE加入好友或直接電話聯繫即可

力晶科技股票新聞

【公告】力晶 2023年10月合併營收2054.5萬元 年增23.89%

中央社 2023年11月10日 日期: 2023 年 11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力晶 (5346) 單位:仟元

力晶:公告本公司112年發放現金股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3/06/20 16:41 壹、本公司111年度盈餘分配,業經民國112年06月20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每股分派現金股利新台幣1元;並經民國112年06月20日董事會決議,訂於民國112年07月11日為除息基準日。 貳、依公司法第165條規定,自112年07月07日至112年07月11日止,停止股票過戶登記,凡持有本公司有實體股票而尚未換發無實體並欲辦理過戶之股東,務請於112年07月06日(星期四)下午四時三十分前親臨或以掛號郵寄(郵寄者以112年07月06日郵戳為憑)本公司股務代理機構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務代理部(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97號地下二樓,電話:(02)2702-3999),辦理過戶手續。 持有無實體股票欲辦理過戶之股東務必於07月04日(星期二)以前,將過戶資料(如:375私人間直接受轉帳/撤銷申請申請書、完稅後之證券交易稅單等)送至往來券商且於07月06日(星期四)以前送達本公司股務代理部完成驗證過戶手續,始有參與配息之權利。 參、本公司於112年06月20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分配盈餘現金股利新台幣1,366,289,619元,依除息基準日股東名簿記載之股東及其持有股數,每股配發新台幣1.00000322元,現金股利之發放計算至元為止,元以下捨去,其畸零款合計數計入本公司之其他收入,並訂於112年07月25日以匯款或禁止背書轉讓之支票掛號郵寄予各股東,匯費及郵資由股東自行負擔。若股利金額不足匯款或掛號郵寄支票者,將以平信郵寄支票方式發放,另代扣稅款暨就源扣繳之補充保險費亦自股東之現金股利款中直接扣除。 肆、特此公告。

【公告】力晶總經理異動

中央社 2023年6月20日 日 期:2023年06月20日 公司名稱:力晶 (5346) 主 旨:力晶總經理異動 發言人:張榮輝 說 明: 1.董事會決議日:112/06/20 2.變動人員職稱(請輸入〝董事長〞或〝總經理〞):總經理 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王其國-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謝明霖-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5.異動原因:新任 6.新任生效日期:112/07/01 7.其他應敘明事項:原總經理王其國先生擬自民國112年06月30日退休。

力晶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 配發現金股利1元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力晶科技今股東會決議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公司,轉投資晶合受疫情封控影響上市時程,董事會黃崇仁期望今年可順利上市,同時針對去年盈餘配發現金股利1元,他表示,公司未來帳上現金充足時會提高現金股利,並透過減資退現金與實施庫藏股。 力晶主要持有力積電23.49%及合肥晶合27.44%,受惠去年晶片缺與漲價,晶圓代工大賺,力晶依權益法認列獲利,帶動全年稅後盈餘達77.9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5.71元。

【公告】力晶名稱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社 2022年9月28日 日 期:2022年09月28日 公司名稱:力晶 (5346) 主 旨:力晶名稱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發言人:張榮輝 說 明: 1.事實發生日:111/09/28 2.發生緣由: (1)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日期/事實發生日:民國111年09月26日 (2)公司名稱變更核准文號:經授商字第11101184030號 (3)更名案股東會決議通過日期:民國111年05月24日 (4)變更前公司名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5)變更後公司名稱:力晶創新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Powerchip Investment Holding Corporation) 3.因應措施:不適用。 4.其他應敘明事項: (1)本公司簡稱及股票代號未變動,仍為力晶及5346。 (2)有關本公司更名全面換發有價證券等相關事宜,俟日期確定後,另行公告之。

力晶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 配發現金股利1元

2022/05/24 13:27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力晶科技今股東會決議改名為力晶創新控股公司,轉投資晶合受疫情封控影響上市時程,董事會黃崇仁期望今年可順利上市,同時針對去年盈餘配發現金股利1元,他表示,公司未來帳上現金充足時會提高現金股利,並透過減資退現金與實施庫藏股。 力晶主要持有力積電23.49%及合肥晶合27.44%,受惠去年晶片缺與漲價,晶圓代工大賺,力晶依權益法認列獲利,帶動全年稅後盈餘達77.9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5.71元。

力晶旗下公司晶合集成 上海科創板IPO獲准

2022-03-11 08:10 聯合報 / 記者林宸誼/即時報導 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10日發布,同意合肥晶合集成電路公司(簡稱晶合集成)在上海科創板過會(審批通過)。晶合集成是台灣力晶科技旗下公司, 本次IPO晶合集成預計募資人民幣95億元(約新台幣409億元),主要用於先進工藝研發項目、收購製造基地廠房及廠務設施,和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貸款。 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公告,晶合集成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資訊披露要求。 根據招股書,晶合集成主要從事12吋晶圓代工業務,為客戶提供多種製成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晶圓代工服務,目前已實現150奈米至90奈米製程節點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量產,正進行55奈米製程節點的12吋晶圓代工平台的客戶產品驗證,所代工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液晶面板、手機、消費電子等領域。 2020年晶合集成12吋晶圓代工年產能達約26.62萬片。2021年前六個月,12吋晶圓代工產能為20.61萬片。根據Frost&Sullivan的統計,晶合集成已成為大陸收入第三大、12吋晶圓代工產能第三大的純晶圓代工企業(不含外資控股企業),產能與收入僅次於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 進入2021年,晶合集成經營業績獲得改善,營收人民幣54.29億元,年增258.97%;淨利潤人民幣17.29億元,在轉虧為盈的同時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晶合集成表示,受益於行業景氣度的快速提升、產能的穩健擴充以及持續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同時規模效應的顯現使得營收增速高於營業成本,2021年度綜合毛利率由負轉正,達到45.13%,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去年以來,大陸半導體IPO數量顯著增長,一批產業鏈企業紛紛衝刺上市。進入2022年這一現象越來越顯著。除晶合集成外,今年3月就有國博電子、晶華微等半導體企業IPO過會;同時,唯捷創芯、拓荊科技、長光華芯、安達智慧等半導體企業科創板IPO獲註冊生效。

力積電現增 籌資逾200億元

最多將發行35萬張GDR 備銀彈購置新建銅鑼廠機器設備 去年下半年配息1.18元 2022/02/09 00:44:55 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昨(8)日公告,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上限35萬張。 以該公司昨天收盤價66.1元計算,若全數募足,約當231億元。 晶圓代工產能持續吃緊,力積電積極擴產,公司表示,此次募得資金用途為因應未來營運發展所需,購置新建銅鑼廠機器設備,以強化國際競爭力。 法人認為,力積電銀彈上膛後,將有助未來擴產更順利。 力積電指出,董事會決議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董事會將視市場狀況及公司資金需求,於適當時機在不超過35萬張普通股額度內,董事會於前述額度內一次或分次發行,每股面額為新台幣10元,發行總金額和價格均未定。 至於員工認購股數或配發金額,約發行股數的10%至15%。 力積電董事會也決議2021年下半年現金股利除息基準日相關事宜,預計每股配發1.18222841元,除權(息)交易日訂在2月24日,最後過戶日是2月25日,除權(息)基準日在3月2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3月22日。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日前指出,力積電去年營收656億元、年增43.64%,符合預期,看好2022年營收成長10%沒問題,全年營收目標超過800億元,獲利則可望衝破200億元,下半年毛利率會達到50%。法人預估,力積電今年每股純益將超過5元。 在晶圓代工報價走勢方面,黃崇仁認為,今年平均單價可望上漲一些,約5%至10%,相較去年,今年晶圓代工價格會較穩定,不會像去年一樣波動大。 黃崇仁看好汽車工業需求前景,包括車用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等需求正要開始成長,這些產能需求過去未被計算過。

開卷書摘》「九命怪貓」黃崇仁 如何締造力積電傳奇轉生術

08:302022/01/18 中時新聞網 遠見 股票變壁紙不稀奇,壁紙再變回股票,卻是難得一見的稀奇故事!半導體年度話題之一,打不死的力積電,在董事長黃崇仁手上,重整轉型,順利上市!什麼樣的精神,可以如此不屈不撓? 九命怪貓,原是民間傳奇故事的驚悚角色,是一種屢遇險難,卻都能絕處逢生的奇幻生物。但到了2022年,上網搜尋「九命怪貓」,連結到的卻是「黃崇仁」,他是力積電董事長。 半導體晶圓製造廠力積電,或許名號有些陌生,但其實,它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力晶科技」,這家於2012年12月11日股票下市,讓32萬名股東唾罵的DRAM記憶體製造廠,歷經9年、長達3282天的重整轉型,終於在2021年12月6日,力晶科技轉為控股公司,再以旗下力積電之名,重回台灣證交所,完成下市再上市的壯舉。 「我其實沒有想再當上市公司董事長,不過(嘆了一口氣),對股東、對員工是一個責任,對社會,也是一種責任吧,」71歲的黃崇仁感慨地說,公司重組期間,外界常說他要掏空落跑,「但別人就是要怎麼說,我也不能怎麼樣,」如今總算完成責任。 力積電(力晶科技)創立於1994年,以DRAM記憶體為主,生產各式積體電路系統產品,經過10年轉型,逐漸從生產標準品的記憶體廠,轉為生產邏輯晶片的晶圓代工廠,2020年邏輯產品已占全線56%,推升年營收突破600億元,晉身全球第六大晶圓代工廠。 總缺DRAM,乾脆自己做 27年來,力積電營收波動起伏,歷經金融風暴、DRAM價格崩落、產業大洗牌、股票下市、償還1200億元鉅債,再到製程轉型、企業重組、2020年12月興櫃、2021年12月重新上市,力積電充滿韌性的生命力,成為半導體業一頁傳奇。 「九命怪貓是什麼意思?」黃崇仁瞇著眼問了起來,張揚豎立的眉毛微微一震,「這是說我做很多事,都死不了嗎?我其實覺得還好,反正我怎麼做、怎麼活,反正都能活下去。」 黃崇仁超乎常人的底氣,高起時甩不開的梟雄氣息,摔落泥沼時奮力展翅的求生意志,內在驅動究竟為何?這得從他異於其他「科技大老」的背景談起。 他出自醫生世家,家境小康,但財力並非企業財團,父親資助他3000萬元創業,但一條半導體產線造價至少數十億元。 他是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博士,高學歷,但不懂半導體技術。 黃崇仁就一個人,與產學體系淵源甚少,所以,他的創業之路注定有解決不完的「財務」與「技術」難題。 「我原本在醫學院當教授,也滿喜歡的,但總覺得,一定要拚一次!」黃崇仁談起30多年前創業賣電腦,還是有股青春的拚勁。 「賣電腦的時候,每次都缺DRAM,我就想,這東西(的商機)要爆炸了,我根本搞不清楚DRAM是什麼,就去跟日本三菱談技術授權,後來政府給貸款,我又找人去日本受訓,就這樣弄弄弄弄弄,力晶就這樣給我硬做了出來,」黃崇仁平述著剛起步的半導體生涯。 嗆聲銀行團:我拚了! 2000年代的台灣DRAM廠,確實站上顛峰,力晶科技營收自2001年的112億元,快速成長到2006年921億元!但DRAM是多量少樣的「標準型」產品,同業之間替代性高,又是出貨前計價,因此一旦景氣下行,出貨壓力變得非常大,終究走向低價競殺的局面,2010年左右,價格崩落,DRAM產業一片混亂,每一家都在存亡邊緣徘徊。 千山我獨行的黃崇仁,接連在「財務」與「技術」卡關。 2010年,力晶債台高築860億元,銀行團開出二擇一的紓困條件:黃崇仁個人背書還款800億,抑或解職下台。 那時是9月,黃崇仁手上只有新台幣6、7億,三個月後就要還款71億元,但他兩個條件都不接受,「背書800億?那我這輩子不用翻身了,下台?這公司是我創的,為什麼要下台。我就是拚了!寫信給43家銀行老闆,說我不紓困!一定依約還款。」 此舉嚇壞了銀行團,紛紛盤算高達800億的呆帳該如何補洞,怎知黃崇仁料準DRAM價格即將回彈,硬扛著不低頭,果然三個月後,手上資金回到111億元水位,還款71億游刃有餘。 這關才剛過,2012年,又逢日本爾必達(Elpida)突然破產,力晶製程技術來自爾必達,它倒了,力晶必倒無疑。 「爾必達的頭兒,在破產前10分鐘才打電話跟我說,」黃崇仁心有餘悸地說,總得想個辦法,於是他突發奇想,大膽向美光(Micron)提議買下爾必達,並同意出讓瑞晶股份給美光(瑞晶原為爾必達與力晶合資),一來保住技術命脈,二來獲得周轉資金。 一條一條,還清1200億債務 短暫的喘息,無法拯救低落的股價,同年,力晶股價跌至0.29元,狼狽下市,此時債務已達1200億元。失去信心的銀行團準備拍賣力晶廠房,黃崇仁再度發揮膽大心細的搶救妙術,找來金士頓購買設備,並轉頭授予力晶繼續營運,才讓團隊有了生機,啟動其後的重生之路。 「下市之後,負債要還,慢慢的一條一條解決,我們是確確實實,真的,把1200億債務全部還了,」黃崇仁一字一字加重地說著。 一關接一關,幾乎沒喘息,黃崇仁細數事業幾番起落,時而激越,時而慨嘆,沙啞的聲音裡,始終透出一種橫溢的執拗,一種不願輸、不認輸、不服輸、一路走到黑的「頑石」性格,「我這個人,做下去就是堅持到底,不管面對任何事情都一樣。我最重要的信念,就是堅持到底,打到最後一兵一卒。」 「打死不退」的精神、「膽大心細」的操盤布局,黃崇仁最終帶領公司重新上市,「對32萬股東、7000名員工,對我來說是一種release(解脫),」他淡淡地說。 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始終協同黃崇仁創業,他表示,半導體技術很獨特,不容易轉行,「所以,我們很像《水滸傳》梁山上的108條好漢,只能一起拚出一條路,董事長跟我們說,我們一起拚,我有一口飯,你們就有一口飯,」果然是梟雄一般的承諾。 黃崇仁的科技生涯,創下三個前無古人的紀錄:下市再上市、還完1200億元債務、從DRAM轉型為晶圓代工。 九命怪貓是什麼意思?對應黃崇仁創業旅程,寫下的註解是:歷險不退、膽識過人、奇招過關,但更多的是他策略靈活、身段靈活。「學歷很重要嗎?背景很重要嗎?不管是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黃崇仁坦率笑了起來。 黃崇仁 年齡:71歲 學歷:台大物理系、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博士 經歷:台北醫學院生理系系主任、力捷電腦董事長、精英董事長、力晶董事長、力積電董事長 力積電 成立時間:2008年4月(力晶科技1994年成立) 資本額:353.5億元 主力產品:各式積體電路其系統產品之生產、製造、測試、封裝 員工人數:約7300人 本文作者:羅之盈

證交所2021年歲末IPO 三企業接棒掛牌上市

2021/12/24 14:24 台灣疫情持續穩定加上聖誕節以及歲末年終的加持,全台迎來報復性消費,不僅促進民生消費市場成長,也帶動投資者們活絡股市,兩者帶來的效益鞏固台灣經濟。時序進入2021年最後一個月,今年截至11月底計有12家公司新掛牌上市,12月IPO新兵計有力積電(6770)、詠業(6792)及上品(4770)分別於12月6日、12月8日、12月22日相繼掛牌上市。力積電是台灣從事晶圓代工的半導體製造廠,業務範圍涵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非揮發性記憶體(Flash)製造及晶圓代工兩大類別;詠業已在台灣電子產業深耕超過20年,是一家專業的電子零組件供應商,主要產品包含無線通訊產業中必備的天線和天線模組,以及日常與工業用品所須的壓電陶瓷;上品則是從事氟素樹脂材料(俗稱鐵氟龍)相關製品的公司,提供客戶氟素產品解決方案,包括氟素料所有加工方式之半成品及成品的生產及銷售,至半導體、面板高純化學品系統設備產品線。

半導體產業鏈蓬勃發展 力積電勢在必行

力積電前身為DRAM大廠力晶科技,2012年因財務危機而下市,企業因而轉型為半導體製造專業晶圓代工廠,經歷9年償還完1,200億的債務後重新上市;力積電以特殊成熟製程的晶圓代工廠重回半導體市場,將針對先進記憶體、客製化邏輯積體電路與分離式元件的三大晶圓代工服務為主軸,在全球純晶圓代工排名第六,並在特殊成熟製程市場有著極高市佔率,舉凡影像感測器、光學防手震IC、驅動IC及電源管理IC等相關產品都是力積電鎖定的市場,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力積電股票不會變成壁紙,且很快就會成為全球第五大晶圓代工廠,並看好未來十年台灣半導體製造業會持續領先世界。近年來半導體主要支撐力道在行動裝置、5G、AI等產品上,各相關晶圓代工廠皆受惠,股價紛紛走揚,力積電擁有2座8吋晶圓廠,以及3座12吋晶圓廠,月產量皆為約11萬片晶片,因12吋代工客戶產能需求持續攀升且為滿足企業中長期營運策略,力積電已於109年7月正式向竹科銅鑼園區租地,規劃以10年期建構12吋生產基地。力積電自去年11月起每月營收遞增,並連續11個月月營收創新高,至今年11月合併營收為67.2億,年增70.45%,力積電前3季平均毛利率為39.3%,營業利益125.51億元,稅後盈餘98.92億元,獲利創新高紀錄,每股稅後盈餘3.07元,法人看好力積電第4季獲利有機會達單季新高,全年每股獲利上看4.5元。力積電未來將導入12吋新製程量產,包括OLED驅動IC、無線通信IC、電源管理IC、車用工控IGBT、快閃記憶體NOR、特殊DRAM WoW堆疊等技術,預計將70%導入新廠銅鑼廠,銅鑼廠預計2023年下半年貢獻營收,2024年產能期望達到3.5萬至4萬片的規模。

擁有逾60項專利 詠業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詠業科技隸屬於明基友達集團,為達方電子之子公司,產品策略以企業核心技術為出發點,詠業擁有優良的材料配方技術、微波設計技術、超音波模組技術以及製程技術整合,企業鎖定藍海市場,與客戶共同開發優良產品,產品銷售電子陶瓷元件佔59%,過去幾年積極開發的模組與系統則是佔25%,而創廠時期的線路保護元件佔16%,天線元件包括藍芽耳機、車用電子定位導航系統所須的天線、WiFi6路由器、5G毫米波通訊、IoT物聯網技術等,並累積取得逾60項各國專利,TELA晶片天線、Castle Patch天線、Pillar晶片天線皆是專利中的一部分;壓電及超音波元件則是涵蓋多個領域,水中通訊系統、車載液位傳感器、水/氣流量計,未來將走向醫療用途、觸控回饋領域;天線模組則鎖定高精準定位工程車、智慧農業用人工車,市場主要在日本,智能監控系統方面包括電子腳鐐、居家主機等,新加坡、台灣政府單位皆有磋議、並於今年打入中東市場,兩個區塊的成長力道節節走升;超音波模組及傳感器則包含雙張偵測傳感器、液位偵測傳感器等,企業積極發展日本、美國客戶,並期望市佔率得以提升。詠業在2016年整年營業額約6億元,在去年不受全球疫情影響,逆風上漲合併營業收入12.92億元,成長達37.62%,每股盈餘4.01元,每年以15%至20%的幅度穩定成長,截至今年公布的前三季營收已逼近去年年度總營收,上半年每股盈餘3.11,詠業立足台灣放眼全世界,將持續深耕專業技術布局專利,透過創新思維設計獨特新產品,以及提供Design-in產品,期望與客戶共同成長,加快國際化的腳步,積極拓展國外市場。

受半導體產業需求受惠 上品前三季EPS 9.85元

上品綜合工業此次新股現金增資上市公開承銷股數80%採競價拍賣,另20%採公開申購,申購價為166元,公開申購張數1,970張,申購期間約吸引45萬筆有效申購筆數參與,中籤率為0.43%。上品綜合工業創立於1981年,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氟素產品解決方案,業務包括氟素料加工半成品與成品之生產及銷售、半導體、面板高純化學品系統設備,多元化產品滿足不同產業之需求,上品主要產品有氟素內襯設備、氟素應用材料及氟素工程三大項目,多年來累積許多高品質施作實績,產品遍布全球,並積極朝向廠區設備半自動及全自動化科技廠目標發展,隨著近年來半導體產業,5G、人工智能、電動車等需求成長,也因彰濱三廠落成即時到位增加產能,2021年前三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52%,稅後淨利6.79億元,EPS 9.8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3.86%,自2018年營業收入、營業毛利、稅後淨利皆逐年成長,上品半導體產業營收占比,因產業結構發展動能帶動,從2018年的59%成長至2021Q3的76%,其餘項目石化產業約13%、面板及太陽能約5%,能源環保約2%,公司也預計照全球產業趨勢推動半導體相關營收占比會持續擴大,上品表示,由於半導體產業依舊看好且供不應求,客戶訂單較往年成長,目前公司訂單已接到2023年Q1。

力積電上市漲逾58% 黃崇仁有信心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6日 週一 上午10:27·3 分鐘 (閱讀時間)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今(6)日以每股新台幣49.9元掛牌上市,展現蜜月行情,股價強勁,開盤即來到78.9元,漲幅超過58%。力積電今年11月合併營收達67.2億元,月增9%、年增70.45%,已經連續11個月營收創新高。董座黃崇仁今日在上市典禮上指出,手上訂單滿手,明年獲利一定會大幅成長。 力積電今日自興櫃轉上市,董事長黃崇仁在典禮上致詞表示,感謝員工與股東陪公司一路走來,公司曾經負債1200億元,但現在成功從DRAM轉型成晶圓代工廠。對於外資唱衰可能產能過剩,他打臉說,目前手上訂單滿載,明年獲利一定會大幅成長,絕對沒有問題。他也說,終於台灣四大晶圓代工廠全上市,佔全球市佔65%,代表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展現經濟實力。他強調,「力積電不會停在這裡,會一直向前邁進」! 力積電初次上市普通股股票承銷(IPO)案,11月24日起到26日將以每股49.88元做為公開承銷價,公開申購承銷數量3萬2100張。根據證交所統計,公開申購數量達105萬8611筆,中籤率3.03%,預估凍結約528億元資金。若以之前興櫃價格約75.14元左右來計算,等同抽中1張,潛在獲利約2.5萬元。 由黃崇仁領軍的力晶科技於2012年因為DRAM虧損嚴重而黯然下市,股價一度僅剩下0.29元,很多小股東對黃崇仁十分不諒解,小股東們也組成「力晶上市自救會」粉絲團,但隨後轉型為晶圓代工(力積電),粉絲頁也改名為「力晶同樂會」。黃崇仁曾以「奇蹟」形容自己一路走來,浴火重生重返上市的心情,而力積電也成功搭上後疫時代半導體業榮景順風車。 力積電在今年第一季營收排名首度超越Tower(高塔半導體)後,第二季仍維持強勢成長力道,第三季營收成長速度持續不墜,主要受惠於整體價格的上漲與各主要產品需求強勁,營收達5.3億美元,季增14.4%,在第三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營收排名中排名第7。 力積電今年11月合併營收達67.2億元,月增9%、年增70.45%,已經連續11個月營收創新高。累計1到11月合併營收587.51億元,年增40.76%,成長幅度居台灣4大晶圓代工廠之冠。而力積電今年前3季營收達458.65億元,季增12.7%,已超越去年整年度的456.84億元,稅後淨利98.91億元,每股純益3.07元。 目前,力積電旗下有2座8吋晶圓廠、3座12吋晶圓廠,月產能分別有11萬片。力積電對外表示,因客戶需求強勁,已經與部分客戶簽訂2到3年供貨合約。另外,銅鑼新廠正在興建中,預計2023年下半年開始貢獻部分產能。

力晶同樂會3/三十萬小股東感謝「最會還錢的男人」 72歲的他還要玩元宇宙

周刊王CTWANT |胡華勝2021年11月14日·4 分鐘 (閱讀時間) [周刊王CTWANT] 臉書社團「力晶同樂會」(前身為力晶自救會)代表L君告訴CTWANT記者,「黃崇仁能帶著公司及股民重新回到資本市場,覺得欣慰與感謝他的努力。」他們原是力晶的股東,從下市再上市、從DRAM紅海到專業晶圓代工藍海,黃崇仁沒讓30多萬小股民失望。 「自救會變成同樂會了!」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11月9日在上市說明會上藏不住喜悅地說,「力積電重新上市,是台灣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蹟。」「我對我們的股民有交待,(股票)沒有變成壁紙,對得起跟著他這麼多年的股民」話還沒說完,72歲的黃崇仁哽咽停頓了2秒,接著說:「我沒有辦法形容現在的心情。」 根據證交所表示,力積電12月6日將從興櫃轉上市,以資本額340.5億元及股東人數32萬人,創下「股本(資本額)最高」及「股東人數最多」的上市公司紀錄。 對黃崇仁而言,這是一場「奇蹟似的成功」。他自豪地說,「台灣商業史上沒發生過的事,力晶這麼大的公司、欠人家這麼多錢,一步一步把錢還掉、整合……對股民、員工及產業都有責任,如今要感謝一直跟他走過來的同仁。」 這段故事,要從力晶科技下市說起。黃崇仁1971年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腦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1980年返台後,任教於台北醫學院及台大。1987年38歲時放下教職決定從商,創立力捷電腦,7年後跨入半導體業,創辦力晶,並在1998年上櫃,後來還與日本爾必達合作,打造當時全球最大12吋晶圓DRAM廠區。 然好景不常,2008年至2012年間,韓國大廠砍價搶市惡性競爭,DRAM價格一路崩跌,包括力晶、茂德、南亞科等多家台廠無一倖免,都陷入巨大虧損,2012年底力晶股價剩下0.29元,走向下櫃,當時27萬名股東手上的力晶股票淪為壁紙,黃崇仁背上負債1,200億元。 對於下市,黃崇仁認為這是法令規定造成的「技術性下市」,當時設備有5年折舊攤提的規定,因此在營運惡化下淨值變為負數依法要下市,若改變為10年就不用下市。「下市後很辛苦,因為廠商都不會給你信用額度(Credit)。」黃崇仁打趣說,這十幾個年頭遭遇的困頓及心路歷程,可以寫一本書。 「力晶是唯一下市、不經重整,又能分割力晶科技再重組為力積電,而且順利在這八年內償還1,200億元。」黃崇仁還掉天文數字的債務,在商界贏得「他(黃崇仁)是最會還錢的人」稱譽。一位熟悉黃崇仁的企業老闆形容「他是不太會氣餒的人。」 如今轉上市,黃崇仁搭上未來科技,重新定位力積電:「第四代半導體」的公司。半導體產業發展起於50年代的矽,70年代應用到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分別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直到2020年才進入以5G及電動車半導體應用為主的第三代半導體。 黃崇仁喊出的第四代半導體,仍是未來式,包括第四代氧化物半導體氧化銦鎵鋅(IGZO)、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異質晶圓堆疊的3D intechip及包含氮化鎵(GaN)、碳化矽(SiC)、電源管理晶片(PMIC)的車用電子晶片。 就連科技圈正夯的元宇宙,黃崇仁也準備好了。「力積電正在開發低功耗、高解晰度2,000ppi(每英吋像素),甚至5,000ppi以上、低雜訊的晶片,正適合AR/VR應用的元宇宙產品。」黃崇仁進而喊出:「力積電是元宇宙概念股。」

力晶: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0年盈餘轉增資新股發放暨現金股利發放公告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1/10/08 16:44 壹、本公司於民國110年07月29日股東常會決議通過,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124,213,530股,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總額新台幣1,242,135,300元整。盈餘轉增資發行新股部份業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並報奉經濟部110年09月28日經授商字第11001175010號函核准變更登記在案。 貳、茲將本次增資發行新股有關事項,依證券交易法第三十四條公告於後: (一)原已發行股票:普通股1,242,135,30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2,421,353,000元。 (二)本次增資股票:盈餘轉增資普通股124,213,53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242,135,300元。 (三)增資後實收資本額:普通股1,366,348,830股,每股面額新臺幣壹拾元整,共計新臺幣13,663,488,300元。 (四)增資新股之權利義務與原發行股份相同。 參、本次盈餘轉增資新股一律採用無實體發行有價證券,訂於110年10月15日發放,新股將採用劃撥配發之方式處理,由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於發放日當日直接撥入貴股東指定之集保帳戶,另因本公司未於集中交易市場掛牌,發放日後集保公司不提供申請撥入集保帳戶,故未提供集保帳戶之股東,其配股將登載於登錄帳戶內,若要查詢持股,請洽本公司股務代理機構「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務代理部」(台北市敦化南路2段97號B2樓,電話:02-27023999) 肆、現金股利訂於110年10月15日以匯款或郵寄支票方式發放。 伍、特此公告。

《科技》RVTA十月線上會議 前進運算架構未來十年

2021年9月24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為讓台灣產業了解未來十年運算架構新商機,台灣RISC-V聯盟(RVTA)將於10月12日以封閉型線上會議方式,舉辦2021 RISC-V Taipei Day封閉型線上會議,聚焦雲端運算、終端AI應用情境。 在5G時代,不少科技大廠為加速大數據處理、提高AI運算效能,陸續採用以多核混合運算架構開發新晶片,希望能以硬體晶片方式加速人工智慧(AI)與高速運算應用(HPC),並降低雲端運算消耗能量。 多核心晶片開發趨勢,讓開源硬體RISC-V處理器架構,從原本的以端點設備為主的使用情境,進一步提升至雲計算系統的核心系統當中,包括Google、阿里巴巴、Intel等科技大廠,紛紛將RISC-V處理器架構導入到自家雲端伺服器系統當中,進而提升雲端運算效率,縮短AI運算所需時間,同時減少資料運算能源使用量。 由於RISC-V的彈性架構可提供多樣化的雲端與AI運算客製化晶片設計需求,為讓台灣產業了解未來十年運算架構新商機,台灣RISC-V聯盟(RVTA)將於10月12日以封閉型線上會議方式,舉辦2021 RISC-V Taipei Day,會中除了由台灣RISC-V聯盟會長暨力晶科技總經理王其國、SEMI Taiwan總裁曹世綸擔任開場嘉賓,也邀請RISC-V International理事暨晶心科技董事長林志明、RISC-V International技術長Mark Himelstein、晶心科技總經理蘇泓萌、芯原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SiFive美國總部資深處長Drew Barbier等,以「見證計算新趨勢的崛起」、RISC-V架構未來發展之路」、「晶心處理器加速從雲到端的應用」、「打造RISC-V生態,推動異構計算創新」、「SiFive高效能RISC-V晶片設計策略」等議題發表專題演講。 市調機構Semico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基於RISC-V架構的CPU出貨量將超過624億顆,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146%,尤其以工業領域167億顆最多。投資機構ARK Invest於近期的報告中也指出,2030年Arm和RISC-V可能成為新的處理器標準,在雲端業務領域Arm + RISC-V組合的伺服器市場佔有率將達71%。

力積電蓋新廠的三大布局!黃崇仁這次賭的是「反摩爾定律」

 火重生的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本週(3/25)大動作在苗栗銅鑼動土建廠。現場冠蓋雲集,聚集500位產官大老。號稱科技界「九命怪貓」、創業路上波折不斷的黃崇仁,這回為何又砸大錢蓋新廠?環顧空曠原始的廠房素地,伴隨呼呼作響的大風,幾乎掩蓋麥克風的聲音,總統蔡英文致詞時笑說,「大風已經把講台都吹歪了」。1995年力晶在新竹科學園區興建第一座8吋晶圓廠,25年來歷經金融風暴、DRAM產業大洗牌、經營模式轉型、償還1200億元鉅債、再到企業重組、2020年12月興櫃,力積電充滿韌性的生命力,向來是產業界關注焦點,「我從來沒想過今天還會站在這裡」,71歲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感慨地說。力積電晶圓代工以成熟製程為主,生產記憶體與邏輯IC,現已有五個晶圓廠,包括三座12吋晶圓廠,另有兩座8吋廠,月產能總計20萬片。銅鑼廠為力積電第六座廠房,預計2023年投產。   在資金方面,黃崇仁表示,之前有留了一些錢,再加上興櫃與上市的部分,還會有一些別的方式。所謂「別的方式」,包括了力積電正在施行的建廠模式。這套新模式從黃崇仁不斷解釋的三個概念,可看出力積電未來的三大布局。力積電三大未來布局(一)結構性缺貨: 黃崇仁指出,「現在的缺貨已經是結構性的,不是季節性的」。長期來看,在車用、5G、AIoT等晶片新需求快速興起之際,需要的常常不是最先進的晶片,需要的是中價位商品。但這部分產能擴展有限,造成「需求遠大於供給」的結構性缺貨,黃崇仁認為到2023年都不會紓解。(二)Reverse-Moore’s Law反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半導體大廠用以規劃產能的基本原則,是很強的預測理論。最早於1965年由美國半導體大廠Intel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經過幾次修整之後,現世普遍引用的理論為:每個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按照幾何級數法則增長,每18個月增長一倍。 黃崇仁主張,過去以推進製程技術以降低成本、賺取利潤的摩爾定律必須修正。 也就是,過去一條12吋晶圓生產線需要投資新台幣上千億元,更尖端的3奈米12吋新廠甚至要價近6000億元。晶圓製造廠必須承受這麼大的財務與營運風險,還要擔心技術過時,但毛利率若有20~30%就算好了。反觀IC設計、半導體周邊配套業者,卻本小利豐。 「反摩爾定律」就是想改變這樣的失衡結構。黃崇仁期待,晶圓製造的整條供應鏈要建立一套共享利潤、共擔風險的新合作模式。(三)Open Foundry開放式產線: 力積電在這波全球大缺料的浪潮下,主張行業上下游必須要建立利潤共享、風險分擔的新合作模式。從目前已揭露的訊息來看,聯發科宣佈以16.2億元額度內取得機器設備,回租給力積電,這項罕見的IC設計出資設備、保證產能的模式,力積電期望有更多的合作對象。黃崇仁面子好大!蔡英文、酈英傑都來了綜觀本週力積電銅鑼廠動土活動,讓人眼睛一亮的不是只有紅亮體面的典禮現場,還有重量級列席人物。這短短30分鐘的儀式,列席人員包括總統蔡英文、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苗栗縣長徐耀昌,還有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可見黃崇仁強悍的政界關係。人稱「九命怪貓」的黃崇仁歷經起落興衰,談起未來與願景,仍然執著與充滿韌性,「我們在做一個測試,反摩爾定律應該有機會成功,成功的話我會繼續蓋廠,下個地點的話,銅鑼廠隔壁還有半塊地,高雄橋頭也還有一塊。」

力積電銅鑼新廠動土,有望超越高塔成第 6 大代工廠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銅鑼新廠今天動土,預計 2023 年量產,屆時力積電可望超越高塔半導體,躍居全球第 6 大晶圓代工廠。 力積電銅鑼新廠預計投資新台幣 2,780 億元,總產能每月 10 萬片,初期規劃月產能 2.5 萬片,這是力晶集團 15 年來首度興建新廠。 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預估,力積電今年第 1 季營收約 3.4 億美元,略低於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的 3.45 億美元,為全球第 7 大晶圓代工廠。 集邦科技產業分析師喬安表示,現階段除了台積電及目前暫時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中芯外,力積電是少數有明確擴建新廠計畫的晶圓代工廠。 喬安指出,力積電銅鑼新廠為 12 吋晶圓廠,晶圓價格相較 8 吋產品更具競爭力,反觀高塔半導體 12 吋產能相對有限,預期力積電在銅鑼廠 2023 年開始貢獻營收,市占率有機會擴增,可望超越高塔,躍居第 6 大晶圓代工廠。 力積電目前有 3 座 12 吋廠,月產能 11 多萬片,有 2 座 8 吋廠,月產能也約 11 萬片。力積電估計,銅鑼新廠未來滿載將可貢獻超過新台幣 600 億元年產值。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現在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是結構性問題,包括驅動 IC、電源管理晶片等產品都吃緊,預期到明年底吃緊情況都難以緩解。至於力積電上市櫃時程,他說,將依原訂計畫,於登錄興櫃滿半年便申請上市櫃。

力積電花8年翻身、9日興櫃價格超越聯電!黃崇仁對產能大有信心:現在是被客戶追著跑

「力晶科技花了8年的時間終於回來了,」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在昨(30)日力積電興櫃前公開說明會上感性的說,他同時也感謝這一路走來的員工,「如今的力積電就像浴火鳳凰。」 8年前的12月11日,當時的力晶科技是以DRAM(隨機動態記憶體)為主要業務,受市場DRAM價格崩盤的影響,導致公司淨值轉負必須從櫃買中心下櫃,這一天力晶的股價僅剩下0.29元。 那一年下櫃後,力晶科技欠了1200億新台幣,一直走到如今,不需經過重整仍能分割重組成力晶科技與力積電。根據TrendForce的資料顯示,今(2020)年第三季全球晶圓代工的營收市場占比,力積電以2.89億美元(約合86.7億元新台幣)的營收、搶下市場佔比約1.4%,已經是全球第八大晶圓代工廠,僅次於台積電、聯電。

從記憶體跨入晶圓代工,靠技術自主開發站穩腳步

「我們是全球唯一一間從DRAM成功轉型至晶圓代工產業的公司,」黃崇仁驕傲的說,而這樣的改變正是力積電如今能「浴火重生」的關鍵。 以今年前10個月的產品營收比重來看,2019年記憶體的產品約佔53%,今年已降低至45%;而從晶圓代工的邏輯產品來看,2019年是47%、今年上升至55%,晶圓代工的業務對力積電來說只會更加重要,「尤其現在市場上產能缺的兇,」黃崇仁說,「接下來8吋晶圓的價格也會隨市場來進行調整。」 從DRAM轉入晶圓代工,力積電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反倒是積極的掌握技術的開發,並且立基於記憶體技術的優勢,同時在邏輯晶片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黃崇仁表示,過去力積電仰賴技術轉移的模式,近年也逐步走向自行研發新科技,包括DRAM的21/1X 奈米、邏輯晶片的40奈米、28奈米等都是由力積電自行研發。同時黃崇仁也強調,正因為有了自主研發的能力,力積電將能提供給客戶產品設計的服務,同時發展力積電產品的技術以及多樣化應用的能力。

產品種類多元,堆疊新技術搶HPC市場

包括目前記憶體有DRAM、NAND FLASH等產品,至於特殊邏輯部分,則有顯示器驅動IC、影像感測IC、電源管理IC以及嵌入式邏輯IC等不同應用,滿足客戶需求。此外,力積電也整合了自家記憶體與邏輯晶片的技術優勢,與愛普、台積電共同開發Interchip(WoW,Wafer on Wafer)技術,證明了記憶體可以跟邏輯晶片堆疊技術的可行性,過去HPC(高效能運算)需要仰賴先進製程的協助,如今在Interchip技術下,可以透過成熟製程來完成,大幅降低了成本,也舒緩了先進製程產能吃緊的狀況。 現場,力積電也出示了這項技術的實測結果。以55奈米邏輯製程搭配38奈米DRAM的晶片用於乙太幣挖礦結果顯示,相較於NVIDIA G41070產品有超過9倍的算力提升;相比AMD旗艦型GPU產品也有6倍的算力提升,顯示3D interchip將有機會成為未來高性能、低功耗應用的主力,「而且產品已經出貨給客戶了,」黃崇仁補充。 而力積電總經理謝再居也指出,Interchip技術的困難之處在於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的die(裸晶)大小需要一致,因此除了要跟客戶從設計端進行溝通外,力積電也可以在擅長的DRAM上進行配合跟調整。至於是記憶體跟邏輯晶片的位置誰上誰下,謝再居表示將視客戶產品而定。 唯目前力積電在該技術上尚無封裝的能力,因此需再將完成好的半成品委由外部進行封裝,「但(封裝)這部分力積電也會持續努力,」謝再居說,意味著未來力積電也希望在interchip技術上能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產能奇缺,代工產能將成為IC設計必爭之地

不單是只有技術上的往前推進,市場上「缺產能」狀況也是推進力積電往晶圓代工發展的神隊友。伴隨著5G、AI的趨勢之下,帶出的是兩個重要的現象:第一是終端應用裝置數量大幅增加、第二則是並非所有產品都需要先進製程的技術,而這也正是近期8吋晶圓代工產能奇缺的原因之一。 「從來沒有做晶圓代工一直被客戶追著跑的狀況,」黃崇仁笑著說,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更是百分之百。 他指出,放眼全球除了台積電仍積極擴充先進製程產能之外,近年來晶圓代工的產能幾乎沒有增加,2016~2020的產能成長率不到5%;而在5G、AI大量多元、分散的終端裝置需求激增下,以電源管理IC(PMIC)來看,需求就有2.5倍的提升,力積電也預估,2020-2021全球產能需求成長率將達30-35%,而一個廠房的興建需要2-3年才能完工,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情況下,可見市場供需的失衡狀況。 而力積電也緊鑼密鼓地在興建銅鑼12吋晶圓代工廠,預計將於2021年3月動土,黃崇仁也透露,已經有如聯發科這種IC設計公司來接洽,希望能以「Open Foundry」的模式來合作,不僅能減緩IC設計公司擔心沒有產能的恐慌,也可以舒緩晶圓代工的投資成本壓力。 「未來五年,代工產能肯定是兵家必爭之地,」黃崇仁肯定的說。他進一步表示,沒有找到產能的設計公司將會很辛苦,尤其中美貿易戰產生的效應依舊在發酵,黃崇仁認為這只是一個開端(it’s only just begain),因此他對於力積電有信心,從技術跟產品的多樣性下手,「而且我們的產品跟台積電都沒有重疊,」而這也是力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場中,找出自己定位跟機會的方式。

萬物都要靠半導體,黃崇仁:對未來樂觀

不過相比市場上同為晶圓代工的競爭對手聯電、世界先進,黃崇仁也逐一分析了彼此的優劣。 他表示,聯電擁有力積電所沒有更先進的製程技術、如22奈米,但力積電握有記憶體技術,面對未來5G、AI需要大量的記憶體需求,他認為Interchip技術將會是力積電的重要武器;至於世界先進,黃崇仁首先承認對方在電源管理IC上面耕耘已久,不過世界先進目前只有8吋晶圓廠是黃崇仁認為是最大的差異,力積電能協助客戶在8吋產能轉移至12吋,對於成本跟產量上都會有所幫助。 但黃崇仁也提到,目前力積電製程上仍以「鋁製程」為主,在「銅製程」的技術上仍未成熟,兩者的差異在於銅製程的晶片因為導電性佳因此速度快,也相對省電,製作上也因為步驟較少因此成本比鋁製程要有競爭力,面對像是行動裝置或穿戴裝置等強調省電的產品會更為合適,「我們也會努力在銅製程技術上,」黃崇仁說。 這次力積電捲土重來,也將於今年12月登錄興櫃,並力拼2021年第四季重返資本市場,黃崇仁說力積電準備好了。從一開始切入晶圓代工到如今要再次上市,他原來也不明白半導體還有多大的機會,如今在5G、AI的時代下他更明白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至理名言,「什麼東西都需要半導體,」他轉述,「所以對未來我是相當樂觀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

黃崇仁帶領力晶寫傳奇 旗下力積電9日登興櫃

2020-12-08 19:45中央社 記者張建中台北8日電 力晶8年前因財務危機股票下櫃,在創辦人黃崇仁帶領下,成功轉型晶圓代工,並償還新台幣1200億元債務,集團旗下力積電將於9日登錄興櫃,創下半導體業傳奇。 黃崇仁表示,力晶股票2012年12月下櫃的時候跟股東講「我要再回來」。現在他要說,「力晶回來了」。 回想起力晶當年股票下櫃,黃崇仁指出,主要是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延伸整個DRAM產業都不行,連力晶技術來源日本爾必達最後都不支倒掉。 當時欠了新台幣1200億元,技術來源也沒有了,黃崇仁說,力晶是99.9%的機率會「掛」,不過,在這逆境中,他想出很多辦法,挽救力晶。 為了維護技術來源,黃崇仁找上美光(Micron),希望美光買下爾必達,為此他還同意美光開出的條件,將持有的瑞晶股份賣給美光。經過努力,爾必達賣給美光,讓力晶技術能夠延續。 力晶能夠自生產DRAM單一產品,轉型成為晶圓代工廠,除了員工的團結,黃崇仁透露,蘋果(Apple)iPhone面板驅動IC的3年訂單也是關鍵,救了力晶一命。 力晶下櫃後歷經8年時間,償還銀行團1200億元債務,又分割重組成力晶科技與力積電,如今力積電已自力研發DRAM技術,並將於9日登錄興櫃交易,準備明年上市。 當前晶圓代工產能吃緊,黃崇仁不僅看好晶圓代工業景氣,對力積電前景也深具信心。黃崇仁帶領力晶集團蛻變成浴火鳳凰,創下半導體業的傳奇。

黃崇仁壽宴直言不虛此生 力晶小股東臉書感歎

11月5日,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71歲生日,席間,他對力晶集團發展十分欣慰,直說「不虛此生」。有趣的是消息傳出後,力晶小股東們在臉書上獻上祝福,也提醒黃董「記得讓力積電100元,不虛此生」。 其實就在10月,黃崇仁精心打造的力積電公開說明書已經放上公開資訊觀測站,這家公司將在12月登上興櫃。 力積電是把力晶集團在台灣的半導體廠重組,重新上市,目前有3座12吋廠與2座8吋廠,今年7月,還在苗栗銅鑼興建12吋新廠,未來產能可達10萬片。 力積電目前實收資本額為310億元新台幣,最大股東是持股87%的力晶科技,總計持股100萬股以上的大股東,共有90.14%的股份;換句話說,一般中小股東持有的力積電股份總數不到一成。 由於力積電明年將調漲代工價格,明年獲利有機會向上調整。黃崇仁能不能讓小股東也「不虛此生」,就看力積電明年的表現了。

中國半導體熱連「天津抓魚的」也要做?黃崇仁直言:缺人缺錢,最重要還缺少這個

2020.10.21 by 採訪中心 美中貿易戰激化,中國彷彿是被叫醒的獅子,傾舉國之力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鏈,讓台灣產業鏈高度提防,對此,力晶控股集團暨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直白地評論:「沒有團隊,沒有規劃,沒效嘛!」 力晶與安徽合肥政府合資的晶合集成,在合肥設有一座12吋晶圓廠,對與中國合作相當有經驗,如今根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有9982家半導體公司搶政府補貼,中國把過去補貼LED及面板的預算全挪移到半導體上。 然而挖角台積電大將蔣尚義的武漢弘芯半導體,卻傳出資金不到位,無法再發展,相對中國各地一窩風的半導體大躍進熱,黃崇仁不改嗆辣本性,直言最近他也聽說天津抓魚的也申請要做半導體,正在蓋房子。

黃崇仁分析失敗三原因:只想搞錢就不到位

問到蔣尚義為何沒成功?黃崇仁坦言:「第一個是因為錢,大家是要去搞錢,不是真的要去做,錢當然不到位。」他也認為,由此可知發展半導體,若沒有團隊,沒有規劃,就沒效! 第二個失敗原因是人。他分析,蔣尚義沒有人,做半導體需要一個團隊,就像力晶跟合肥合作是整個團隊進駐,若撤出合肥方將不知道怎麼辦。 第三個觀察則是文化。他分析,台積電半導體做得最好,還打贏三星,是因為有一支有紀律的團隊,努力投入研發,張忠謀的管理制度在中國是沒辦法做的,因為中國文化是打爛仗。 他坦言,投資晶合時就發現做半導體,文化關係很大,力晶也是學習台灣「很規矩,很守法,很努力」才能做好,但中國文化不是這樣,都是在搞錢,聽到錢的聲音或錢的味道,就去拼了,一旦拿到錢很多鳥獸散。 黃崇仁說,中國10年前就在發展半導體,並不是現在才瘋投資,現在算是第二波,而第一波力晶也與合肥政府合資晶圓廠,但他強調,力晶是當時第一波中國半導體熱唯一量產的業者,其他都沒成功。 他認為,中國現在除中芯跟華潤半導體,其他成功的都是台廠所投資(聯發科轉投資廈門廠、台積電南京廠及力晶的晶合),還是要靠台灣的力量。

台灣半導體人才回流,力積電銅鑼廠徵人熱

而有過中國設廠經驗,黃崇仁坦言現在才知道在台灣設廠是最便宜的,回苗栗銅鑼設廠對力晶是最有利的,因為其他地方都沒有人,不夠人,設廠成本也高。 他認為,由於半導體是所有科技業的底線,客戶怕中國無法製造,都跑來台灣,台灣從新竹串連到苗栗、台中、台南、高雄將形成很多科技走廊,台灣將成為保護台灣最重要的力量。 黃崇仁回憶,12年前他是半導體協會理事長時,台灣晶圓代工市占率22%,現在台灣市占率已經到28%,單是製造IC部分,現在每十顆晶片,有有四個在台灣做。 對中國以國家力量發展自有供應鏈,黃崇仁認為,由於設備全掌握在美國手裡,今天中國要自己做設備,能做到多少很值得懷疑,畢竟半導體1960年代才開始發展,到現在50-60年,現在的發展還是靠全世界的力量,中國光靠自己能多快? 談到明年即將動工的銅鑼12吋晶圓廠,黃崇仁笑說,最近人資說很多去中國的工程師回台申請面試,因為過去中國發展沒成功,認為沒搞頭了,都紛紛回來了。 黃崇仁認為,中國發展半導體已經十年了,第一波團隊還比較厲害,現在(台灣)人都回來了,第二波只有錢是不可能發展的。 責任編輯:錢玉紘

力晶董座陳瑞隆辭任 黃崇仁回鍋接任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20/08/12 19:26 力晶科技 (5346-TE) 今 (12) 日公告,董事長智仁科技開發公司代表人陳瑞隆,基於個人因素考量,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將由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回鍋擔任董座,明 (13) 日起生效。 力晶在 2012 年時,由於每股淨值轉為負數而黯然下櫃,黃崇仁並於同年辭去董事長,由前經濟部長陳瑞隆接任董座。不過,由於陳瑞隆同時也是中石化 family: 微軟正黑體;”> 獨立董事,在今年 1 月初時,中石化前董座林克銘因健康因素退休,董事會推選陳瑞龍接下董座重責,他並於 3 月底,進一步兼任中石化執行長。 力晶表示,陳瑞隆對集團發展貢獻很大,公司非常感謝他,但他接任中石化董座後,可能因業務較繁忙,才辭去力晶科技董事長一職。 力晶科技去年 5 月進行企業架構調整,將旗下三座 12 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淨資產,移轉給旗下子公司力積電,力晶則轉型為投控公司,目前旗下包括力積電、合肥晶合兩大轉投資事業。 其中,力積電目前分為記憶體、邏輯暨特殊應用產品兩大事業群,晶圓代工產能各半,已於今年 6 月 9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進行母公司力晶減資轉換力積電股票作業,待換股完成後,再申請公發,預計今年第 4 季完成上興櫃相關事宜,隨後積極申請股票上市櫃程序,加速重返資本市場腳步。

【公告】力晶 2020年7月合併營收37.55億元 年增13.26%

日期: 2020 年 08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力晶 (5346) 單位:仟元

【公告】力晶 2020年6月合併營收37.58億元 年增39.98%

日期: 2020 年 07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力晶 (5346) 單位:仟元

【專訪全文】從負債1,200億到拚力積電上市 力晶黃崇仁寫逆轉傳奇

花7年時間,讓「力晶」從身負1,200億元債務下櫃到年賺百億元,力晶集團創辦人兼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不但率領力晶成功轉型晶圓代工,還連續6年大賺,今年6月力晶將辦理減資,分割有「小台積電」之稱的「力積電」,並在9月申請興櫃,力拚明年上市。 黃崇仁38歲棄醫從商,半途殺入台灣半導體業,一路走來爭議不斷,但他總是笑罵由人,抱持絕不放棄的信念,被外界稱為「九命怪貓」的黃崇仁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暢談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 「人啊!要堅持到底,不能對自己的信心有所懷疑,否則就活不下去。」一身筆挺西裝、接受本刊專訪的黃崇仁,坐在力晶集團總部大會客室的沙發上,回顧自己一生的事業起伏時如此說道。 黃崇仁小檔案

  • 年齡:71歲
  • 現職:力晶集團創辦人兼力積電董事長
  • 學歷:台大物理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西奈山醫學院博士
  • 經歷:台北醫學院生理系系主任、力捷電腦董事長、精英董事長、力晶董事長、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 婚姻:已婚,妻為于素珊(藝名于珊)
浩劫重生 切割再上市

下週三(24日),力晶股東會將討論減資轉換子公司力積電股票作業,黃崇仁努力培育近7年、由力晶100%持股的力積電,日前暫停公開發行,決定在力晶減資轉換股票作業完成後,於9月向證交所申請興櫃,力拚明年在台股上市。也就是說,仍擁有力晶股票的十多萬股東,可透過這次力晶減資的機會將其換成力積電股票,等明年力積電上市後,就能在台股交易,正式脫離「股票變壁紙」的命運。 「(新冠肺炎)疫情這麼嚴重,我們今年還賺錢算不錯。前陣子,力積電剛開完股東會,決定9月把力晶減資分割(力積電股票)給所有股東,他們拿著力積電股票,9、10月力積電就會申請上興櫃,明年要上市,這個確定的目標不會改變。」黃崇仁重申上市之路的決心。 2012年12月11日,位居台灣記憶體龍頭的力晶,受DRAM(隨機動態記憶體)報價崩盤影響,連續2年大虧900多億元,導致公司淨值轉負,在28萬小股東的咒罵聲,與聯貸銀行的追繳聲中,力晶狼狽下櫃。下櫃這一天,力晶股價只剩0.29元。 當時,包括奇夢達(Qimonda)、茂德都沒撐過DRAM崩盤瘋狗浪,就連南亞科也要靠台塑集團注資2千多億元才苦撐下來,而力晶的技術母廠日本爾必達宣布破產,技術來源斷絕,更是壓垮力晶的最後一根稻草。「一個沒有技術來源、又扛著1,200億元負債的公司,當時99.9%的人都認定,力晶會掛掉。但只有我認為不會。」回顧7年多前驚心動魄的那一幕,黃崇仁依舊語氣平淡地說。 黃崇仁投資版圖

  • 晶圓代工:力積電(台灣)、晶合12吋半導體(中國大陸)
  • IC設計:力旺、力積、愛普科技、智成電子、智慧記憶體
  • 光電業:晶相
  • 航空業:飛聖航空(私人商務航空公司)
  • 生技業:智合精準醫學
鉅債翻身 年賺上百億

身上背著千億元負債,當時還有行政院主導成立的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虎視眈眈地準備吃下力晶,但黃崇仁卻說:「我每一天都沒有害怕,也沒有失眠過,花5年時間,欠銀行的1,200億元我通通還清,想想看,每天開門就要還1億元,每天欸。」他加強語氣地說。 即使眾人一片不看好,黃崇仁花5年時間,不但還完銀行欠款,更率領力晶集團徹底轉型,從負債千億元到連續6年大賺,2018年更賺逾百億元,去年雖受中美貿易戰衝擊,讓力晶獲利出現頓挫,但黃崇仁直言:「今年絕對賺錢。」 尤其是旗下即將分割上市的晶圓代工子公司力積電,手中訂單更是旺到不行,毛利率高達4成多,還被外界稱為「小台積電」。「今年碰到疫情,我們還是產能滿載,我現在天天在協調,產能到底要給哪一個客戶。」就連亦師亦友的半導體教父─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對他說:「Frank(黃崇仁)你把力晶轉代工,生意蒸蒸日上,我替你開心。」黃崇仁越講越高興。 問起他這段逆轉之路如何達成?「我做了非常大的轉型,可說沒人做過,從自我製造、銷售、行銷的記憶體廠,轉型代工公司,不只是代工記憶體,邏輯晶片我也做。」黃崇仁回憶。 「剛轉型抵抗力很大,我告訴大家這是唯一生路,所幸員工信任我,現在轉做代工,不管DRAM價格如何變化,做代工受到的影響很小,過去7年,除了去年,每年都賺上百億元,這條路我走對了。」

貴人相助 轉型做代工

除了轉型搏力晶翻身,黃崇仁透露還有貴人相助。當時手中仍有3個廠的黃崇仁,其中P3廠要被銀行法拍,將造成3、4千名員工失業。「當時快過年了,我跟員工保證不會失業,但心裡還在想怎麼辦,後來我找上金士頓的David(孫大衛)幫忙,打算把該廠設備抵押給他,然後力晶再幫他代工。」黃崇仁回憶。 當時,身邊友人勸在美國的孫大衛,不要被力晶拖下水。2週後,孫大衛來台灣打算拒絕。「那天是耶誕夜,David來我們辦公室,還在思索要怎麼回絕我,他一坐下話都還沒說,我就先講:『David,你救了很多人,有了這筆錢,他們都能過年,還幫台灣科技業保留一些實力。』他是個很有義氣的人,當場答應,讓這些人有錢過年。」 隔年7月,金士頓買下力晶P3廠設備,並由力晶代工,50億元現金入袋的黃崇仁有了資金活水,銀行團也逐漸對力晶鬆綁銀根。「後來,韓國海力士的無錫廠大爆炸,造成全球DRAM大缺貨,有力晶幫忙代工,讓David賺了不少錢。」 除了孫大衛解力晶財務的燃眉之急,已逝的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給的訂單,對要重新站起來的力晶無疑是久旱甘霖。 2010年,蘋果打算找12吋晶圓廠做iPhone手機的面板驅動IC,卻找不到任何一家願意做的代工廠,連台積電都只願意拿8吋廠做,透過日本瑞薩牽線,蘋果找上力晶。「一開始蘋果對我們很不放心,因為公司隨時有可能倒掉,盯得非常緊,從iPhone 4到iPhone 5那3年,我們是唯一的供應商,不僅銀行恢復支持,力晶也慢慢把錢還了。」 棄醫從商的科技大老闆

  • 黃崇仁
  • 力晶集團創辦人,父親黃當時是台北名醫。赴紐約攻讀醫學博士回台,在台北醫學院任教十多年,1987年棄教從商,創立力捷電腦,又投入半導體業成立力晶,7年前力晶黯然下櫃,後轉型晶圓代工,今年將以力積電重新申請興櫃。
  • 洪水樹
  • 可成董事長,曾任長庚醫院耳鼻喉科醫生,1989年棄醫,接下父親創設的可成科技。目前是台灣最大金屬機殼廠,也是蘋果重要代工夥伴。
  • 林恩平
  • 大立光電執行長,大立光電創辦人林耀英之子。2006年在父親的要求下棄醫從商加入大立光。任內帶領大立光成為台股獲利、配息與股價三冠王。
拒入曹營 結盟台積電

黃崇仁感慨地說:「科技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回想1997年,賈伯斯不顧一切,堅持回收相容麥金塔的生產授權,讓力捷減少一半的業績,還被蘋果告到瀕臨破產,「當時賈伯斯跟我說:『Frank,你是個好人,但我的技術不會分享給任何人,就只有我能用。』我嗆他違約,賈伯斯卻說:『那你就去告我啊。』力捷差點被他搞死,後來力晶卻因為他而活下來。」 談到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另一重要關鍵,竟與台積電張忠謀有關。在黃崇仁心中,張忠謀是科技業永遠的老大、前輩。1998年力晶順利上櫃,剛好碰上DRAM景氣谷底,隔年,黃崇仁打算增資63億元,市場傳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打算吃下力晶,但黃崇仁不願屈服,主動找上張忠謀。 「我單槍匹馬去找張董(張忠謀),跟他說:『如果力晶加入曹營(聯電),對方加五萬片就超過台積電,你就從老大變老二。』2天後,張董打電話給我說:讓世界先進(台積電子公司)跟力晶策略聯盟。」 靠著與台積電結盟,黃崇仁讓旗下的8吋舊廠,轉做晶圓代工,開始嘗到甜頭。「台積電只要8吋產能不足時,就把訂單轉給力晶,在DRAM價格不好時,讓黃崇仁賺了不少。」業內人士透露。

提高產能 銅鑼建新廠

其實,這次黃崇仁以力積電重新上市,就是要向台積電致敬。「2年前,力晶旗下專做代工的8吋廠鉅晶,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去年把3座12吋廠併入力積電,就是要擺脫力晶是一家記憶體公司的印象。」力晶高層不諱言地說。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九死一生,我對茂德倒掉感慨很深,很慶幸我能夠走下去。更重要的是團隊,這幾十年來不離不棄,把前途交給我,一關接著一關過。」黃崇仁說。 現在的力晶,除了記憶體、驅動IC晶片代工之外,還切入了感測器、被動元件等代工領域。「我常對員工說,要把力積電打造成下一個台積電,不但服務讓客戶信任、成本有競爭力,現在力積電的毛利率有40%,已經接近台積電(毛利率都在5成以上),力晶有獨立、特殊的技術,是有機會的。」 黃崇仁如此有信心,是因為力晶是全球唯一用鋁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用銅製程),而且同時擁有邏輯晶片與記憶體的製程技術。 碰上新冠肺炎疫情,他是否擔心接下來的景氣?「現在我們只怕產能不足,今年我們也跟政府要了一塊地在苗栗銅鑼,今年會開工,第1階段要投資600億元,全台灣半導體廠大概除了台積電之外,只有力晶在蓋新廠。」看著新廠即將動土,黃崇仁突然嘴角上揚,笑著說:「等我蓋了銅鑼廠之後,就是張忠謀之外,全世界蓋過最多12吋廠的男人。」

出身名門 科技業奇葩

黃崇仁不只在台灣擁有晶圓廠,也在對岸與安徽合肥市政府合作成立「晶合集成12吋晶圓廠」,目前力晶持股41%,未來也打算在陸股上市,隨著大陸半導體需求起飛,又將成為黃崇仁口袋的小金雞。 在台灣科技業打滾超過30年,今年71歲的黃崇仁,一直是同業眼中的「異類」。相對同業幾乎是工程師出身,黃崇仁卻是富貴人家之後,父祖輩在台灣歷史都是赫赫有名人物。黃崇仁祖父黃純青是前清舉人,也是位極富名望的本土詩人;日治時期,黃純青先後擔任過台北州協議會員、總督府評議會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又先後當過省議員及省府顧問。 他的父親黃當時,則負笈日本東京帝大研習醫科,回台後在台大醫學院任教外,也是台北知名的皮膚科權威。至於黃崇仁的母親許碧瑜,則是板橋林家大掌櫃許丙之女,家族人脈更是豐厚,除了與板橋林家關係匪淺外,包括基隆顏家、新光吳家,以及鹿港辜家都是黃家姻親。「力晶位於北市南京東路的總部大樓是黃家物業,光收租1年就幾百萬元,他這輩子可當個悠閒的員外,根本沒必要闖蕩科技業。」跟著黃崇仁多年的老臣形容。

棄教從商 挺過大風浪

家境優渥的黃崇仁,前半生更是一帆順遂。從建中、台大物理系畢業,又赴美國紐約攻讀醫學博士,先在台北醫學大學任教十多年,還當過生理學系主任,包括知名皮膚科醫生蔡仁雨在內,不少台灣名醫都是他的學生。卻在38歲那年毅然棄教從商,一腳踏入科技業。 「我跟很多人不同,我家庭環境跟受的教育都很好,我祖父詩人、外祖父名人,像我這樣的人很少混高科技的。」問他投入科技業的緣由,黃崇仁笑著說:「我念醫學博士畢業,準備找醫院當醫生,但爸爸跟我說:『做醫生要一個個看(病人),你不適合。』指導教授更直接說:『Frank,你很聰明,該學做生意。』」 一向是人生勝利組的他,投入科技業後歷經大風大浪,1998年力捷爆發財務危機、2012年力晶下櫃,同業常用「九命怪貓」來形容他,聽起來有點貶抑的意味,但黃崇仁絲毫不以為意。「這句話代表著:『我很有堅持跟毅力』。」從求助張忠謀到孫大衛挽救力晶危亡,黃崇仁就算背著千億元債務,也選擇承擔。 談到人生起伏,坦承會看命相的黃崇仁突然說:「我是七殺帶命,但我不會死。」原來18年前(2002年),他的人生同時遇上多項衝擊,「有一天肚子不對勁,去和信醫院檢查,醫生一看說不行要開刀,醒來後醫生說:『你得了癌症(大腸癌二期)。』平常人早就嚇死了,我只問有沒有清乾淨?」

人生多彩 做喜歡的事

他就算去醫院開刀、做化療,整整6年,公司只有4個人知道,直到康復後黃崇仁才對同仁公開。「同時還因(旺宏)內線交易案被特偵組偵辦,差點要被羈押進看守所,最後2千萬元交保,很多老闆碰到都屁滾尿流了,我卻冷靜到律師都佩服。」黃崇仁回憶。 個人身體健康拉警報,又遇上官司纏身,公司也爆發財務危機,一連串的打擊同時降臨,卻都沒擊垮他。「全台灣沒有人的命,像我這麼複雜、那麼奇怪。我也沒破產,茂德跟爾必達都倒了,我只有下櫃,現在公司(力積電)要重新上市,最感謝員工們願意相信我。」 就連黃崇仁的父親都曾說:「你根本不需要去做那麼辛苦的工作。」但問他如果能重來,會如何選擇?「當然還要再來1次,到了我這年齡,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我喜歡做的事都做到,當了老師,加入半導體業,現在還在投入5G、AI、生技醫療等新事業,這輩子我比很多人都多彩多姿,沒什麼好抱怨的。」

 

台積、力晶設廠苗栗 半導體聚落可期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前天通過重大決議,核准在苗栗縣竹南科學園區建廠第一期經費,總投資額共三千億元。力晶也將斥資二七○○億元在苗栗興建晶圓廠。苗栗縣政府及立委陳超明昨天都表示,將提供最大的行政協助,以利台積電及力晶早日設廠營運,帶動地方經濟。 縣府表示,台積電將逐步分期分區興建在竹南科西側,緊鄰兩大街廓十四餘公頃的先進製程封測廠興建案,初估總投資額約三千億元。工商發展處指出,預計五月底前台積電將遞件,申請北側街廓七點七八公頃廠區雜項執照,六月申請建造執照,約明年中完工,後年量產。 陳超明在臉書宣布好消息,他說,台積電竹南廠將是全世界第一個晶圓廠商自設的先進封測廠,在地方殷殷期盼下,多年努力終開花結果,希望台積電能盡速設廠,創造產業發展及就業機會;在資格符合的情況下,希望台積電徵選人才時可優先考量錄用苗栗子弟。 除台積電外,苗栗縣工商發展處表示,力晶科技轉投資的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也將斥資二七○○餘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興建晶圓製造廠,目前正辦理園區租地作業中,竹科管理局並配合設廠,發包提升園區汙水處理能力工程。 工商發展處期許未來苗栗縣半導體上、下游及周邊產業,因台積電、力晶積成的設廠營運,形成半導體產業聚落。縣府工策會、招商馬上辦中心及全栗招商服務站所組成的招商引資「鐵三角」,將持續列管兩大投資案後續進度,追蹤辦理。

 

力晶去年每股虧1.36元

力晶科技昨(30)公布2019年財報,稅後淨損42.95億元,每股淨損1.36元。力晶表示,去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DRAM市況不佳,影響公司的代工價錢,且力晶一半產能是DRAM代工,另一半是邏輯IC代工,在產業疲軟之下,連帶影響營運。 力晶表示,展望本季和第3季營運,目前看起來8吋、12吋都是滿載,第2季整個季度滿載狀況,第3季能見度也還不錯,主要是因為宅經濟發酵,平板、通訊、感應器等需求不錯,客戶訂單穩健甚至積極,因為力晶在供應鏈的最上游,終端產品必須提前備料,因此對關鍵的原料、晶片會超前布署。 力晶集團旗下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日前也公告去年財報,受到貿易戰衝擊,產能利用率下滑,記憶體市況不佳等影響,去年全年稅後虧損14.8億元,每股淨損0.94元。

去年每股虧0.94元 力積電今年可望轉盈

力晶集團旗下的晶圓代工廠力積電去年受美中貿易戰等因素衝擊,營運出現虧損,稅後虧損14.8億元,每股虧損0.94元。力積電指出,今年雖有武漢肺炎疫情陰影,但目前晶圓代工訂單穩定,記憶體價格也穩步止跌回升,產能利用率達滿載,公司對今年轉虧為盈審慎樂觀。 力積電表示,去年虧損主因有三,一是美中貿易戰衝擊,尤其上半年客戶需求縮減;二是記憶體市場景氣低迷,價格下滑;三是攤提中國晶合公司虧損,導致去年營運轉盈為虧。 力積電去年營收358.97億元、年減28%,毛利率僅8.36%、年減22.25個百分點,營運由盈轉虧,歸屬母公司淨損14.8億元,每股虧損0.94元。力積電去年未能獲利,中斷力晶連續6年皆大賺百億元紀錄。 力晶集團於去年5月完成企業重組,將旗下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讓與力積電,目前力積電仍由力晶科技控股,力晶計畫透過減資換股方式,讓力晶廣大股東取得力積電股權並享有力積電重返資本市場權益。 但考量現行公開發行公司的法律架構,有關減資換股、股東轉讓等程序較多且複雜,恐延宕力積電股票登錄興櫃及上市櫃時程,該公司日前宣布暫停今年中公開發行,等進行與力晶減資轉換為力積電股票完成後,再申請公開發行,預計於第四季前完成股票上興櫃作業,為進一步申請上市櫃做好準備。

力積電 轉型晶圓代工 曾連6年賺逾百億

力晶集團旗下晶圓代工廠 - 力積電,挾集團以記憶體起家,瞄準5G的AI(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應用市場商機,積極朝記憶體與邏輯晶片的異質整合需求走向發展,自許當晶圓代工業的「小台積電」。
取代力晶 力積電重返上市櫃
力晶集團於去年5月完成企業重組,將旗下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讓與力積電,力積電成為力晶100%控股的子公司,預計明年下半年邁向興櫃之路,以力積電取代力晶,重返上市上櫃之路。 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寫下連續6年皆大賺百億元佳績,締造記憶體廠轉型晶圓代工的成功紀錄。但去年受大環境衝擊,力積電上半年虧損,力晶合併稅後虧損26.88億元,每股虧損0.85元。 不過,力積電中長期希望發展成為「小台積電」。力積電日前結合集團子公司愛普科技(6531)、智成電子與智慧記憶科技,仿台積電的開放創新平台(Open Innovation Platform®,OIP),宣佈推出「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可整合記憶體與邏輯晶片,估可提升20倍運算效能、10倍節能效率,且朝向綠色晶片(Green Chip)發展,將積極搶攻雲端伺服器、邊緣運算、物聯網、自動駕駛、AI機器人、自動化系統及臨床醫療檢測等領域的商機。 黃崇仁指出,此技術平台已獲不少客戶青睞,法商Upmem是第一個採用的客戶,也有記憶體相關運算需求設計新款晶片客戶,將於今年第1季量產出貨,預期明年可帶動晶圓代工產能需求增多,營運可回到成長軌道。

異質整合Computing in Memory技術 力晶啟動更多創新

力晶集團日前宣布,結合旗下力積電、愛普科技、智成電子和智慧記憶科技的力量,已成功實現並推出異質整合的Computing in Memory技術平台,這是力晶集團送給5G及人工智慧時代的一份大禮。 我們為何需要Computing in Memory?為何需要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中嵌入邏輯電路?這種儲存、運算一體化的結構有何好處?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在盛大舉行的「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發表會」上親自說明。 DRAM嵌入邏輯電路,力晶集團成功研發 「科技產業發展已從Computer Centric(電腦、伺服器)典範轉移至Data Centric(邊緣運算),行動通訊從40年前的1G到現在的5G,資料速度提升了800萬倍,」黃崇仁言簡意賅地指出,「通訊的進步是幾何級數,但是半導體進展卻只是算術級數。」 隨著大量數據的快速產生,產業需要更快的運算能力,然而功耗、散熱是最大的瓶頸所在,且在傳統的運算結構中,數據資料需經由I/O介面進出記憶體,過程耗時並拖慢運算速度。 針對這些困擾半導體產業已久的問題,黃崇仁靈光閃現,「在DRAM中嵌入邏輯電路,可以一試。」於是,即使外界質疑聲浪高漲,但在領導者的帶領及堅持下,經過18個月的研發,力晶工程師仍然完成此項使命。 突破功耗及傳輸瓶頸,適用於邊緣運算 Computing in Memory技術平台的推出,集結了集團內四家公司的貢獻,分別是:力積電負責晶圓代工、愛普科技負責記憶體重新設計整合、智成負責無線通訊與微控制器、智慧記憶科技則負責軟體與系統等。力晶採用25奈米至38奈米製程技術,完成Computing in Memory技術平台的核心單晶片AIM(AI in Memory),適用於5G及AI等特定應用的高速邊緣運算。AIM晶片將為相關裝置和系統帶來超高性價比優勢。 AIM單晶片具有多項特性,包括省略了I/O,大幅降低資料在記憶體與處理器間往返的負擔,資料傳輸頻寬提升10至100倍,資料就在同一片指甲大的晶片上移動,所以特別適合Data Centric的應用,黃崇仁並特別強調,「運算效能提升20倍能、節能效率提升10倍,這是領先全球的Green Chip。」 至於為何整合於DRAM是最好的選擇?據了解主要是由於DRAM的儲存密度、存取速度和成本皆優於Flash和SRAM等其他記憶體,因此成為Computing in Memory的整合首選。智成電子總經理黃振昇特別強調,「透過這樣的整合,我們的目標就是將一片主機板變成一個晶片。」 AIM平台發功,加速技術進步 AIM平台已獲得法商Upmem導入並出貨,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為記憶體中處理(Processing in Memory;PIM)解決方案新創企業,相關方案已打入全球最大伺服器公司的供應鏈。Upmem為全球第一家採用AIM平台的業者,該公司將此技術平台以加速器模式與既有的伺服器相容。除法國業者外,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客戶也已與力晶洽談合作,預計明年第1季就能量產出貨。 AIM平台的推出,可以加速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邊緣運算、醫療科技、基因研究、機器人、物聯網、5G通訊及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透過我們的推廣,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並利用這樣技術,進而啟動更多創新,這就是我們的開發初衷。」黃崇仁說。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全球首款整合技術平台 黃崇仁:大陸做不出來

未來5G、人工智慧、物聯網,需要大量資料與快速傳輸速度,台積電、英特爾等大廠,投入先進製程,力晶集團今天(4日)舉行整合技術平台發表會,整合記憶體與邏輯晶片,減少晶片耗能,黃崇仁表示,這項技術是全球首創,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有重要意義,而且大陸是做不出來的。 力晶集團創辦人 黃崇仁:「我們是全世界第一家,把記憶體跟CPU的中間的,直接拿掉IO,就變成創新的,這個是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專利。」 力晶集團宣布推出Computing in Memory整合技術平台,集結旗下力積電、愛普科技、智成電子與智慧記憶科技聯手開發,也是業界首創,在DERM中嵌入邏輯電路,存算一體結構,減少晶片耗能。 力晶集團創辦人 黃崇仁:「大概在18個月內,不到2年內就把東西做出來。真的跟各位講,這5%的成功率,誰敢做,只有我這個老闆敢做,沒有人敢做。20%的速度,加10%的性能,能量消耗減少,這個是從未有過的。」 全球半導體產業朝向兩大方向前進,包括依循摩爾定律2D先進製程持續微縮,以及先進封裝2.5D、三維單晶堆疊技術,像是台積電、三星、英特爾(Intel)等大廠,視為發展重點。力晶以集團優勢,結合邏輯和記憶體晶片,實現節能環保的Green Chip理念。 力晶集團創辦人 黃崇仁:「大陸是做不出來的,我認為台灣在半導體的未來,還是很強的。這些工程師不是去美國留學,是在台灣,我們自己訓練出來的,這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說,大家願意去做一個突破的行為。」 黃崇仁表示,12吋感測器產能滿載,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市況逐步好轉,明年獲利表現看好。 力晶集團創辦人 黃崇仁:「慢慢起來,慢慢起來,現在sensor是絕對缺貨的,全世界sensor是缺貨,缺或到不行。我們明年公司,明年會不錯,加上這個以後,到上市的時候,應該是,很看好。」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預計明年下半年登錄興櫃,另外,黃崇仁籌設飛聖航空,引起外界高度矚目,對此,黃崇仁說,今天只談半導體,改天再談。

力晶創辦人黃崇仁 傳跨足航空

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傳出籌組飛聖航空,營運商務專機,力晶集團昨(3)表示,這是大股東個人投資,力晶集團並無投資,細節並不清楚。

力晶集團已訂今日由力積電、愛普科技、智成電子和智慧記憶體科技四家公司同步發表集團卡位5G世代物聯網和AI人工智慧應用的運算記憶體(Computing in Memory),並由黃崇仁率領各公司主管聯袂主持,黃崇仁預料也會針對個人跨足航空業予以說明。 運算記憶體是採整合微控制器和記憶體的架構,訴求高運算效率及低耗能,未來由力積電製造並銷售,也是力積電未來主打的記憶體產品,主攻物聯網應用。 至於黃崇仁切入航空業擬籌組的飛聖航空,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資料,實收資本額7,000萬元,代表人為黃崇仁,公司所在地就登記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也是力晶集團的地址,董事長為黃崇仁,董事包括智翔投資張亦中、世成科技陳柏霖。 力積電是力晶集團重返上市的代表公司,並與力晶集團在大陸合肥轉投資的晶合集國際切割,由原本的8吋晶圓代工廠鉅晶科技,在今年5月承接力晶科技三座12 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和資產並改名為力積電,專責8吋和12吋廠邏輯及記憶體及客製化邏輯IC製造及代工。 目前資本額 310.51億元,公司規劃明年底登櫃興櫃,2021年重新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

力積電明年上興櫃 朝「小台積電」發展

力晶集團旗下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昨召開股東臨時會,總經理謝再居向股東表示,預計今年底辦理公開發行,明年下半年邁向興櫃之路;他並表示,半導體業朝異質整合走向,力積電同時擁有記憶體與邏輯IC製程,利於發展堆疊產品,自許朝晶圓代工業的「小台積電」發展。 力積電昨股東臨時會主要補選監察人,董事長黃崇仁因「感冒」身體不適未出席,由副董事長蔡國智主持。這次議案單純,出席小股東不如力晶股東會出現爆滿盛況,僅費時半小時多即散會,有些外縣市小股東趕到時,會議已結束。 力晶集團於今年5月完成企業重組,將旗下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讓與力積電,成為力晶100%控股的子公司。小股東關切力積電營運現況,謝再居表示,受到美中貿易戰、記憶體價格下跌的影響,今年以來,力積電產能利用率是未滿的狀態,每月需提列產能閒置、跌價損失等費用,衝擊上半年虧損。但今年最壞時機已過,下半年出現單月獲利,有機會達單季損益兩平,以目前接單來看,明年將比今年好,可望獲利。 對於中長期的發展,謝再居指出,力積電希望發展成為「小台積電」,雖代工技術的邏輯IC製程不如台積電(2330)先進,但力積電有「多代同堂」的DRAM、快閃記憶體製程,可協助客戶代工生產利基型產品,也可延伸到異質整合的未來性堆疊(邏輯IC與記憶體)製程產品,毛利率也較高,希望毛利率能跟台積電看齊。 謝再居表示,力積電預計今年底辦理公開發行,明年第3季或第4季邁向興櫃之路,等明年力晶股東會與力積電換股案通過後,規劃後年推動力積電取代力晶,重返上市。 趁勢再起 力晶 、茂德成功轉型 力晶、茂德科技兩家昔DRAM大廠曾風光一時,卻又像難兄難弟,都因負債超過千億元、並慘遭股票下櫃。但逾10多年來,從困境中求生,力晶成功轉型為年獲利百億元的晶圓代工廠,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茂德去年底重整完成,新引進金士頓、漢民等知名法人股東,也轉型IC設計公司,新茂德將在成長性高的智慧製造、物聯網領域先求站穩腳步。 力晶原是台灣DRAM業霸主,但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DRAM價格慘跌。力晶大虧千億元以上,即使大幅減資,2012年底每股淨值仍由正轉負,淪落至股票下櫃地步。 茂德更慘,本來是DRAM業體質不錯的公司,也因2008年金融風暴,引發財務危機,債台高築到超過千億元,硬撐到2012年3月底被迫下櫃。晶圓廠與設備陸續賣掉還無法償還債務本息,同年經法院裁定准進入重整。 DRAM業哀鴻遍野,當時曾發生一段插曲,國外技術母廠美商美光、日商爾必達都來台尋求合作機會,「聯日抗韓」或「聯美抗韓」成為政策兩難的抉擇。政府除了紓困台灣DRAM廠之外,行政院也有意出錢出力整合DRAM廠,主導成立「台灣創新記憶體公司(TMC)」。但業者各有立場,社會對政府出錢也有爭議。後來,TMC推動沒有著落,DRAM廠整併計畫落空,爾必達也破產,進而被美光吃下,美光變成全球第三大DRAM廠。 力晶近6年每年獲利百億元 每股淨值逾15元 力晶逃過被整併後,為了償債與存活,將3座12吋廠轉型代工,其中1座廠設備先賣給金士頓變現,再幫金士頓代工生產DRAM,另在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首肯與協助下,2座12吋廠跨入高壓製程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製造。在兩位大貴人鼎力相助,力晶成功轉型為晶圓代工後,近6年每年獲利達逾百億元,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 考量過去財務不佳、形象受損,力晶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因應重返上市計畫,力晶去年9月將100%持股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今年5月1日起,力晶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力積電原本有兩座8吋廠,再加上受讓的3座12吋晶圓廠,力積電變為台灣第3大晶圓代工廠。 茂德轉型IC設計 去年重整完成 茂德去年11月終於獲法院裁定重整完成,將未受償重整債權餘額512.09億元認列為債務整理利益,用來彌補帳上累計虧損。熬過長達6年的重整期,茂德重新出發,轉型IC設計的員工數約80多名,目前資本額4.5億元,引進金士頓、漢民、東友等新法人股東,邁入「新茂德」時期。 茂德董事長陳民良表示,茂德擁有過去的記憶體技術基底,高達800多個專利,勝過一般IC設計公司。近幾年,努力開源節流,在金士頓支援DRAM貨源之下,以工程附加價值高的特殊型DRAM為主業,先求養活公司,再發展出毛利較高的智慧製造的物聯網技術服務,包括藍芽無線通訊模組、無線射頻辨識(RFID)。目前已爭取過諸多運動賽事訂單,也成為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供應商之一;茂德目前小有獲利,陳民良低調地認為,等公司站穩腳步後,再考量是否重新掛牌,目前沒有時間表。

力晶股東會順利完成 原股東將以10.5元認購力積電

力晶科技(5346)今日舉行股東會順利落幕,所有的議案均照案通過,力晶小股東關心如何以多少價格認購力積電的部分,據了解,力晶的小股東將可以10.5元價格認購力積電現金增資案。另外,今股東會也通過股利政策,每股配發0.5元現金以及3元股票股利。 為配合力積電未來上市申請相關股權分散規劃作業,以及讓力晶全體股東享有力積電經營成果,力晶今日股東會通過放棄力積電現金增資認股權利,由力晶全體股東認購,原股東每仟股可認購159.581787股。據了解,每股認購價格為10.5元。 力積電因應上市作業將進行現金增資45億元,由於目前力晶小股東人數仍有26.9萬人之多,不少小股東終於等到力晶要重返上市,但上市的主角卻變成了力積電,所以小股東都關心手中的力晶股票如何變成力積電。 另外,現場有小股東關心力晶與力積電的換股比例,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表示,這是明年的事,換股比例預計明年股東會前才會出來。 力晶去年合併營業收入淨額為499.2億元,稅後淨利106.8 億元、每股盈餘4.44元,相較於前一年度,營業收入成長7.8%、稅後淨利成長32.3%,回顧過去連續6年均有不錯的獲利表現,也逐步落實穩健經營的腳步。 黃崇仁表示,去年下半全球貿易形勢動盪、手機等行動裝置成長趨緩,影響了產能利用率,致使力晶毛利率較前一年微降 1.1%至30.6%,營業成本則增加9.5%至346.6億元。 另外,去年度因擴大研發投資與擴建苗栗竹南新廠管理費用增加,營業費用也年增39.3%至68億元。但因產品代工價格上漲、認列大陸合肥晶合公司的技術授權收入,力晶去年營收與稅後淨利仍顯著成長。 據研調機構IHS Markit統計,力晶續居全球晶圓代工廠第5強(Pure-Play Foundry Company)。 為了有效整合公司資源,聚焦晶圓代工事業,力晶已於今年5月1日進行企業架構調整,把旗下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100%持有之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力積電),整併後的力積電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product technology)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產業定位,期能重返台灣資本市場。 黃崇仁表示,企業架構調整後,力晶轉型為投資控股公司,而力積電在重返資本市場後將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和明確的產銷定位,專注晶圓代工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同時,力積電也能逐漸透過股東增資循環,更有效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 展望未來,力晶與力積電將共同努力執行以下經營策略,第1,深化與國際大廠研發、代工合作,建立長遠互補共贏機制。第2,累積多元製程能力,發展以邏輯與特殊產品、以及記憶體為主之代工製程平台。第3,厚植研發技術實力,同時積極掌握低成本競爭優勢。 第4,致力於開發全球領先的先進技術,特別是邏輯與記憶體產品的整合技術。第5,爭取Computing Memory、精準醫學、特殊記憶體、多元化高階sensor、車用IC、AIoT與AR/VR等新商機。 第6,持續深化台灣半導體製造基地之投資,同時掌握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與國產化趨勢,發揮晶合廠效益。 力晶以往透過穩健的財務規劃與精準的執行力,已建構穩健的營運模式,並展現良好的獲利能力。企業結構順利調整後,力晶將結合力積電、大陸晶合等產銷資源,以技術精益求精、經營穩定獲利為目標。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12吋昨併給力積電 擬增資4.5億股與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啟動上市規畫,五月一日起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8吋廠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成為擁有三座12吋晶圓廠、二座8吋廠的晶圓代工廠,也搖身一變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總員工數近7千人,力晶集團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因應重返上市計畫,去年9月將100%持股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五月一日起力晶科技併入力積電底下,人事組織也新改變,力積電董事長為黃崇仁、副董事長蔡國智,總經理由謝再居擔任。力晶科技董事長仍為陳瑞隆、總經理 王其國。 力晶科技將於5月31日召開股東會,討論重要議案包括力積電股票上市相關作業與認購現金增資案,規劃力積電將現金增資總金額4.5億股(相當45萬張股票),其中13.5%保留給力積電員工認購,86.5%、計3.89億股由力晶認購,等於力晶原股東每1000股可認購159.58股,持有100張力晶股票可認購15.9張力積電,認購價多少?市場傳言每股10.5元,目前力晶在未上市的股價約16元多。 力晶原來是台灣DRAM業霸主,但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DRAM價格慘跌,力晶大虧千億元以上,2012年底每股淨值由正轉負,淪為股票下櫃與進入銀行監管財務的紓困窘境,近30萬名股東手中股票頓時變壁紙;力晶創辦人黃崇仁後來還以每股0.3元價格公開收購力晶股票,收購高達逾4億股、約20%股權。 力晶下櫃前,曾經減資2次,減資額達683.11億元、減資幅高達75.5%,目前資本額約為241億元;近6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後,力晶每年獲利達百億元水準,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力晶小股東早已組自救會,積極要求公司早日提出上市申請,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之前公開回應,力積電預計明年登錄興櫃,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12吋廠 完成讓與力積電

力晶集團近年來積極推動重新在台股上市計畫,5月1日起,已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成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力晶集團預計2021年以「力積電」之名,台股重新上市。 力晶小股東最多時,曾超過30萬人,即使力晶已下市多年,小股東仍有多達27萬人之多,股東人數在台灣公開發行公司排名15名左右,近幾年來,小股東們透過網路組成自救會,積極要求公司早日提出上市申請,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之前公開回應,力積電預計明(2020)年登錄興櫃,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集團持續推動規劃在台股重新上市計畫,力晶去(2018)年將100%持股的子公司鉅晶電子,改名為力晶積成電子(簡稱力積電),今年5月1日起人事組織也進行調整,力積電董事長為黃崇仁、副董事長蔡國智,總經理由謝再居擔任。力晶科技董事長仍為陳瑞隆、總經理為王其國。 力晶集團5月1日起,將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子公司力積電,力積電原本就擁有兩座8吋廠,再加上此次受讓的三座12吋晶圓廠,一舉成為台灣第三大晶圓代工廠,目前員工總人數近7,000人。 力晶目前資本額約為241億元,近幾年轉型為晶圓代工後,力晶近幾年來,每年獲利達百億元水準,不僅已償還債款,每股淨值超過15元。 力晶科技將於5月31日召開股東會,討論重要議案包括力積電股票上市相關作業與認購現金增資案,規劃力積電將現金增資總金額4.5億股,其中13.5%保留給力積電員工認購,另外,86.5%約3.89億股由力晶認購。

力晶執行長黃崇仁喊話 以力積電之名重返上市

力晶科技轉型晶圓代工有成,去年獲利逾100億元,連續6年每年達到獲利百億元目標,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透露,集團計畫明年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目前接單狀況很好,內部估算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但實際數字仍需等會計師簽證及董事會通過,並 積極規劃重返上市。 他透露,力晶集團內部已啟動上市規畫,旗下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今年中把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 明年將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力積電,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登錄興櫃,預估2021年在台灣重新上市。 黃崇仁強調,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卻找到由原本累積極豐富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市場中找到一片天。 隨著5G、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時代來臨,他強調,過去很多集中在伺服器處理的大數據,未來會改由終端產品就具備處理能力,都給力晶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透露,力晶目前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DRAM、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部分連網晶片的整合型記憶體,內部將這項產品定位為運算記憶體,預料今年導入試產。此外,力晶也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但目前不便透露合作開發廠商。 黃崇仁表示,5G商轉後,對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將呈百倍速度爆發,力晶集團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加上生技晶片未來在醫療檢驗市場應用量相當驚人,這也是力晶決定啟動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關鍵。

力晶寫驚奇 連六年賺百億

力晶科技轉型晶圓代工有成,內部估算去年獲利逾100億元,連續六年達到獲利百億元目標,寫下記憶體廠轉型晶圓代工的驚奇一頁。 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透露,集團計畫明年由改名後的力積電申請登興櫃,預估2021年重返上市。 力晶曾在台灣DRAM業叱吒風雲,但也因DRAM價格崩盤,重重跌了一大跤。2008年因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 黃崇仁透露,力晶轉型晶圓代工後,目前接單狀況很好,內部估算去年獲利再度超過百億元,每股純益逾4元,但實際數字仍需等會計師簽證及董事會通過,並積極規劃重返上市。 他透露,力晶集團內部已啟動上市規畫,旗下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今年中把力晶科技的三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 明年將擁有三座12吋廠、二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力積電,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登錄興櫃,預估2021年在台灣重新上市。 黃崇仁強調,力晶轉型晶圓代工,無法和台積電一樣拚先進製程,卻找到由原本累積極豐富的記憶體製造經驗,在利基型產品找到一片天。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時代來臨,他強調,過去很多集中在伺服器處理的大數據,未來會改由終端產品就具備處理能力,都給力晶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他透露,力晶目前正與以色列公司合作開發整合DRAM、微處理器、快閃記憶體和部分連網晶片的整合型記憶體,內部將這項產品定位為運算記憶體,預料今年導入試產。此外,力晶也積極開發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但目前不便透露合作開發廠商。 黃崇仁表示,5G商轉後,對具運算功能的記憶體將呈百倍速度爆發,力晶集團也積極爭取蘋果供應鏈的驅動IC廠重回力晶投片,加上生技晶片未來在醫療檢驗市場應用量相當驚人,這也是力晶決定啟動在苗栗銅鑼新建全新12吋廠關鍵。

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可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近日,首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半導體博覽會(IC China2018)在上海舉辦期間, 2018年海峽兩岸(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於近日同期舉辦。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會長張素心表示,天然的地緣優勢以及兩岸IC產業的互補性,為兩岸IC產業合作締造了良性發展平台。一方面,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消費市場,是全球電子產品出貨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巨大的應用市場帶動了IC設計、製造、封測等各個環節的共同發展,投資軟硬件環境日趨完善。 同時,中國台灣的電子產業經過30多年的成長和積累,無論電子終端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還是IC產業鏈的建設都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在IC製造服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值得大陸產業界學習借鑒。 力晶集團總裁黃崇仁將半導體新一輪發展動能總結為“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大人物”為存儲器、高性能處理器、特定用途系統晶片的發展注入活力,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商機。AI需要芯片和算力的支持才能模擬人腦機制,人腦是多程的,處理信息幾乎沒有延時。 而過去四十年,存儲和邏輯器件是分開的,信息需要在存儲和CPU之間流動,這並不符合人腦的處理機制,存儲與邏輯器件需要更深入的融合。由於DRAM和邏輯器件的製程和製作技術有所區別,在內存中加入邏輯單元並不容易,需要半導體廠商的更多探索。 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總裁雷海波表示,兩岸半導體行業相互依存。2017年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出口值佔中國台灣總出口值的29.1%,其中對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出口達到512億元,佔比55%,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已成為中國台灣半導體出口的主要市場。同時,大陸及香港地區也是中國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進口市場,2017年佔中國台灣IC總進口的36.7%。他指出,兩岸可以在市場、技術、人才、資金、資源五個方面優勢互補,實現“同芯同行,共展共贏”。 聯發科技集團副總經理高學武指出,兩岸半導體發展有五個重點。 首先是EUV技術,EUV能夠推動7nm之後SoC製程的發展,但在節約成本、降低耗能方面還存在困難,需要陸續克服;其次是“打破”摩爾定律的限制,通過異質整合滿足芯片系統整合和芯片微小化的需求;第三是5G,5G的高頻寬能容納更多用戶,促進物聯網發展,但5G芯片成本較高,需要市場的洗禮;第四是人工智能平台,隨著AI向更新、更廣、更高效的方向發展,用戶的智能裝置越來越多,會催生更多的應用場景;最後是自動駕駛,一部車子用到的智能半導體器件預計是手機的15倍,包含巨大商機。 高學武表示,他希望兩岸互信、互補、互利、互惠,抓住新的市場機遇,共同發展。 中國RISC-V產業聯盟理事長戴偉民表示,在後摩爾時代,DSA(專有領域架構)和RISC-V將為計算機架構領域注入創新活力。DSA通過針對專有領域的應用特點裁剪架構,達到更高的執行效率,能更高效地利用帶寬並消除不必要的精確度。RISC-V有專用指令、標準擴展指令、基準指令三個層次,正在行成國際生態,有望為構建繁榮、創新的CPU架構帶來機遇。 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石磊指出,兩岸產業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中國大陸具有廣闊的市場、充沛的資金、推動發展的策略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中國台灣則擁有半導體人才、獨立開發技術的能力和形成經濟規模的產能,希望兩岸在半導體領域保持開放、緊密配合,建立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 日月光集團副總經理郭一凡表示,計算能力是促進集成電路持續發展的動力。數字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算,第二個階段是信息,第三個階段是將要到來的智能化時代,三個階段的主要區別是計算能力的增進。在智能化時代,大數據和計算能力的邊緣化變得更加關鍵,尤其對於無人駕駛等實時決策場景。在產業集中度不斷擴大的情況下,兩岸應有更多合作共贏的領域和機會。 【半導體/IC】【深度解讀】月產能已突破1萬片晶合未來還將為合肥帶來什麼? 新形勢下的中國瞬息萬變,在謀求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各行各業百花齊放,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晶合集成,作為合肥首家12寸晶圓廠,它的落戶,為合肥帶來了什麼?未來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近日,鳳凰網安徽採訪了晶合集成總經理黎湘鄂,他表示,晶合集成為合肥帶來了晶圓技術上的突破,但自身的發展也離不開合肥本土的有利因素。 鳳凰網安徽:5G時代,集成電路的發展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今年的“中興事件”,就給國人一記警醒:集成電路國產化迫在眉睫。晶合的落地對本地的集成電路產業而言,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黎湘鄂:這裡我們先說說中國製造,國有替代。從今年的三月份,李克強總理把集成電路的發展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步,就引發了行業發展的熱潮,接著就是各種政策的出台:所得稅的政策、集成電路企業上市的政策等。但是僅僅有政策無法滿足國產芯片的發展,緊接而來的中興事件就引發了行業人士的思考:你的備案要準備好。這個所謂備案就是我們的契機:只要你願意用國產的芯片,我們發展的大門就打開了。車票已經拿到了,能不能擠上發展的快車,就要靠企業自己的硬功夫了。之前雖然有政策,但是使用者不買單,我們就拿不到車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芯片本土化才被人們所接受。 在京東方時代,合肥就想發展高科技產業,於是在2006年開始研究這項題目。合肥對於集成電路行​​業很早就已經有所準備、有所理解,所以一旦機會到來的時候,就很敢拍板這樣的一個決定,搶得了先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晶合的速度已經超越別人幾個年度。合肥一些領導對集成電路行​​業有自己的情懷,敢拍板,也有能力拍板,都在積極推動這個產業在合肥的發展。我在公司建設的過程中也會遭遇挫折,但是這些領導會鼓舞我:大家都是第一次,肯定是要吃苦的。這個項目辦好了,合肥才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局面。 我們晶合是安徽省第一座12吋晶圓廠,它的落戶具有歷史性的意義。第一點,我們先來說說12吋的意義:12吋晶圓我們稱之為矽片,工藝是從2吋、3吋、4吋、5吋、6吋、8吋、一直發展到12吋,這是目前全世界最主流的工藝和指標。接下去,就是18吋。目前18吋已經走不下去了,業界普遍認為12吋就是工藝技術的終極節點,因而12吋晶圓廠落戶安徽是具有突破性意義的。2017年,合肥市獲批復成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2018年,合肥市被列為全國九大集成電路集聚發展基地之一,晶合也在全力以赴,助力合肥未來的發展。 第二點,這是一個零突破,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量產,再到如今一萬片達成的速度型項目。建設安徽省第一座12吋晶圓廠需要很多的契機,天時、地利、人和都很重要。我先說一下晶合目前的進展:晶合去年開始試產,7月份的時候,下線第一片晶圓,十月我們就通過了客戶的可靠度驗證。良品只有通過驗證才能成為真正的產品。我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了這個節點,這個速度在業界都是非常特殊的成績。目前,我們已經達到了月產一萬片,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會突破兩萬片,這說明晶合從接單、試產、整個供應鏈到公司其他方面的運作,已經日臻成熟而且是被市場所接受。一萬片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樣的一個成績,在國內、甚至是全世界的集成電路行​​業來看,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已經給股東方、合肥、安徽省交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不要小看一萬片這個數字:一片晶圓我們可以做5000顆芯片,一萬片的話也就是5千萬顆。比方說平均一台大面板的電視要用到10顆芯片,那麼我們一個月就能供應500萬台電視,一年就是6千萬台電視。2017年累計中國彩色電視機產量超出1億7千萬台(數據源:國家統計局),也就是說,晶合的芯片能供應全國將近35%的電視,這個數字是很驚人的。我們的面板驅動IC很快就能實現“中國芯,合肥造”。 鳳凰網安徽: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芯片高峰論壇上,紫光集團的董事長在會上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目前國內90%以上的芯片設計公司都不賺錢,但五年後中國集成電路就穩了。您覺得這五年時間裡,企業而言還須做哪些努力? 黎湘鄂:我先來補充說明一下,讓你明白我們這一行是在幹什麼。我們這一行在做的是所有電子器件的根本—IC,像手機上的指紋辨識器、觸控面板的控制器啊、前後端的攝像頭、內部的內存啊、CPU啊等等。全世界最頂尖的頭腦已經在這個領域競爭了四十幾年了,在拼什麼呢?我用最近的一個例子跟你們說說。你現在要買的手機,兩年後,它會降價一半或者它的性能會增加一倍,這個軌跡已經發展了四十幾年了,這個行業就是按照這個軌跡運作的。這是第一個概念,那麼第二個概念是什麼是集成電路?就是很多的電路集成起來,從150nm、 90nm 、65nm 、45nm到28nm,技術節點的發展節奏是加倍的。基本上每兩年就在按照這個節奏往前推進一個世代。一片晶圓,每兩年面積會縮小一半,成本也會減少一半,一片矽片可以做5000顆,當芯片面積縮小一半,那麼一片就可以做1萬顆。這樣的節奏讓整個產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幾百家、幾千家企業必須要在這樣的一個節奏下去競爭,每兩年就要把成本降低一半,所以必須要在工藝上進行突破,在生產在線進行轉換,同步往前推進生產設備,這是不容失誤的。如果你的工藝跟不上,或者只降價一兩成,而別人已經降價一半了,那麼你都沒飯吃。這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我個人認為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行業,這裡沒有任何僥倖,跟不上就要出局。這也是為什麼這個產業在國內難以推動。這就是集成電路行業的行話:“摩爾定律”。 晶合比較專注在穩紮穩打,有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問題,只要自己站得穩,就不怕競爭。第一,雖然說我們目前的成績還可以,但是接下來的5年,團隊必須要更強大,這個沒有那麼容易,需要一點時間和磨練。第二,就是產品和技術的部分我們也必須要加強,技術如何更優化、更先進,產品如何更加多元化。第三,就是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因為集成電路本身是一個高度市場競爭的領域。 鳳凰網安徽:通過您的介紹我們可以聽出來一個企業的成長著實不易,回首過去,晶合落地合肥已經三年多了,黎總可否在這裡跟大家簡單分享分享晶合這三年發展遇到的難題?您認為成功造芯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黎湘鄂:晶合是中國台灣地區力晶跟合肥建投合作的一個企業,從各方面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全世界從未有過的合作模式,每一步都在摸索中前行。 我們剛到保稅區的時候,裡面什麼都沒有。我這裡有張照片,是2015年1月15日的保稅區。那時候我們來選址,這裡是空的,連海關也沒有。晶合的落戶也見證了保稅區發展的歷史。 我們這個項目是兩岸第一次大規模的合作。以前台灣在集成電路方面的發展比較好,所以大陸在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行​​業的時候,借助台灣的力量會更快、更穩。我從台灣來的時候帶了很多專業領域的人。現在我們公司大概300人是台灣人,900人是大陸人,一共是1200人,大家都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合作,需要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難。雖然比較難,但是我覺得我們做的還不錯。接下來我就要談到我們的企業文化的第一點:尊重。我們這幾點企業文化當時是讓全體員工投票的,挑出來的第一條就是“尊重”。你在大家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就應該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從合理性的角度進行探討,怎麼樣把一件事情做好。這不僅僅是在公司內部,還有新站區、合肥市,海關、國檢等各部門,在合作時都相互尊重,共同致力於摸索出一條路。在我們企業建設及發展起來的過程中,“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力量。 在建設方面,我們這種企業就是要真抓實幹,就是要硬功夫,就是要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給予了我們幫助。我還記得在公司建設前期,很多事情都需要快速解決,當時新站區的藍天書記主持週會,連續主持了一年,每星期都幫我們聯繫協調很多事情:道路的鋪設啊,供電供水啊,物品如何出入保稅區啊等等。這就是第二條,當責。我們接觸到的所有的合作夥伴和領導,大家都是願意負責的,彼此都有高度認可的一個信念,就是捲起袖子來幹活。該干的事,都及時地解決了,所以我們的建設速度才會那麼快,號稱是合肥速度、新站速度、晶合速度。 我經常說,晶合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只有我一個總經理,一定是有很多人在方方面面做對了很多事情,雖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看得到。 我們作為一個晶圓代工企業,面對的是集成電路行​​業殘酷的競爭。我們必須要追求卓越的績效,這就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第三點。卓越必須是集成電路行​​業人的自我要求,不然無法在這個行業中生存。 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困難,而企業精神在克服這些困難的時候,就顯得尤為重要。 台灣與大陸的企業管理方式有所不同,而我們台灣團隊是第一次在這邊建設公司,所以很多事必須因地制宜。我舉個例子好了,台灣都是企業化經營,採買都不需要招投標,直接按照企業的運作流程就可以買到很便宜的東西,但是這邊的要求就是企業所有的採購都必須按照招投標的方式。在製度流程的管理下,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因地制宜。各個單位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企業的發展才會如此迅速。 我們的困難還有一點是關於人才的,我們當初300名台灣員工來到合肥,其中150名是力晶的,剩下的一半是我們招募的台灣其他集成電路企業專業人才。人才是企業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在我們建設的過程中,大陸的集成電路企業可謂是雨後春筍,這種積極的態勢推動了行業的發展。那這樣就增加了我的壓力:全國各地都開始搶人才了,企業的人才管理面臨巨大的壓力。我們的一些員工漂洋過海來到這里工作,剛剛安下心來又面臨巨大的誘惑。在第一年的時候,我們是很痛苦的,因為要讓幹部安心很難辦。幸好當初我們的核心骨幹力量現在都還在晶合,而且都是以力晶為主體,有一定的向心力。雖然有一些人走了,或者因為水土不服回去台灣,或者去了其他公司,但是核心還在,而且晶合其實非常照顧員工,也願意與員工站在一起。這是我覺得非常好的地方,困難我們也算是走過來了。 鳳凰網安徽:從您剛才的回答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高端人才對於這個行業的重要性。那麼晶合在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方面有哪些舉措?此外,合肥作為創新高地近年來也出台了很多人才政策,您覺得哪些政策對於晶合而言是有利的? 黎湘鄂:目前,晶合的員工除了大陸和台灣員工之外,還有日本人(在日本有個十幾人的研發團隊)、美國人、韓國人。我覺得一個公司既需要有核心的力量也要有多元化的發展。晶合,以台灣為核心,秉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引入並善用各方面的人才不限定地域,不限定國家。我們把台灣的技術帶過來,配合公司目前正在實行的人才培育的模式,我們稱之為“On job training”,也就是帶著做,做一兩年,他就可以獨當一面。有些台灣員工會緊張:這樣我們會不會就沒有工作了?那麼我就想說,只要公司在成長,你也在成長,大家就都有路走,你也不要擔心會被取代。你應該要擔心的是公司的發展停留在原地,自己的價值沒有被提高,那麼你才會被取代。晶合的人才是有梯次感的,我們考慮到長期的發展,核心骨幹需要如何一步一步往前邁進,陸籍的一步一步銜接,這是未來5到10年需要考慮的事情。 我們公司的發展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矢志成為全中國最卓越的集成電路專業製造公司,我通常都會加“之一”啦,我本人比較謙虛。我們在各個領域都去講之一,但是我們心裡都想做到最好。最好的公司不僅僅是指營業額到達一定的規模,公司的運作也要得得到員工的認可,到股東的認可,社會大眾的認可,得到政府領導的認可,得到地方百姓的認可,那麼你各方面要有一定的規範和指標性意義。我們在照顧員工方面是不遺餘力的,從家庭同樂日到工會舉辦的各種活動,還有各方面的福利,各個制度、社保、設施等該有的都會有。但是我們不止步於此,只要公司做得好,能賺錢,我們還會回饋給員工,給股東,給地方,我們想辦的是受人尊敬的企業。 我們企業是一個重大項目,大家都在關注。晶合常常會受到突擊檢查,消防突擊檢查,環保突擊檢查等,這些都是不會提前通知的,可見本地在這方面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每次的檢查我們都能順利通過,因為我們這方面的工作都時刻準備著,運作都是按照標杆企業為範例,包括在環保方面。我希望如果晶合的員工萬一將來換工作的話,都會把晶合作為標杆。 安徽省也好,合肥新站也好,對人才引進都有自己的適當的補貼政策,其中不乏對晶合有利的人才引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輕企業的人力成本負擔,這方面晶合要特別感謝政府。 就我自己而言的話,如果這裡的居住環境再好一點,交通更便利一點,生活設施再齊全一些,我們就更願意在這里安居樂業。而所謂人才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不是用錢就能解決所有事情,其實更多在意的還是這個地方能不能讓他有所發展,能不能在這里安居樂業。這個行業又是全面在競爭的,如果一個地方想要留住人才,僅僅依靠錢財,就會扭曲整個市場。我們在合肥新站得到了很多照顧,我們也認同這個地方的,可以長期在這裡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企業要讓人才有所發揮。之前我們看到其他企業的人才流動率很高,我們就很不安:這個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到底要怎樣員工才能留得住?我們後來知道,你只要讓員工知道這個地方可以長遠發展,他就能定的下心。每個人才都在追求他在所在組織裡的價值,他找不到價值,給他再多的錢,也許會有一時的幫助,但是肯定不會長久。我們公司非常注重員工的發展,從工作上的訓練,到教育上的課程,我們希望建設成標杆企業,員工都能人盡其才,這樣才能留才。如果說你沒有辦法營造這樣的氛圍,你把他招進來之後就放在那個地方,也不讓他成長,他自然會走。所以說你只給他錢也沒有用,你必須要讓他認同你,而不僅是依靠金錢關係,才會有長遠的發展。我目前覺得我們這個部分還是做得很好。 鳳凰網安徽:隨著國家對芯片行業的重視,很多巨頭也紛紛加入了芯片行業。包括最近風頭正熱的阿里也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晶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未來的發展定位是什麼?  黎湘鄂:我先說一下我們這個行業的兩種公司形態,一個叫產品公司,從頭做到尾,包括了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像美國的INTEL、韓國的三星、合肥的長鑫。而我們做的是產業鏈上其中的一環:代工。設計公司設計的是攝像的芯片,我們就做攝像芯片,設計的是驅動IC,我們就做驅動IC。代工的發展必須搭配地方產業發展的強項,才會產生產業垂直生態鏈上的一個分工和連接。為什麼我們現在做的是面板驅動,是因為合肥是面板產業基地,這方面的技術有一定的水平,所以我們從這方面切入。 接下去我們要看安徽、合肥這邊要發展什麼,才能形成互相拉動的搭配產業,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生態系統。合肥目前的IC設計企業可以與家電產業、汽車產業合作。我們希望下一階段能夠搭配家電和汽車產業。因為我們的面板驅動IC這條線路已經很清楚了,需要再往合肥其他強項邁進。家電產業的搭配目前我們就已經開始在規劃了,汽車可能要等到三年後。但是這方面的進度,還是要看IC設計公司的發展態勢:需要一些IC設計公司去打前鋒,掌握本地家電企業在IC方面的需求,給家電企業提供芯片解決方案,怎麼樣才能做到有效益、性能比較好成本比較低。他們能摸索出這樣的一條道路,我們才能配合好。 我們一廠已經建設完畢了,終端產品是驅動IC,滿產是4萬片,這個發展已經很清晰了。接下來的二廠、三廠、四廠必須要去找新的出路,也開始在著手,與客戶討論找出一個方向。 鳳凰網安徽:最後,請用一句話總結一下您對晶合未來的期望吧。 黎湘鄂:我之前在晶合集成落成典禮上的發言是我自己寫的,我有寫一句話:整個集成電路的競爭是劇烈的,是快速的,是持續的,一旦跟不上,隨時都會倒下去。所以我們這一行的前輩,美國Intel的前董事長,叫做安迪·格魯夫,他講過一句話:only the paranoid can survive。有人翻譯成: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但是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具有危機意識人才能生存,必須要時刻都兢兢業業,如履薄冰。 所以說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必須每一日都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如此十年一日,終將達成我們“矢志成為中國最卓越的集成電路專業製造公司”的宏偉目標。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黃崇仁開講〉半導體庫存調整至明年Q1 Q2起需求回溫

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今 (5) 日受訪表示,半導體目前沒有景氣寒冬,市場只是滿手庫存,因此各廠正處於庫存調整狀態,預期調整期是今年第 4 季至明年第 1 季,第 2 季起需求就可回溫,對後市沒有看得太悲觀。記憶體方面,DRAM 除供給轉佳,多元化應用需求也持續看增,短期市場有些挫折,但長線仍看好。 歐系外資近來下修對明年半導體產業看法,認為產業將步入景氣寒冬,對此,黃崇仁表示,半導體目前沒有景氣寒冬,只是市場滿手庫存,各廠正處庫存調整狀態,對後市沒有太悲觀。 黃崇仁認為,台積電 (2330-TW) 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與 IC 供應商,只是產業正在調整庫存,導致明年第 1 季產能鬆動。至於力晶集團旗下鉅晶,目前產能利用率仍高達 100%,需求熱絡,他也說,庫存調整時期,有些大廠稼動率可達 8 至 9 成,但二線廠商則掉到 6 至 7 成,多少都會受到影響。 對於 DRAM 市場後市展望,黃崇仁上月底出席「2018 TSIA 年會」曾指出,明年在市場沒有太多新產能開出下,下半年可預期將會「很厲害」,DRAM 又會開始缺貨。 除供給面因美國出手打擊中國 DRAM 發展而轉佳外,黃崇仁今日也說,DRAM 多元化應用持續看增,包括資料中心、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需求都看漲,雖然短期有挫折,但長線市況仍看佳。至於 Flash 則是受供過於求影響,庫存去化時間較緩慢。

生、醫聯手 打造特色醫療新商機

一反過去低調行事,2018年醫療展將由各大醫院為主秀,中國附醫、北醫、台大、秀傳、彰基等,都以結合科技、生技廠商的戰略聯盟方式,以特色醫療概念向國際宣威,未來可望成為「生、醫」產業聯手進軍海外的樣板,有機會創造新商機。 醫療展醫療醫院推動委員會召集入陳維昭說,台灣醫療、電子、生技三大產業的基底扎實,例如世界最大基因定序Illumina半導體晶片就是由台灣力晶集團製造,而奇異、西門子醫療設備面板也來自台灣,三大產業的軟硬實力結合,將可助攻醫療科技產業進國際舞台。 初步統計,今年醫療展特色醫療館主打的主題概念中,中國附醫、北醫、慈濟聚焦精準醫療;秀傳、台北市聯醫、彰基醫院鎖定智慧醫院,而台大和馬偕則專攻腸道菌。 據了解,彰基醫院聯手慧誠智醫、宏基大秀智慧物聯IoT,已被泰國、印尼、大陸等30家醫院指定觀展的標的。 秀傳醫院聯手華碩、台灣骨王、上銀,則是要展現世代微創開刀房,虛擬與現實結合的未來手術室,亦是新趨勢。 台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表示,在宅醫療已成趨勢,聯醫布局的是智慧醫院與遠距醫療的商機。 另外,中國附醫今年結合長佳智能、NVIDIA、長新、長陽、長聖生技等,從AI影像數據分析、細胞療法、免疫治療到3D列印,以新科技的跨界整合,加速精準醫療應用升級來吸睛。 台北醫學大學則是與IBM Watson Health合作,展出人工智能(AI)癌症治療輔助系統、腫瘤基因檢測,依個人基因提供癌症精準、有效療法。 慈濟醫院結盟的團隊,鎖定幹細胞創新應用,布局腦中風、肝硬化、退化性關節炎,鈦隼亦將展示並有成功臨床第一個案例的獨創腦導航手術機器人。 至於台大醫院則攜手圖爾斯、大江、中天,結合檢測技術、保健和新藥研發平台,解開新陳代謝、老年痴保之謎,馬偕醫院則是運用腸道菌相分析、大數據資料庫分析,開發新世代益生菌。

DRAM業臥薪嘗膽十年 走出新路

華邦電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投資的12吋晶圓廠10月初動土建廠,投資總額高達3,350億元,超過高科園區15年來的累計投資總額。這也是2007年DRAM價格崩盤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國內睽違十年以上的記憶體晶圓廠投資案。 金融海嘯以來的十年間,是台灣記憶體產業失落的十年。記憶體的主要產品DRAM,2008年台廠的全球市占率還有20%,2017年第4季,台灣三大廠:南亞科、華邦電、力晶,加起來的全球市占率低於4%。在這失落的十年間,台灣DRAM廠與投資人皆血淚斑斑。力晶下市與茂德破產,讓投資人欲哭無淚。金融海嘯發生時,瑞晶擁有台灣最先進技術的DRAM廠,無奈日本技術母廠爾必達(Elpida)破產,最後被併入美光(Micron),連財力雄厚的台塑集團,也不堪DRAM虧損,而將旗下的華亞科售予美光。 隨著2014年以後DRAM價格回穩,2016年後季季上揚,存活下來的台廠,這幾年獲利豐碩。除了華邦電外,轉型為晶圓代工的力晶,也在8月宣布將在竹科銅鑼園區投資2,780億元,興建二座12吋晶圓廠,第一期預計2020年動工,2022年投產。 然而失落的十年也是記憶體產業生聚教訓的十年,雖然現在台灣的DRAM廠已經無法看到韓國業界先進製程的車尾燈,但是如同近年全球邏輯IC晶圓代工的發展,三哥聯電及二哥格芯(Globalfoundries)先後宣布退出先進製程的競賽,這說明對於非技術領先群的半導體廠來說,與其把有限資源投入燒錢無底洞的製程「軍備競賽」,不如以既有製程創造穩定獲利的營運模式。 過去臥薪嘗膽的十年間,台灣DRAM企業完成三大轉型,讓產業界有了再起的條件。首先是台美產業結盟完成。美光已定位台灣據點為企業集團內的DRAM生產重鎮,規劃三分之二產能在台生產,並且自2017年起每年投資20億美元,用來提升製程技術及興建封測廠。因此儘管台灣廠商的全球市占率不高,但是算上美光旗下的台灣廠房,台灣是僅次於韓國的全球第二大 DRAM生產製造基地,市占率有兩成以上。換句話說,台灣的DRAM產業,加上上下游的封裝測試廠、產品設計公司等,有著完整的供應鏈,是創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再者,台灣DRAM業已有自主技術。在金融海嘯前,台灣的DRAM生產技術依賴美國、德國與日本廠商。海嘯後全球DRAM重整為韓國三星、海力士與美國美光三大集團,除非與這三大集團成為策略夥伴,否則將面對無法導入先進製程的技術困境。在此困境下,華邦電買下海嘯後破產德商奇夢達的46奈米製程技術,並在德商的基礎上,走上自主開發技術之路。此次高雄的25奈米新廠,就是技術自主開發的成果。另外,儘管南亞科與美光策略聯盟,但是當美光授權20奈米技術給南亞科,卻只能應用於舊型產品的DDR3時,南亞科不甘願無法進入毛利最優的DDR4主流產品市場,選擇自行研發20奈米製程DDR4 DRAM,在去年底成功推出產品搶攻市場。 最後,台廠記取標準型DRAM產品景氣循環波動劇烈的教訓,金融海嘯後紛紛轉生產利基型DRAM,且近年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物聯網、智慧家電等新資訊產品湧現,為利基型DRAM提供有利的生存空間。實務上,台廠能以DRAM的核心技術進行彈性生產,依照利基型與標準型DRAM的價格與客戶需求,進行生產調整,降低景氣循環風險,維持產能與利潤的最適化。 華邦電新DRAM晶圓廠投資,象徵台灣記憶體業慘淡經營十年後再起,儘管台廠已成功轉型為能自主研發技術、生產有彈性的利基型DRAM廠,能更有韌性面對產業循環波動,然而新的產業環境也是充滿挑戰。合肥睿力、福建晉華等DRAM廠,今年都已完成建廠、進入試產階段,今後大陸企業在中國政府的全面支援下,會對才走出失落十年的台廠產生有什麼樣的衝擊,希望政府單位能保持關注。

半導體業前景看俏 掀起相關設備廠掛牌熱潮

半導體產業前景看俏,台積電(2330)、華邦電(2344)以及力晶以及封測大廠力成(6239)都選擇加碼投資台灣,台系廠商掌握全球半導體產業脈動,近來也掀起新一波相關設備、系統廠務工程業者的掛牌熱潮,包括擁有40年資深經歷的均華(6640)以及台積電長期配合廠商信紘(6667),另外以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設備為主的天正國際(6654)、群翊(6664)亦相繼掛牌上櫃。 台股連日來重挫超過5百點衝擊市場信心,內外利空風暴襲捲電子股,不過仍無礙於新股掛牌進度,這一波新股掛牌熱潮都以設備相關族群為主,尤其在在台系半導體廠商的大力扶植之下,台系設備廠逐漸出頭天,甚至進一步拓展到中國大陸以及其他海外市場,未來成長潛力十足。 台灣半導體廠近來相繼宣布擴產,華邦電長期將投入3000億元的高雄路竹12吋廠正式動土,力成甫宣布計劃砸下500億元蓋竹科3廠,另外力晶的苗栗銅鑼12吋廠預計投資規模將高達2780億元,2020年動土興建,均將衍生出新一波的廠務工程、機器設備等需求。 另外,根據SEMI預估,韓國、中國以及台灣為全球前3大半導體設備支出的3大區域,從2017~2019年來看,台灣半導體新建廠房與半導體設備投資支出分別為46.4億美元(約台幣1484.8億元)、327.62億美元(台幣1兆483.84億元),其中台積電分別佔95%、69%,更是台灣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大戶, 近來上櫃掛牌的設備股分別有不同領域的專精之處,其中均華為成立超過40年的公司,主要的股東包括均豪精密(5443)、志聖工業(2467),在三角策略聯盟下,利用各自的產品互補,均豪具有人工智慧與工業4.0等自動化設備的強項,志聖長期以乾熱製程為競爭核心,均華則專注半導體先進封裝設備。 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廠的資本支出於2017~2022年複合成長率約近3%,由於部分二線晶圓代工廠放棄先進製程的研究開發,而縮減晶圓代工的資本資出規模,進而使得晶圓代工的資本支出縮減,但受惠於封裝測試業對先進封裝需求的投入,加上中國封裝測試產業為了追上國際大廠的技術和營運規模,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帶動封測設備廠的需求。 特別的是,均華的營收貢獻超過5成來自於晶片封裝切沖成型設備,為台灣市佔率最大供應商,且隨著日本同業逐漸退出市場下,產業地位扶搖直上。均華董事長梁又文表示,台灣封測業者逐年提高車用相關晶片在導線架的布局以及設備汰舊換新下,該產品線未來呈現穩定成長。 在黏晶機的發展上,均華過去幾年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可以和日本設備供應商Shibaura匹敵,黏晶精度甚至超越對手,進而成為先進封裝設備的新秀,同時有機會進軍記憶體相關的精密取放設備市場,和日商日立電工競爭。 展望明年,均華董事長梁又文表示,隨著全球最大封裝業者和相關模組廠商為了擴展美系和歐系客戶在射頻晶片、人臉辨識晶片、感測晶片以及屏下式超聲波指紋辨識的滲透率,而大幅增加設備的採購,進而帶動精密取放和貼合製程設備業務呈現爆發性的增長。 長遠來看,均華在精密取放設備的長期研發投入,相當適合導入Micro LED 量產時所需的取放和檢測流程,進而有機會在未來Micro LED 的需求大爆發時,也成為受惠的設備商之一。 信紘科技廠務系統供應商,成立時間也超過20年之久,目前以內需市場為主,未來也將瞄準中國市場。信紘科技董事長簡士堡表示,由於主力客戶對於未來5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的進度明朗,也因此可以掌握的訂單能見度長達5年,直達2023年。 信紘科在台灣主要的競爭對手包括帆宣、漢科等等,目前以台積電為最大客戶,佔營收比重超過50%,初估今年信紘科來自於半導體產業的比重達到95%,面板與太陽能產業的比重僅約5%。 除了半導體設備之外,台灣的印刷電路板產業、被動元件產業近年來也是擴產積極,以印刷電路板來說,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規格改變下,進一步帶動了類載板、軟板等產能擴張,被動元件今年以來更是嚴重供不應求,業者未來積極往車用市場邁進,成為明年新增產能的重點應用。 群翊、天正今年也成功搭上這一波的擴產需求,其中群翊主攻智慧全自動乾燥設備,在台灣、中國印刷電路板、載板以及軟板等市場佔有領先地位,客戶群包括日、韓前10大板廠,更是亞洲少數獲得美國國際大廠及公司指定採用的設備廠商。 群翊董事長陳安順表示,看好未來發展電動車、自動駕駛、汽車電子化科技快速發展,車用電子已成為成長新一波產業動能,今年滿單排到年底,明年營收可望達到兩位數的成長。 精密測試封裝廠天正國際總經理萬文財表示,被動元件相關設備的接單目前已看到明年第2季,訂單需求持續增溫,另外,該公司今年切入半導體測試包裝機,正在進行客戶驗證中,下半年開始出貨,將是未來業績成長重要動能。看好未來前景,天正國際明年將啟動高雄新廠興建計畫,全力鎖定半導體和發光二極體的設備,預估最快2020年投入量產。

感謝貴人張忠謀!力晶改組以小吃大,更名力積電拚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力晶到去年底歷經淨值15.29元,到今年首季,力晶一季獲利硬是賺贏去年一整年,但5年前力晶淨值是負數,股價只有0.29元,被迫下市, 由於營運大起大落,業界稱黃崇仁是九命怪貓,但他先前接受媒體訪問,強調他只有一條命,就是帶領公司活下去。 拼2020上市,力晶改組小吃大 力晶集團4日宣佈因應2020年上市計畫,展開企業架構調整,旗下負責8吋廠的鉅晶電子,不僅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2019年更計畫收購母公司力晶科技所屬的三座12吋晶圓廠! 力晶也表示,2020年力積電將以專業晶圓代工產業定位,在台灣爭取重返資本市場,而這也是黃崇仁今年復出公開場合時向股東預告的承諾。 力晶曾是台灣DRAM產業龍頭,股民心中印象難以抹滅,或許是力晶要重新上市,重新定位晶圓代工廠,不得不以子公司為主體,並改名的主因。 有趣的是,黃崇仁多次表示未來力晶要當小台積電,此次也取名力積電,似乎也是「向台積電致敬」。力晶表示,力積電後續會增資,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 力晶宣布投資2780億元在銅鑼興建2座12吋晶圓廠,右為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左為科技部長陳良基一同指出新廠位置。王郁倫拍攝 力晶官方發佈聲明:「為徹底擺脫以往金融界、投資人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視力晶為DRAM、IDM(自有產品)概念股的舊形象。」 黃崇仁說,重返資本市場後,會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以及專業晶圓代工的明確定位,專注投資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 從DRAM轉代工,貴人台積電張忠謀 力晶自2008年起歷經全球DRAM景氣低潮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5年內轉型晶圓代工業,公司估計5年獲利500億元,從賠千億到賺錢,營運跌宕起伏有如半導體界的傳奇故事,而背後的貴人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讓力晶跟世界先進策略聯盟。 而爭議的一點,則是力晶在0.29元下市,28萬股東手中股票變壁紙,下市後,黃崇仁以每股0.3元公開收購在外流通股票,現在營運大好,股東質疑他資訊不對稱低檔收購。 力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表示力晶要當小台積電。科技部 展望未來,黃崇仁表示,為長期投資台灣、謀求員工與股東最大利益,過去幾年該公司一直低調規劃未來策略方向,企業架構調整,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力積電力拼台灣晶圓代工老三 為籌劃上市,100%控股的8吋廠子公司鉅晶先更名為力積電,並在2019年中,把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讓與力積電;換言之,力積電在2020年會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product technology)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在台灣申請重回資本市場。 黃崇仁認為,力晶同時掌握記憶體、邏輯和多元化整合製程技術,過去就以獨特定位立足於晶圓代工市場,未來力積電在技術研發方面,將積極與歐、美及日本大廠合作,朝向高階的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晶片連結,持續優化生產MOSFET、車用電子等成熟技術產品,打造新定位。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集團組織重整 2020年重返資本市場

力晶集團昨(4)日宣布展開企業架構調整,旗下8吋晶圓代工廠鉅晶電子更名為力晶積成電子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力積電),並計畫明年收購力晶科技所屬的3座12吋晶圓廠,2020年力積電將以專業晶圓代工產業定位,在台灣爭取重返資本市場。 曾為台灣DRAM產業龍頭的力晶科技,自2008年起歷經全球DRAM景氣低潮嚴重虧損導致股票下櫃,但之後成功轉型晶圓代工廠,並繳出5年累計獲利逾500億元佳績。力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崇仁表示,為長期投資台灣、謀求員工與股東最大利益,過去幾年力晶一直低調規劃未來策略方向,此次公開的企業架構調整是重新出發的第一步。 力晶科技昨日將100%持股的8吋晶圓代工廠子公司鉅晶更名為力積電。力晶表示,將於2019年將力晶科技的3座12吋晶圓廠及相關營業、資產轉讓與力積電。也就是說,力積電2020年將擁有3座12吋廠、2座8吋廠、及逾6,000名員工的專業晶圓代工廠,並將以自有獨特產品技術的專業晶圓代工廠的產業定位,在台灣申請重回資本市場,並於銅鑼科學園區建設新12吋廠逐步提升產能。 黃崇仁指出,由於同時掌握記憶體、邏輯和多元化整合製程技術,過去力晶一直以獨特定位立足於晶圓代工市場,未來力積電在技術研發方面,將積極與歐、美及日本大廠合作,朝向高階的生物科技、人工智慧與半導體晶片技術的連結,及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車用電子等成熟技術的優化,以上下合擊策略打造力晶專業晶圓代工廠新定位,徹底擺脫以往金融界、投資人乃至於一般社會大眾視力晶為DRAM、IDM概念股的老舊形象。 針對力積電的長期發展,黃崇仁表示,該公司重返資本市場後將以單純的資產、財務體質以及專業晶圓代工的明確定位,專注投資本業,善用多重籌資管道,增加未來產能擴張所需的資金調度彈性。力積電也能逐漸展開股東增資循環,更有效爭取往來金融機構的支持。另外,力積電將會負責執行銅鑼科學園區內的12吋晶圓廠興建、營運,持續強化在專業晶圓代工領域的布局。

力晶砸千億元設廠 黃崇仁:台灣競爭力強

力晶科技今天宣布將在銅鑼園區興建兩座12吋晶圓廠,總投資額新台幣2780億元,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說,他從不唱衰台灣,雖然他有投資大陸,但回頭來看,還是台灣最有競爭力。 科技部今天舉辦苗栗銅鑼科學工業園區投資案記者會,由力晶科技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崇仁親自宣布將在園區投資設廠,興建兩座12吋晶圓廠,占地11公頃,總投資額2780億元,總月產能10萬片,以因應不斷擴增的驅動IC、電源管理IC、利基型記憶體等需求。 目前規劃分四期執行,第一期預計2020年開始建廠,2022年投產,未來將可創造超過2700個優質工作機會。 黃崇仁表示,力晶科技在產品技術上有很多領先,而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很有潛力及競爭力,外界不需要一直唱衰自己,像他從不唱衰台灣,現在大陸很強沒錯,但台灣有自己優點、優勢,只要照著目標努力,不太擔心台灣半導體發展。 他說,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保持領先地位,當初他剛開始做半導體時,力晶什麼都不是,現在技術已經可以跟各國大廠並駕齊驅,台灣有自己的競爭優秀,科技產業應掌握自己的優勢來做,而非什麼都要做,做不好再來怪政府沒幫忙,台灣很小,不可能什麼都做,應掌握最好的技術,走台灣自己的路。 力晶科技加碼投資台灣,黃崇仁表示,半導體需要有穩定電力,在政府努力下,他一點都不擔心目前供電問題,不過,還是要未雨綢繆,假使未來有更多半導體投資設廠,電力是否足夠使用就得要政府好好努力思考。他很愛台灣,希望藉由投資銅鑼園區,達到拋磚引玉效果,為苗栗當地帶來商機,平衡區域發展。 大陸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人才缺口達數十萬人,正積極透過高薪等方式向台灣、南韓等其他國家半導體人才招手,黃崇仁直言「留得住就留得住,留不住就留不住。」以他自己公司來說,核心員工待遇不錯、也很有發展性,因此,幾乎沒有人離開,他不擔心人才外流問題,反而比較擔心未來人才需求缺口,希望科技部、教育部等單位可以培育更多人才為企業所用。 至於美中貿易戰議題,黃崇仁說,以力晶來說影響不大,但現階段也沒有看到有轉單效應。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台灣半導體產業,假使台積電癱瘓,全世界相關產業都不用做了,因此,台灣半導體產業強度,就像是無形的國防力量,對先進國家的科技業有很大影響力,所以政府跟企業應更努力來提升半導體產業強度。 力晶砸2780億元的投資案,是科學園區繼台積電投資6000多億元興建3奈米廠,以及華邦投資3350億元蓋12吋晶圓廠外,另一個大型投資案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力晶科技公司簡介

力晶科技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4149385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099年06月07日 發文號0990015619變更名稱 (前名稱:力晶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Powerchip Technology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150,0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2,421,353,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1,242,135,300
代表人姓名黃崇仁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3段70號15樓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083年12月2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4月30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H201010  一般投資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力晶科技董監事持股

序號職稱姓名所代表法人持有股份數(股)
0001力晶科技董事童貴聰智仁科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407,233
0002力晶科技董事長黃崇仁 58,878,030
0003力晶科技董事林緯程 5,981,003
0004力晶科技董事王其國仁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9,038,834
0005力晶科技董事謝明霖智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8,534,962
0006力晶科技獨立董事張昌邦 0
0007力晶科技獨立董事缺額  
0008力晶科技監察人黃崇恆 3,574,418
0009力晶科技監察人陳錦隆 87,568
0010力晶科技監察人林榮生利翔航太電子股份有限公司126,181
 
 

與我聯繫

力晶科技股價的問題或想交易力晶科技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常見問題

力晶科技股價怎麼知道?

因為力晶科技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透過私人間的交易,因此沒有向上市櫃股票一樣有個成交價。通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參考的價格,想買的可以參考賣價,想賣的可以參考買價,如果有力晶科技股價方面的問題,歡迎與版主交流討論喔

力晶科技股票怎麼買賣?

因為力晶科技股票還未上市,所以只能透過私人間的轉讓,可以直接找想要交易的對象,進行交易,因為法規的關係,所以無法用委託方式進行,如果有力晶科技想要交易的,歡迎直接與版主連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