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安科技有什麼消息呢???
想要知道銘安科技最近的消息都整理在這裡了!!
未上市股票是還未透過證交所進行交易
都是透過私人間轉讓來交易的
而價格是雙方議定而成
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未公開發行公司
所以個股資訊相對不足
在投資未上市股票之前
一定要自己做足功課
不要聽信來路不明的消息
就貿然進場
甚至看到一些未經證實的文件
就相信其內容
很容易掉入投資陷阱
這裡是整理了個別公司的新聞資訊
擷取於網路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也不一定保證是真實的
一切都只能參考
整理起來是方便人快速了解
若有銘安科技股票近況的消息
歡迎提供~
有問題也歡迎交流討論
銘安科技股價的問題或想交易銘安科技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目錄
銘安科技股價參考
本站提醒
此文章純粹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不代表其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媒體,報導內容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請別找我推薦股票。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如股價、公司新聞、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銘安科技股票新聞
銘安科技 生物可分解技術佈局全球
2023/03/29 09:42:38
經濟日報 吳佳汾
塑膠材料已經成為現代工業及經濟活動的必需品,但絕大多數的塑膠垃圾最終卻直接傾倒在環境之中掩埋起來,對於整個生態系統及無數瀕危物種造成嚴重且直接的威脅
同時目前針對這個問題已經發展出許多創新技術,尤其是在替代性生物可分解塑膠材料方面的專利持續成長,在製造鏈的最前端採用此項材料,即可不用再擔心塑膠製品遭隨意棄置,減少許多回收成本,使塑膠廢棄物直接回歸大自然。
銘安科技成立20年來,專注於研發、生產及銷售100%生物可分解/可堆肥化高分子原料粒改性混練材料,可取代傳統不可分解之PS、PE、PP、PVC、PET、PU、EVA等。其特點為使用時與傳統塑膠之特性相近,唯有在丟棄時,生物可分解/可堆肥化材料可經由堆肥處理,達到100%分解;分解後產生CO2、H2O及生質有機碳,完全回歸大自然,深具負排碳能力,即便是以焚燒處理,亦可比傳統塑膠少約30%的碳排放。
此外,銘安科技所有產品均獲得國內及國際可堆肥認證,如:中華民國環保標章、美國BPI的Compostable、歐盟的OK Compost、比利時的Vincotte、德國的Din Certco、日本的GreenPla及澳洲的可堆肥標章等。本公司關鍵技術有:生物可分解/可堆肥化材料改性混練開發技術、射出成型技術、押出淋膜技術、熱壓成型技術、物理發泡技術、吹膜製袋技術等。大大有利於全球行銷與品牌推廣,也對消費者更有保障。
全球的減塑呼聲高漲,在減少塑膠使用的同時,政策制定者、企業和消費者都希望找到一種替代品。但是塑膠污染並沒有容易又單一的解方,僅僅用一種材料替換塑膠並不是真的解決方案。
銘安科技中科雲林園區標準廠房正式於2023年3月30日舉辦開幕典禮,據悉縣長張麗善以及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均會出席祝賀。會中邀請美、日、澳、泰、韓、加、西班牙等貴賓蒞臨,並於當日下午,在公司舉辦生物可分解材料與碳循環國際研討會,新興科技產業聚落的發展成形可期。目前已美國南卡,波蘭,西班牙建廠,生物可分解專業自原料到成品(一條龍生產)技術輸出,以多元產業布局思維促進永續發展。
這家台中小公司 憑什麼讓台塑與日本三井搶著入股?
台塑參與投資的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加工領導廠銘安科技,26日再獲日本三井物產塑膠注資。銘安規模不大,為何能同時獲得台塑、三井等大廠青睞?主要在於銘安擁有「上中下游通吃」的一條龍服務優勢。
而銘安董事長黃建銘也宣布,中科虎尾園區新廠將於年底投產,公司並計畫三年內申請股票上市櫃。
總部位於台中市太平區的銘安科技,今年成立第16年,公司資本額僅3.89億元,去年營業額2.1億元,公司規模真的不大。然而,銘安最近在媒體的曝光度,卻不輸許多股票上市櫃大公司。
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因為一隻海龜鼻孔插了吸管,讓全世界重視海洋垃圾問題。而由黃建銘創辦、生產生物可分解塑膠吸管的銘安科技,吸引了星巴克、蘋果等國際大客戶採用,也讓台灣在全球減塑浪潮下占有一席之地。
更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加速拓展全球市場,銘安自創了一套「製造業的加盟模式」,開放全球廠商加盟銘安,而目前已有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廠商和銘安洽談加盟,預計明年即可陸續投產。
黃建銘指出,這是因為銘安的膠粒原料已通過美國、歐盟、日本及澳大利亞等國認證,等於取得進入全球市場的門票,money826852其它國家廠商如要投入生物可分解塑膠市場,可以選擇加盟銘安,銘安則提供原料技術入股,最低為19%,也可以加碼到51%。
由銘安提供原料後,這些廠商不必再申請認證,即可生產成品,但品牌要使用銘安的「Minima」品牌;另外,銘安也提供整廠設備輸出的服務。
黃建銘表示,銘安中科新廠占地5,100坪,年底完工後,生物可分解混練膠粒的年產能,將由目前的4,000噸一口氣拉升至2萬噸,躋身全球前三大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製造廠。
銘安去年營收2.1億元,今年預估可達3億餘元,並轉虧為盈,明年上看4.5億元。黃建銘說,中科新廠投產後,預計三年內營可達20億元以上。
三井物產塑膠此次共投資1.2億元,取得銘安10%股權,成為第二大法人股東。目前,銘安實收資本額3.89億元,台塑為最大法人股東、持股比例達19%,華立企業持股9.3%,華南金創投與國發基金各占6.59%。
森克則指出,從塑膠廢棄回收議題引發的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都是各國目前迫切關注的議題,而運用微生物將塑膠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更成為各方矚目的重要解決方案。
銘安使用自家研發生產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製造吸管、刀叉西餐具、購物袋、紙質壓板等,主要銷往歐美地區並擴展至全球。尤其,銘安積極與國外大型知名品牌商合作,擴大事業版圖,加上中科新廠產能挹注,未來前景可期。
黃建銘強調,全球生物可分解塑膠製造廠主要聚焦在上游原料供應,並以歐盟市場為主;銘安的競爭優勢在於除了膠粒原料之外,還可提供中下游終端產品與整廠設備輸出的一條龍服務。
台塑不諱言,因應全球限塑政策,台塑參與投資銘安,主要希望藉此卡位上游的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綠色環保原材料商機。
業界預期,隨著銘安的新產能陸續開出,加上有台塑、三井等大廠在背後的支持,以及上游原料的供應,未來台灣在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市場,將有機會搶攻全球第一的寶座。
【綠色塑膠成王道2】銘安董座自嘲「中樂透」 台塑大舉入股進軍環保塑膠
文|唐子晴
相較歐美積極開放,台灣政府對生物可分解塑膠著墨甚少,但銘安科技近年在本土能見度愈來愈開,離不開台塑的3年前的投資。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一句玩笑話,卻讓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聽進心坎裡,親點投資,此後便持有19%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也為自身環保轉型再插一旗。
2019年,被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自稱為「革命元年」,「在這一年我中了一個大樂透——被台塑投資。」
銘安「步步高升」之際,卻是傳統塑膠大廠開始「拉警報」的時刻,隨著各國對限塑令的規範和討論愈演愈烈,環保成為傳統塑膠業者無法迴避的課題;一時間,許多打著「綠色塑膠」名義的業者找上台塑談合作,而業界經驗老道的黃建銘,成為台塑請益的對象之一。
黃建銘回憶當時與台塑董事長林健男會談,雙方聊得正起勁的時候,林健男突然男開玩笑地說:「博士啊!看有什麼好賺的,讓我們也賺一下!」;黃建銘便開玩笑地回應;「林董我們做得好辛苦,不如公司賣給你,我們幫台塑打工好了!」
黃建銘無心插柳柳成蔭,事隔1個月後,台塑提議投資銘安,持有19%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好事成雙,3個月後,日商三井也投資銘安10%,成為第二大股東。
「台塑要做CSR(企業社會責任),資金、上游原料是他們擅長的;銘安有現成技術、應用,也有出海口,我們是魚幫水、水幫魚,受到老大哥庇蔭,也有更多合作找上門。」黃建銘向本刊透露。
原以為銘安因台塑投資可更上一層樓,未料新冠疫情攪局,反讓銘安營收腰斬。疫情爆發之初,為了生存,許多客戶根本顧不得CSR,基於成本考量,回過頭擁抱傳統塑膠;更糟糕的是,疫情讓運輸大亂、交貨延期,而生質塑膠保存期限長則3年、短則半年,讓客戶更加退避三舍。
黃建銘主動出擊,透過在地製造化解客戶疑慮,去年遠赴美國西岸和當地業者共同設置全美第二個工廠,未來只需從台灣出口原料,便能在海外生產,客戶合作意願再次提高;此外,銘安更牽手在波蘭已有工廠的德淵集團,合資成立新公司,共同生產吸管等產品,直銷歐洲,預計明年第一季量產。「雖然很慘,但去年業績已回升30%,今年可回到疫情前。我們沒有被打敗,也沒有停下來,把握每次機會,隨時供應給有需要的業者。」黃建銘樂觀看待未來。
【綠色塑膠成王道1】雲林小工廠揚威國際 生物分解餐具白宮、蘋果都買單
唐子晴 2022年6月9日
素有「石化王國」之稱的台灣,在這一波「綠色塑膠」浪潮中也沒有缺席!在雲林虎尾,有一間員工人數僅120人的台廠,早已在該領域默默耕耘近20年,產品更獲得美國白宮、蘋果(Apple)等重量級客戶青睞,揚威國際。本刊專訪台廠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他不僅要在雲林打造自己的回收堆肥廠,更計畫5年內IPO。
在美國加州Apple Park能容納2,000人的員工餐廳中,對設計素來講究的蘋果,連提供的餐具也不馬虎,一付付看似瓷器、頗有質感的潔白刀叉,同樣也出現在星宇航空商務艙的餐點餐具中。
不只蘋果和星宇航空,包括星巴克、摩斯漢堡用的吸管,達樺奶茶、日出茶太、茶湯會的水搖飲杯,甚至是美商史泰博(Staples)供應白宮的水杯,通通都是生物可分解塑膠製成;而這些產品,全都出自一家規模僅120人的台廠—銘安科技之手,讓台塑集團、日商三井也爭著成為股東!
早在「綠色議題」在全球吵得沸沸揚揚前,銘安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只把眼光放在「生物可分解材料」上,全心全意發展這項產品。
「從2003年成立起,每年都覺得市場高度認同我們的產品,但最終基於成本考量,客戶還是忍痛割捨。」銘安董事長黃建銘接受本刊專訪時,感嘆地說道。
然而,這一間默默耕耘近20年的台廠,因「淨零碳排」,似乎正在擺脫這樣的宿命。
化工博士出身、擔任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理事長數年的黃銘健,就連畢業論文也專攻「微生物喜歡吃的塑膠」;在他帶領下,銘安也是市場上少有從生物原料提煉、生產設備改造,再到應用產品一條龍全包的生質塑膠(絕大多數是生物可分解塑膠)相關公司,攤開其產品,更是「玲瑯滿目」,吸管、餐具、杯子、碗盤、塑膠袋、保鮮膜、手套⋯⋯甚至連太陽眼鏡都有。
生質塑膠(bioplastic)佔總體塑膠的比重,目前僅約1%。回憶起一路的艱辛,黃建銘心有戚戚焉:「一開始公司以台灣市場為主,根本沒有量,虧錢也在做,一開始只賣一、兩千個的塑膠袋都很高興!」
全球限塑令愈演愈烈,直至2009年,歐巴馬(Barack Obama)擔任美國44屆總統,開始推動環保政策,鴨子划水多年的銘安因此被相中,愈來愈多美國客戶找上門;隔年,銘安再成為溫哥華冬季奧運選手村餐具、用品的供應商,在國際聲名大噪,品牌客戶越來越多,全美最大文具公司史泰博也成為最大客戶,1年給銘安5、600萬美元訂單。
如今,美國市場佔銘安營業額超過50%、歐、澳各佔10%、台灣則為15%,在全球的知名度也水漲船高,從年營收只有360萬新台幣的小公司,一路到2019年,營收成長至2.7億元。
黃建銘透露,在台灣,政府並沒有設立堆肥場域,所以銘安今年計畫在雲林打造回收堆肥廠,將在台灣賣出的產品,回收自己處理,使堆肥成為有機肥,再賣給需要業者,形成自有的循環系統,朝著5年內IPO的目標前進。
塑膠綠商機/一支可分解吸管 化工博士拿下蘋果星巴克訂單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7日電)海洋生物學家從海龜鼻子緩慢夾出一根長達15公分的吸管,海龜顫顫巍巍、張嘴哀號模樣,讓人怵目驚心。
海洋垃圾問題因2015年流傳的這部影片再度受到全球討論,當海龜因吸管的苦楚悲鳴時,美國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跨海找上了銘安科技,要求代為生產會分解的吸管。
不僅星巴克,連遠在美國白宮的環保紙杯、蘋果公司員工餐廳環保餐具,甚至是澳洲專用的狗便塑膠袋,都是銘安科技產品。成立僅18年,行事向來低調的銘安,近來更讓日商三井物產塑膠、台塑相繼叩門,捧錢來投資,一時在產業界聲名大噪。
為了擴大規模,供應全球大客戶,銘安位於中科虎尾園區、占地5000坪廠房已陸續竣工啟用。走進廠區辦公大樓門口,Minima(極小值)招牌高掛,門口的Q版海龜神情愉悅地正用吸管喝著珍珠奶茶。
化工博士出身,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找出讓微生物可以吃的塑膠解方。他以生物可分解材料製造技術,透過製程,添加可分解材料、提高結晶度,就能製作出各式產品,不論是飲料杯、餐具、微波盒、吸管、麵包袋,甚至太陽眼鏡、BB彈,銘安都可以製作出可完全分解的材質。
「用我們的杯子、用我們的吸管,海龜也能喝珍珠奶茶!」談到被視為銘安吉祥物的海龜用吸管喝珍奶的構想,黃建銘說,餐具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洗乾淨重複使用,而後才慢慢自然分解;可以分解的吸管,也不會帶給海洋負擔,海龜也不會因為漂流在海洋的垃圾吸管而受苦。
台中無尾巷低調發跡 生分解紙杯歐巴馬也用過
在台灣,許多人並不熟悉銘安科技,但銘安在海外聲譽早已響叮噹,亞馬遜、蘋果、好市多、星巴克、Staples、Huhtamaki、Toray都是指標客戶;甚至Vogue 寄送袋,以及疫情期間,台灣口罩國家隊展現「Taiwan can help」,送往國外口罩的包裝袋也是銘安科技的產品。
有著如此輝煌成績,很難想像,銘安科技竟然是從台中太平鄉的無尾巷發跡,一切的開始都只是黃建銘簡單一個起心動念「我怕學生沒頭路」。
擁有成功大學化工所博士學位,黃建銘有紮實的專業背景,也曾開設橡膠工廠、在多家企業做顧問,以及擔任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實務、應用經驗相當豐富。
他受邀至修平科技大學教書時,有感於知識不能只從書本學習,實務經驗更重要,但談建教合作還得走繁瑣行政流程,怕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乾脆「自己開(公司)比較快啦」。
黃建銘沒有縝密的創業計畫書,只靠著一桶金與一股衝勁,於2003年成立銘安科技,一開始四處碰壁,原料被大家嫌貴,過著苦行僧般生活,靠著在其他企業擔任顧問的收入,支撐銘安到世界各地參展,甚至前10年都沒領過公司薪水。
隨著銘安在各大國際展場頻繁「刷存在感」,愈來愈多廠商注意到,這家來自台灣、名為Minima的企業,一點都不微小,甚至悶不吭聲地做著有利地球的大事業。
12年前,統一超商(7-11)抱著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想法,在國際包材展尋找合作廠商,「他們以為我們是外國公司,結果一聽,怎麼講台語,他們部長就過來跟我聊了」。
銘安科技接下統一超生物可分解的咖啡提袋的任務,黃建銘說,當時馬來西亞、泰國官員或是外國客戶來台,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高鐵站的7-11買杯咖啡,「他們看到都好開心,哇你們台灣用可分解的袋子」。
美國辦公用品供應商Staples則是銘安科技在美國首家系統性合作的大客戶,光是餐具、紙杯、透明冷飲杯、杯蓋等簡單品項,就有豐厚收益入帳,巔峰時期一年帶來的營業額可達1.5億元。
黃建銘眉飛色舞、相當得意對中央社採訪團隊表示,銘安相當擅長生物可分解材料,特別會做、特別會變花樣,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個做出來,全世界最早的生物可分解紙杯就是賣給Staples,銷售至美國白宮、國會山莊,「可惜歐巴馬在喝的時候不能拍照」。
銘安科技生意蒸蒸日上,許多客戶更是跨海來台談合作,但黃建銘沒想到的是,開業以來最大的打擊竟是來自台灣。
「我是愛台灣愛得要死,可是台灣好像不愛我」,黃建銘半開玩笑但話語中難掩悵然,銘安很努力地做生物可分解材料,產製產品都有國際環保認證,沒想到政府推動限塑政策,規定連鎖便利商店不得免費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袋,銘安為了這突來的政策,一下子流失統一超商的咖啡提袋一年6000萬、7000萬元大單。
屋漏偏逢連夜雨,銘安失去了統一超訂單後,又面臨「一例一休」導致人事成本大增,加上泰國股東增資跳票等衝擊,黃建銘感慨「那時候沒倒算很厲害」,當時因處在低潮時還吃素3個月,盼能度過難關。
所幸環保署並未禁用生物可分解吸管,國內吸管訂單增加,且海龜影片激發全球環保意識,銘安生分解吸管外銷需求量爆炸性成長,一個禮拜的量就超過過去一年的產量,公司營收穩健回升,且愈來愈熱,2019年更是直衝2.7億元。
海龜影片的迴響不止於此,就連美國星巴克也找上門。黃建銘說,當時星巴克主管劈頭一句「海龜鼻孔的吸管是我們的,必須do something」,讓他印象深刻。
星巴克作為全球知名連鎖咖啡品牌,每年塑膠吸管用量驚人,看到塑膠吸管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後,星巴克主動承擔共業,遠渡重洋找上銘安,希望用生物可分解吸管,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黃建銘拿起手上的自家紙杯,介紹著紙杯內層淋膜就是完全可分解材料且經國際認證,不同於傳統紙杯是用低密度PE、無法分解,喝完茶水後,丟在堆肥處理機可以加速分解,「不用一個禮拜就找不到了」。
微生物可以吃的塑膠,可以理解為以碳水化合物的概念替代原來不可分解的塑膠,讓大自然能夠分解;只是分解快慢要看環境,溫度愈高、水分愈足,分解就愈快,但若條件不夠,就好比食物放在冰箱,不太會壞(分解)。
前幾年,海龜鼻孔插入塑膠吸管的影片引爆全球輿論關注海洋垃圾問題,黃建銘直言,如果是銘安生產的生分解吸管,「根本沒機會讓它插在那邊,還沒到海洋就不見了」。
銘安科技從台中巷弄發跡,起初四處租用廠房,導致運輸管理成本墊高,幾年前找到雲林中科虎尾園區的土地後,決定在此興建環保示範廠,希望擴大經濟規模、拉高產能。
此外,2021年至2023年,黃建銘也規劃在加拿大、美國、西班牙、韓國、巴西及拉脫維亞成立合資公司;他說,「只有我們動沒有用,要全世界都動起來」。
一家員工數僅百人左右的公司,卻有著終結塑膠海洋悲劇的夢想,黃建銘笑說,銘安科技品牌名稱取為「Minima」,除了有面對大自然要謙卑的理念,也意味小人物也能有大志向,「唐吉訶德也是小小一個,我們要挑戰不可能的任務」。(編輯:潘羿菁、林淑媛)
靠一根吸管躍上國際!台中起家的小工廠,憑什麼讓蘋果、星巴克都找上門?
成立僅18年,行事向來低調的銘安,近來更讓日商三井物產塑膠、台塑相繼叩門,捧錢來投資,一時在產業界聲名大噪。
海洋生物學家從海龜鼻子緩慢夾出一根長達15公分的吸管,海龜顫顫巍巍、張嘴哀號模樣,讓人怵目驚心。
海洋垃圾問題因2015年流傳的這部影片再度受到全球討論,當海龜因吸管的苦楚悲鳴時,美國咖啡連鎖龍頭星巴克跨海找上了銘安科技,要求代為生產會分解的吸管。
不僅星巴克,連遠在美國白宮的環保紙杯、蘋果公司員工餐廳環保餐具,甚至是澳洲專用的狗便塑膠袋,都是銘安科技產品。成立僅18年,行事向來低調的銘安,近來更讓日商三井物產塑膠、台塑相繼叩門,捧錢來投資,一時在產業界聲名大噪。
為了擴大規模,供應全球大客戶,銘安位於中科虎尾園區、占地5000坪廠房已陸續竣工啟用。走進廠區辦公大樓門口,Minima(極小值)招牌高掛,門口的Q版海龜神情愉悅地正用吸管喝著珍珠奶茶。
化工博士出身,銘安科技董事長黃建銘找出讓微生物可以吃的塑膠解方。他以生物可分解材料製造技術,透過製程,添加可分解材料、提高結晶度,就能製作出各式產品,不論是飲料杯、餐具、微波盒、吸管、麵包袋,甚至太陽眼鏡、BB彈,銘安都可以製作出可完全分解的材質。「用我們的杯子、用我們的吸管,海龜也能喝珍珠奶茶!」談到被視為銘安吉祥物的海龜用吸管喝珍奶的構想,黃建銘說,餐具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洗乾淨重複使用,而後才慢慢自然分解;可以分解的吸管,也不會帶給海洋負擔,海龜也不會因為漂流在海洋的垃圾吸管而受苦。
台中無尾巷低調發跡,生分解紙杯歐巴馬也用過
在台灣,許多人並不熟悉銘安科技,但銘安在海外聲譽早已響叮噹,亞馬遜、蘋果、好市多、星巴克、Staples、Huhtamaki、Toray都是指標客戶;甚至Vogue寄送袋,以及疫情期間,台灣口罩國家隊展現「Taiwan can help」,送往國外口罩的包裝袋也是銘安科技的產品。
有著如此輝煌成績,很難想像,銘安科技竟然是從台中太平鄉的無尾巷發跡,一切的開始都只是黃建銘簡單一個起心動念「我怕學生沒頭路」。
擁有成功大學化工所博士學位,黃建銘有紮實的專業背景,也曾開設橡膠工廠、在多家企業做顧問,以及擔任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實務、應用經驗相當豐富。
他受邀至修平科技大學教書時,有感於知識不能只從書本學習,實務經驗更重要,但談建教合作還得走繁瑣行政流程,怕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乾脆「自己開(公司)比較快啦」。
黃建銘沒有縝密的創業計畫書,只靠著一桶金與一股衝勁,於2003年成立銘安科技,一開始四處碰壁,原料被大家嫌貴,過著苦行僧般生活,靠著在其他企業擔任顧問的收入,支撐銘安到世界各地參展,甚至前10年都沒領過公司薪水。
本土名氣鮮為人知,合作客戶卻享譽國際
隨著銘安在各大國際展場頻繁「刷存在感」,愈來愈多廠商注意到,這家來自台灣、名為Minima的企業,一點都不微小,甚至悶不吭聲地做著有利地球的大事業。
12年前,統一超商(7-11)抱著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想法,在國際包材展尋找合作廠商,「他們以為我們是外國公司,結果一聽,怎麼講台語,他們部長就過來跟我聊了」。
銘安科技接下統一超生物可分解的咖啡提袋的任務,黃建銘說,當時馬來西亞、泰國官員或是外國客戶來台,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高鐵站的7-11買杯咖啡,「他們看到都好開心,哇你們台灣用可分解的袋子」。
美國辦公用品供應商Staples則是銘安科技在美國首家系統性合作的大客戶,光是餐具、紙杯、透明冷飲杯、杯蓋等簡單品項,就有豐厚收益入帳,巔峰時期一年帶來的營業額可達1.5億元。
黃建銘眉飛色舞、相當得意對中央社採訪團隊表示,銘安相當擅長生物可分解材料,特別會做、特別會變花樣,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個做出來,全世界最早的生物可分解紙杯就是賣給Staples,銷售至美國白宮、國會山莊,「可惜歐巴馬在喝的時候不能拍照」。
星巴克「海龜鼻孔吸管是我們的」,成銘安低潮轉機
銘安科技生意蒸蒸日上,許多客戶更是跨海來台談合作,但黃建銘沒想到的是,開業以來最大的打擊竟是來自台灣。
「我是愛台灣愛得要死,可是台灣好像不愛我」,黃建銘半開玩笑但話語中難掩悵然,銘安很努力地做生物可分解材料,產製產品都有國際環保認證,沒想到政府推動限塑政策,規定連鎖便利商店不得免費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袋,銘安為了這突來的政策,一下子流失統一超商的咖啡提袋一年6000萬、7000萬元大單。
屋漏偏逢連夜雨,銘安失去了統一超訂單後,又面臨「一例一休」導致人事成本大增,加上泰國股東增資跳票等衝擊,黃建銘感慨「那時候沒倒算很厲害」,當時因處在低潮時還吃素3個月,盼能度過難關。
所幸環保署並未禁用生物可分解吸管,國內吸管訂單增加,且海龜影片激發全球環保意識,銘安生分解吸管外銷需求量爆炸性成長,一個禮拜的量就超過過去一年的產量,公司營收穩健回升,且愈來愈熱,2019年更是直衝2.7億元。
海龜影片的迴響不止於此,就連美國星巴克也找上門。黃建銘說,當時星巴克主管劈頭一句「海龜鼻孔的吸管是我們的,必須do something」,讓他印象深刻。
星巴克作為全球知名連鎖咖啡品牌,每年塑膠吸管用量驚人,看到塑膠吸管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後,星巴克主動承擔共業,遠渡重洋找上銘安,希望用生物可分解吸管,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面對大自然要謙卑,小人物也能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黃建銘拿起手上的自家紙杯,介紹著紙杯內層淋膜就是完全可分解材料且經國際認證,不同於傳統紙杯是用低密度PE、無法分解,喝完茶水後,丟在堆肥處理機可以加速分解,「不用一個禮拜就找不到了」。
微生物可以吃的塑膠,可以理解為以碳水化合物的概念替代原來不可分解的塑膠,讓大自然能夠分解;只是分解快慢要看環境,溫度愈高、水分愈足,分解就愈快,但若條件不夠,就好比食物放在冰箱,不太會壞(分解)。
前幾年,海龜鼻孔插入塑膠吸管的影片引爆全球輿論關注海洋垃圾問題,黃建銘直言,如果是銘安生產的生分解吸管,「根本沒機會讓它插在那邊,還沒到海洋就不見了」。
銘安科技從台中巷弄發跡,起初四處租用廠房,導致運輸管理成本墊高,幾年前找到雲林中科虎尾園區的土地後,決定在此興建環保示範廠,希望擴大經濟規模、拉高產能。
此外,2021年至2023年,黃建銘也規畫在加拿大、美國、西班牙、韓國、巴西及拉脫維亞成立合資公司;他說,「只有我們動沒有用,要全世界都動起來」。
一家員工數僅百人左右的公司,卻有著終結塑膠海洋悲劇的夢想,黃建銘笑說,銘安科技品牌名稱取為「Minima」,除了有面對大自然要謙卑的理念,也意味小人物也能有大志向,「唐吉訶德也是小小一個,我們要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責任編輯:郭昱彣、錢玉紘
塑化業者 攻生質環保商機
彭暄貽/台北報導 2021年12月27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歐盟、大陸大規模限塑措施,加速擴大可降解生質塑膠發展商機;台塑(1301)、永裕(1323)及材料-KY(4763)、德淵(4720)積極部署生質環保、綠色經濟商機。
台塑已投入自然環境中生物可分解PP複合材料研發,將加快開發導入量產;轉投資的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廠商銘安科技,生物可分解複合膠粒年產也由4千噸提升至2萬噸,更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預定在仁武廠完成建置運轉。
永裕開發有機、環保可降解生質包材漸收成效,配合日本、美國客戶要求,開發Bio生質塑料、PCR改質複合材料、減碳複合材料等環保包材、替代料、減重瓶;今年營收占比約5%,明年客戶導入更為積極,營收比重及毛利表現可望更進一步提升。
德淵開發環保熱熔膠產品取得環保生質認證,江蘇廠已取得BRCGS食品包裝材料證書,有助開拓食品包裝膠關鍵市場,陸續送樣給國際客戶,預期明年大型客戶採用後,營收占比有望從3%提高為6~10%。
材料-KY董事長王克璋指出,醋酸纖維下游率先進入循環經濟應用,甚至包括眼鏡膠框及面板的回收再使用,都變成實際可操作的物料循環。
尤其,醋酸纖維是「存量經濟」,在世界上有寡占供需情況,預期未來五年營利均能穩定增長。因應循環經濟發展機會,研發中的可生物降解紡織纖維也有初步成果,正著手進行推廣與評估擴大生產。
縣府與通路業者簽合作備忘錄
CDNS V 2021年12月14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府昨日邀請全國多家通路業者及雲林產地單位,舉辦「永續無限∞減碳30+雲林永續農業×環保可分解資材」,共同宣誓推動使用生物可分解資材、執行農業蔬果包材回收堆肥再利用,並簽署合作備忘錄,由日常做起打造永續家園。
永續環保意識的盛行,台灣全家超商的最大股東─伊藤忠商事、家樂福、銘安科技、里仁、棉花田、老園丁窯烤麵包、旭陽科技農業、升陽農產等量販企業、連鎖超商、在地業者紛紛跟進,為追求永續、減碳、環保等,使用可分解資材包裝商品,為地球盡份心力。
張麗善表示,呼應二0一五年聯合國訂定二0三0年SDGs聯合國環境永續發展目標,透過策略規劃,傳遞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包含農業資材回收堆肥再利用、農業使用生物可分解包材,讓民眾認識生活中的生物可分解資材,將環保減碳理念全民從生活做起,達成環境改善願景。
她強調,特邀請中華民國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協會共辦活動,主要該會長年研究及研發生物可分解材質,將分解後材料製成堆肥,運用生物可分解可堆肥材料製成相關產品,使用棄置後可由堆肥場製成堆肥形成有機碳、固碳回到大地。
黃建銘博士說,生物可分解資材從製成那一刻,就已開始降解過程,在常溫下已開始老化分解過程,溫度與濕度的不同決定分解速度的快與慢成為有機碳,固碳回大地成為植物的有機肥,達到百分百永續循環,甚至達到「負碳排」;若沒進行堆肥,最終仍焚化處理,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傳統塑料減少百分之三十以上,達到永續無限、減碳30之目標。
推動綠色消費 台中市府表揚10家綠色採購績優企業
2021年11月23日·3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為表彰民間企業團體主動響應綠色採購,市長盧秀燕今(23)日於市政會議公開表揚109年度台中市前10大綠色採購績優單位,希望讓更多的企業團體見賢思齊,優先選購具有「低污染、省能資源、可回收」環保概念產品,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精神。
市府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綠色採購及綠色消費為企業推動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市府鼓勵民間單位優先選購「低污染、省能資源、可回收」的環保產品,期望帶動綠色消費風氣,活絡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互動,達到資源永續利用及環境保護的效益。
陳局長指出,109年台中市民間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家數達到230家,綠色採購金額合計達30億1,500萬元,相較108年增加約8,900萬元,其中綠色採購達500萬元以上有26個企業團體,以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五B廠有6億元所占金額最多。
其他績優單位還包括半導體業、造紙業、鋼鐵製造業、建築業及大專院校,還有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后里分公司、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廠、銘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豐餘消費品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清水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五廠、中龍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朝陽科技大學、台灣美光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及龍寶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
台積電受獎代表呂銘龍表示,公司秉持企業成長與生態環境共榮的信念,藉由綠色採購制度,支持具環保標章的辦公區用品,並於製程中不使用禁、限用物質,使產品符合國際法規及客戶對有害物質管制要求,也避免員工暴露於有害性物質風險。
正隆公司受獎代表張銀海表示,公司以造紙及紙業加工為核心,秉持綠色生產永續發展策略,於採購原物料、機械設備及辦公用品時優先選擇綠色低碳產品,並訂定2030年綠色採購金額占比達45%的目標。
銘安科技受獎代表黃鈺凱說明,公司致力於發展生物可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創造兼具天然無毒具環保功能的環保餐具及生活用品,不僅用在星巴克的吸管,遠在美國的蘋果公司員工餐廳也使用銘安的環保餐具,對於環境生存與人類健康深具正面效益,也讓台中企業揚名國際。
環保局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朝陽科技大學校,該校為綠色採購連續8年榮獲績優單位,並於去年及今年連續2年都進入前10大績優單位,實屬難得。學校代表張華南表示,校方重視環境教育,不但用電、用水等各項能資源指標均優於全國平均值,積極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2項指標,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概念,希望邁向永續校園的目標。
四寶找利基 衝刺5G醫療電子材料
面對新冠肺炎後疫時代的經濟結構調整,台塑四寶加速推展包括5 G、電子材料、醫療及環保等利基應用布局,力抗原油、石化產業經 營考驗。
其中,台塑、台化旗下PP打入醫材等供應鏈;台塑化與美商科騰合 資的HSBC廠(氫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廠),因訴求點滴袋、鹽水袋、 針筒、包膜等醫療級產品,投產首年即獲利,今年營運獲利更有20% 成長。
此外,南亞大陸銅箔基板、基材、玻纖布、印刷電路板擴產計畫預 計明年陸續完工投產;台塑化、台塑及福懋也相繼切入5G材料、蘋果 供應鏈。台塑日前更宣布與日本德山合資,在高雄林園興建年產3萬 噸的電子級異丙醇(IPA)廠,預計2021年底量產,搶半導體先進製 程商機,營運利基布局全面升級衝刺。
後疫情時代,產業供應鏈、居家辦公等新趨勢,催化宅經濟、小家 電及呼吸器、醫療防護以及5G、遠端智慧AI等應用需求;大陸基建、 頭盔等政策也對PVC、ABS等需求增添拉抬能量。
台塑積極開發如奈米纖維複材CNF凝膠敷料、泌尿系統快篩電極、 PP產製血液灌流器、PE產製熔噴級纖維用料等。台塑化與日本出光興 業合資的HHCR廠(氫化石油樹脂廠),主為紙尿布等衛生用品的膠黏 劑,初期年產2.4萬噸,也順利投產。
台化寧波25萬噸ABS擴建預計2021年完工投產,屆時寧波ABS年產規 模提高至75萬噸;另拓展兩岸複合材料應用,最快明年相繼完工投產 ,總年產13.2萬噸。
因應5G世代高頻、高速或高功率的需求,除南亞電子材料推展,台 塑汽車鋰鐵電池已打入國內台哥大、遠傳4G基地台,5G基地台電池也 準備就蓄;台塑正進行PVC、PE及PP複材開發,應用於5G基地台相關 材料;台塑化也規劃利用碳五分離之雙環戊二烯(DCPD)開發其衍生 物的高值化材料,全面挺進5G商機耕耘。
此外,台塑去年6月斥資2.29億元參與銘安科技增資案,取得19% 股權;銘安將斥資8億元在雲林虎尾廠房導入智慧化產線,並設立綠 色環保生物可分解材料綜合示範工廠。
銘安是台灣唯一開發及生產環保生物可分解發泡材料的公司,已取 得歐、美、大陸與國內的發明專利,所有產品也獲得國內外知名公司 可堆肥認證。
台塑攻塑膠分解 添助力
台塑(1301)轉投資生物可分解塑膠加工領導廠銘安科技,昨(26)日獲日本三井物產注資,銘安董事長黃建銘同時宣布,中科虎尾園區新廠將於年底投產,公司並計畫三年內申請股票上市櫃。
銘安中科新廠占地5,100坪,年底完工後,生物可分解混練膠粒的年產能,將由目前的4,000噸拉升至2萬噸,躋身全球前三大生物可分解塑膠原料製造廠。
銘安目前實收資本額3.89億元,台塑為最大法人股東、持股比例19%,台塑不諱言,因應全球限塑政策,台塑參與投資銘安,money826852主要希望藉此卡位上游的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綠色環保原材料商機。
銘安其餘股東,還包括華立企業持股9.3%,華南金創投與國發基金各占6.59%。三井物產此次共投資1.2億元,取得銘安10%股權,將成為第二大法人股東。
銘安去年營收2.1億元,今年預估可達3億餘元,並轉虧為盈,明年上看4.5億元。黃建銘說,中科新廠投產後,預計三年內營收可達20億元以上。
日本三井物產塑膠代表董事兼社長森克則,昨日帶隊到銘安位於台中市太平的總部,完成這項投資計畫,未來雙方也將加強在通路方面的合作。昨天到場見證的,還包括台塑、華南金創投、國泰綜合證券等代表。
森克則指出,從塑膠廢棄回收議題引發的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循環經濟的發展,都是各國目前迫切關注的議題,而運用微生物將塑膠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更成為各方矚目的重要解決方案。
銘安使用自家研發生產的生物可分解塑膠,製造吸管、刀叉西餐具、購物袋、紙質壓板等,主要銷往歐美地區並擴展至全球。尤其,銘安積極與國外大型知名品牌商合作,擴大事業版圖,加上中科新廠產能挹注,未來前景可期。
銘安科技公司簡介
台灣銘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亞洲地區 (包含日本、臺灣、韓國) 最早擁有生物可分解(可堆肥)產品的認證製造廠之一,以其全球領先的技術製造出可替代一般塑膠的生活用品進入歐洲、美國等國家生物可分解市場,當市場上有聲稱可分解產品的廠商都無法獲得認證(測試報告)的同時,銘安公司已領先進入市場,並帶領台灣多家廠商同步取得產品可堆肥認證,為環境保護及綠色塑膠產業盡最大的力量。
銘安科技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80001282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銘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MINIMA TECHNOLOGY CO., LTD.)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MINIMA TECHNOLOGY CO., LTD. |
資本總額(元) | 5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388,354,92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38,835,492 |
代表人姓名 | 黃建銘 |
公司所在地 | 中部科學園區雲林縣虎尾鎮墾地里科雲南路1號 |
登記機關 | 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
核准設立日期 | 092年02月27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2月17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投資經營下列產品之研究、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 100%生物可分解原料粒改性混練材料(Biodegradable Raw Material)及其相關產品: 1、耐熱性聚乳酸(PLA)及聚琥珀酸丁酯(PBS) 合膠發泡材(Biodegradable Polymer Products)。 2、膜袋類產品(Biodegradable Film Products)。 3、射出類產品(Biodegradable Plastic Injection Products)。 4、淋膜紙製品(Biodegradable PE-coated paper material)。 上述產品營業項目所屬行業分類及代碼: 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5020 塑膠膜、袋製造業 C805030 塑膠日用品製造業 C805990 其他塑膠製品製造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限與上述相關產品相關)。 C601040 加工紙製造業 C801010 基本化學工業 C805010 塑膠皮、布、板、管材製造業 C805060 塑膠皮製品製造業 F106020 日常用品批發業 F107200 化學原料批發業 F107190 塑膠膜、袋批發業 F107990 其他化學製品批發業 F206020 日常用品零售業 CO01010 餐具製造業 C601030 紙容器製造業 以下限園區外經營: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E604010 機械安裝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F199990 其他批發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100 污染防治設備批發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99990 其他零售業 J101040 廢棄物處理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CB01990 其他機械製造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599990 其他設計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J202010 產業育成業 |
銘安科技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銘安科技董事長 | 黃建銘 | 1,271,313 | |
0002 | 銘安科技董事 | 黃鈺凱 | 1,426,201 | |
0003 | 銘安科技董事 | 華南金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2,548,309 | |
0004 | 銘安科技董事 | 張宏德 | 80,000 | |
0005 | 銘安科技董事 | 華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3,600,000 | |
0006 | 銘安科技董事 | 康文浩 |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7,405,000 |
0007 | 銘安科技董事 | 日商三井物產塑料株式會社 | 3,896,886 | |
0008 | 銘安科技監察人 | 黃加正 | 0 | |
因為銘安科技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透過私人間的交易,因此沒有向上市櫃股票一樣有個成交價。通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參考的價格,想買的可以參考賣價,想賣的可以參考買價,如果有銘安科技股價方面的問題,歡迎與版主交流討論喔
因為銘安科技股票還未上市,所以只能透過私人間的轉讓,可以直接找想要交易的對象,進行交易,因為法規的關係,所以無法用委託方式進行,如果有 銘安科技想要交易的,歡迎直接與版主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