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控基因疫苗股票是好公司嗎?生控基因疫苗股價合理嗎?

生控基因疫苗有什麼消息呢???
想要知道生控基因疫苗最近的消息都整理在這裡了!!

未上市股票是還未透過證交所進行交易

都是透過私人間轉讓來交易的

而價格是雙方議定而成

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未公開發行公司

所以個股資訊相對不足

在投資未上市股票之前

一定要自己做足功課

不要聽信來路不明的消息

就貿然進場

甚至看到一些未經證實的文件

就相信其內容

很容易掉入投資陷阱

這裡是整理了個別公司的新聞資訊

擷取於網路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也不一定保證是真實的

一切都只能參考

整理起來是方便人快速了解

若有生控基因疫苗股票近況的消息

歡迎提供~

有問題也歡迎交流討論

生控基因疫苗股價的問題或想交易生控基因疫苗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目錄

本站提醒

此文章純粹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不代表其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媒體,報導內容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請別找我推薦股票。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如股價、公司新聞、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生控基因疫苗股票新聞

晟德林榮錦 將掌生控基因

生控基因重回興櫃市場有解?據了解,由林榮錦掌舵的晟德集團將以參與生控10萬張股票私募案,取得逾6成持股,林榮錦並將新任董事長,該案將於1/28的股東臨時會拍板通過後,正式啟動資金挹注,加速新藥臨床。

由於證券商辭任,已於上月18日撤出興櫃的生控,主要以免疫療法的治療性抗癌疫苗為主,該公司在2016年興櫃之初,曾經創下179.9元天價,不過,隨著新藥開發進度不如預期,且沒有新資金奧援,加上國內生技資本市場轉冷,市場派大股東大賣下,也讓該股來到1.41元歷史低點,光是2018年的跌幅就超過95%,百元股票淪為壁紙,令人不勝噓唏!

為了引進林榮錦的資源,生控已於上月19日召開董事會,除通過清算美國子公司瘦身外,也將辦理10萬張私募案,晟德集團將「全吃」拿下經營權,預期1/28股東臨時會通過後,晟德資金將全數到位,紓解生控的資金缺口,而後生控將進行董監事改選,預期林榮錦將新任董事長,而原負責人章修綱將逐步退出經營。

對於將入主經營生控,林榮錦表示,尚不能透露細節;但對於「不能一次就解決問題的公司,他不會碰」!顯然對於重整生控胸有成竹。

生控專攻免疫療法,該公司利用第一代技術(PEK融合蛋白)應用於開發子宮頸癌前病變療法(TVGV-1),進入美國二期臨床二期發展階段,台灣也規劃申請二期;另外,該公司也利用新創之RAP1融合蛋白技術應用於開發癌症新療法(TVGV-2,目標治療子宮頸癌),也針對B肝的治療,規劃在台灣和美國進行一期臨床。

章修綱曾表示,根據老鼠動物試驗中,生控的B肝新藥可完全清除病毒,而FENIS的市場調查顯示,大陸B肝市場規模約600億人民幣,以風險評估計算,生控的B肝新藥的年市場商機約110~170億人民幣,換算台幣平均有700億元潛在商機。

 林榮錦指出,生控有很好的免疫療法平台,若能順利進入經營,也將整合晟德集團旗下新藥公司的資源,讓效益能加速發揮。

2家生技股撤興櫃 股價從百元變雞蛋水餃股

今年底兩家生技股瑞寶基因(6479)、生控(6567)停止興櫃,瑞寶自12月5日撤櫃,生控則將於12月18日停止交易。據了解,瑞寶股東希望引進新資金讓公司重生。瑞寶4日收盤價僅剩1.83元,今年以來跌幅超過83%,最高價為14.18元;生控股價今天收2.5元,今年以來跌幅超過95%,兩家公司股價從曾經的百元變成如今的雞蛋水餃股。

瑞寶與生控兩家公司大股東是蔣孝嚴表兄弟章修綱,章2001年創立生寶臍帶血,2008年成立瑞寶基因,與農科院技轉豬藍耳病疫苗,2012年成立生控基因,升級為治療人類病毒與癌症,成立生控基因。

雖然豬藍耳病次單位動物疫苗已切入菲律賓、俄羅斯、泰國、韓國等市場,但存貨過多,上半年毛利率為負140%,每股虧1.07元,自2014年登錄興櫃後已連虧5年。

據了解,公司會持續努力尋找新資金,不排除恢復興櫃,先把本業做好,度過這次難關,等有明確的引資對象後再對外宣布。

個股:順藥(6535)董事會決議終止生控基因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資案

公告本公司董事會決議終止生控基因疫苗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資案

1.事實發生日:109/03/17

2.公司名稱:順天醫藥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本公司董事會決議終止生控基因之投資案。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曾讓股市名人「海哥」受重傷!走過3年低潮,生技股透出曙光

過去3、4年,生技產業最夯的題材莫過於「免疫細胞療法」。投資人只要聽到PD-1、CAR-T、T細胞,這些與免疫細胞療法有關的專有名詞,彷佛看到大筆鈔票飛過眼前般,不禁怦然心動。加上台灣衛福部去年通過了「特管法」,允許國內醫療院所進行細胞免疫療法(編按:但僅限於自己的細胞),更為這股投資風潮起了推波助瀾之效。

殊不知,在生技股投資戰功彪炳的「生技大戶」「海哥」林滄海,就在Car-T這部「車子上」栽了一個大跟斗!

據熟識「海哥」的人士透露,「海哥」3年前投資了一檔台灣一度最火紅的免疫細胞療法概念股—生控基因(興櫃代號為6567,已撤銷掛牌)。生控宣稱研發出一種「特殊免疫療法」的全新技術,可誘發人體內的T細胞針對癌細胞抗原展開摧毀攻擊。

披著CAR-T這件黃袍,生控於2016年1月掛盤興櫃後,一個月內即衝上179元,但股價自此江河日下。2018年底,生控股價跌至1.6元,因沒有券商願意輔導,黯然撤櫃。

另一個台灣生技股投資聞人徐紅照,曾經名列浩鼎前十大股東之列,去年他捲入泰福生技股票興櫃轉上市競拍流標的內線交易。徐紅照因在收盤前提早得知流標消息、及早賣股,為區區僅99萬元避險獲利被判1年10個月,雖因他主動認罪得以緩刑,但其對生技股投資可能也將轉趨低調。

隨著「海哥」慘賠,徐紅照涉內線交易,台灣生技產業資本市場也進入連續第三年的「飢荒年」。從2014年中的1兆元總市值高點計算,上櫃生技股指數距最高點至今已大跌46.5%,然而與此同時,台灣生技產業資產市場也悄悄地掀起了專業法人時代的新序幕!

首先點火的是2016年成立,規模高達1千億元新台幣,隸屬於國發會旗下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2017年底,該基金注資電子通路轉型為再生醫療生技公司的三顧1億元;旋即在2018年,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透過私募方式,與中華開發旗下私募基金聯手買下醫材廠雃博17%股權,協助其拓展海外市場。

接著2018年3月,摩根士丹利旗下私募基金宣布以每股84.74收購醫材公司百略,總收購金額達93億元新台幣。2018年6月,屬於國家級投資公司的台衫投資公司,繼第一檔鎖定物聯網的「水牛一號基金」後,又成立專門鎖定生技產業的「水牛二號基金」,規模達59億元,目前主要投資標的計有生物相似藥廠台康生技。

以前,投資人投資生技股,喜歡跟的「大戶」如潤泰集團尹衍樑、永豐餘何壽川,或者「主力」林滄海、小S公公許慶祥的腳步走。如今,大戶與主力呼風喚雨的時代逐漸遠颺,取而代之的是專業法人的時代。

生技股財報天后—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副所長曾惠瑾指出:「生技股投資專業知識門檻太高、回收期長、但潛在報酬可觀,比較適合法人參與。」她呼籲:「主管機關應鼓勵投信成立生技ETF或主動型基金,讓對生技與製藥有興趣的散戶投資人也有參與機會。」

臨床進入三期、甚至拿到藥證 法人:生技股投資價值慢慢浮現

可惜的是,目前發展的風風火火的台灣ETF市場,連一檔針對本土生技產業的標都付之闕如(編按:唯一一檔生技ETF是群益納斯達克生技ETF)。至於主動型生技醫藥基金,主力資金部位也放在海外生技股,對台灣持股甚微。

不過在連續經歷3個荒年後,台灣生技產業已經逐漸走出陰霾,露出曙光,不僅是授權給國外藥廠案例顯著增加,許多台灣新藥與學名藥的臨床進度也進入三期或藥證申請階段。值得投資人關注的是,生技資本市場「脫虛向實」的發展,可望獲得算盤撥得精明的專業投資法人愈來愈多青睞!

統一投顧生技產業分析師張立群指出:「生技股過去3年市值直直落,但獲利卻步步墊高。」他強調:「3、4年前,許多新藥都還在臨床1、2期,現在已經有不少進入三期,甚至拿到藥證…。台灣生技股投資價值慢慢浮現了!」

尤其,在經歷過基亞解盲失敗與浩鼎翁啟惠官司事件後,生技公司也學到了寶貴教訓,變得愈來愈務實。

以浩鼎來說,原本雄心壯志想要治療所有乳癌的OBI-822,在2016年解盲結果不如預期後,卻發現OBI-822
在三陰性乳癌具有頗佳療效,於是改變臨床實驗架構,轉以治療三陰性乳癌為主。

前富蘭克林生技基金操盤人廖昌亮分析,三陰性乳癌雖僅佔所有乳癌患者15%,但乳癌畢竟是大癌症,全球患者眾多,加上OBI-822治療三陰性乳癌被定為為一線用藥,將來如拿藥證,市場也頗可觀。但他提醒:「臨床三期長路漫漫,浩鼎做完三期也要是2025年後的事。」

基亞的轉變也很大,2015年治療肝癌的新藥P1-88三期臨床解盲失敗後,公司高層以減薪以及人力縮編來應對驟變。過程中,董事長張世忠盤點之前公司做過的研發與轉投資,與旗下轉投資公司高端疫苗聯手鎖定細胞再生療法再出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基亞13年前為了分散風險而與日本Oncolys合作開發的抗癌溶瘤病毒藥物,竟在今年四月成功授權給國際大藥廠羅氏旗下公司,總授權金額高達新台幣140億元,創下台灣新紀錄,基亞可分得3分之1授權金約46億元,未來可逐年入帳。

精打細算 布局看到得也吃得到的商機

現階段如何布局生技股,專家們建議,應務實地篩選「看得到也吃得到」的商機!目前,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佔健保人數雖約10%,卻使用逾40%的門診健保給付。舉例來說,高齡者常見、需要仰賴洗腎維持生命的慢性腎臟病,一直就高居健保支出疾病別之冠。

台灣洗腎產業從藥物、醫材與洗腎中心的供應鏈完整;其中,寶齡富錦用於洗腎病患的降血磷用藥—拿百磷,不僅已取得台、美藥證,目前也在中國進行三期臨床中,取得中國藥證機會不小,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洗腎市場,使寶齡富錦成為許多生技分析師眼中的黑馬。

此外,結合台灣電子業原有優勢的數位醫療商機亦受到關注。這其中,生理監控器材廠醫揚,其背後擁有華碩與研華等股東陣容,使其在技術整合、日後布局智慧病房具有優勢先發地位。醫揚股本僅二億元,去年EPS達9.7元。

預計2017年至2025年之間全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70%、1年後預計市場規模將達341億美元的生物相似藥市場,同樣也是「看得到也吃得到」的市場。儘管這個市場製藥大廠爭相卡位,但台灣生技產業從代工與利基性生物藥突圍,也有不小機會分到一杯羹;指標公司以台康生與泰福-KY為代表。

經過三年飢荒期的洗禮沉澱後,台灣生技產業的「生存者們」以更經得起考驗的技術、更札實的獲利、更實惠的評價迎接未來的挑戰。對生技股已不必過於悲觀,但也需如履薄冰謹慎以對,記取教訓不隨熱門題材起舞,才是穩健獲利之道。

順藥參與生控私募案 喊卡

順藥(6535)昨(22)日公告,該公司參與生控基因疫苗之私募案與購買老股交易一案,無不法情事。近期該公司遭生控股東控告,該交易案的有關人等疑有特別背信等罪嫌,順藥強調,絕無不法且在生控內部獲得共識前,交易案將暫停。

生控去年底公開私募發行普通股,雙方同意順藥每股2元、總額不超過1.6億元參與該私募,唯同時順藥又以每股5.89元向生控大股東、英屬維京群島商Stemgen
Biotech Holding Limited購買老股。唯生控蔡姓股東認有弊端,昨委託律師到台北地檢署控告交易案關係人。

對此,順藥昨日回應,上案投資案之內容、價格決定與程序,均按「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及該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之規範進行,並經多次商業談判由各方獨立判斷及同意後取得之協商成果。

順藥表示,此次投資生控基因,原先是基於生控基因在研中產品,具有持續開發潛力;然而,新藥產品研發風險高,且需持續投入成本,順藥與生控合作研發後,將面臨後續之風險,並持續投入資金。

此外,這個投資案在順藥內部也經多次協商討論,惟順藥團隊認為,該公司累積之研發能力與經驗,可協助生控克服相關問題,故決定進行此一投資案。

順藥表示此一私募交易之相關條件,已取得生控臨時股東會同意,順藥董事會也基於此一基礎上與生控協商。然而,對於部分生控股東提出訴訟一事,顯示生控股東對此交易仍有不同之意見,順藥經過評估,決定將此交易,再提交董事會討論其續行方案。

順藥入股生控 進軍免疫醫學領域

台灣生技業整併再添一樁!順藥(6535)今天董事會決議,將分階段參與生控基因疫苗(以下簡稱生控)之私募,並取得流通在外股數1,447萬股。順藥將與生控合作,以生控的融合蛋白新藥開發平台,開發免疫療法與抗感染(如B型肝炎)新藥。

生控昨日股東臨時會通過辦理私募1億股,順藥將以每股2元,參與生控私募,股數不超過80,393,440股,總金額不超過新台幣160,786,880元,順藥可在上述之限額內,分三次參與生控私募,第一次認購1,000萬股;在取得老股部分,順藥則將以每股5.89元購買。在第一次私募認購與購買老股後,順藥將取得生控23.79%股權。

順藥總經理暨CEO林榮錦表示,生控的產品線與其研發平台的發展潛力,是順藥決定入股生控的主因,尤其順藥與金樺合併後,已經具備蛋白質藥物的開發能力,再併入生控的研發平台,其研發能力將再度升級,進入炙手可熱的免疫醫學領域。

此一入股後,不僅將使生控獲得持續營運的資金,加速研發速度,攜手進軍龐大的癌症免疫醫療與B肝市場。順藥未來也將透過生控的融合蛋白新藥開發平台,取得候選藥物,充實產品線。

生控為專注於免疫療法新藥的公司,目前鎖定HPV(人類乳突病毒)與HBV(B型肝炎病毒)領域研發新藥。生控旗下產品線包括子宮頸前癌變治療劑TVGV-1與其用於治療子宮頸癌的第二代藥物TVGV-2,以及治療B肝的TVGV-HB。其中TVGV-1進度較快,已布局二期臨床試驗並與美國FDA進行臨床開發討論。

晟德林榮錦 將掌生控基因

生控基因重回興櫃市場有解?據了解,由林榮錦掌舵的晟德集團將以參與生控10萬張股票私募案,取得逾6成持股,林榮錦並將新任董事長,該案將於1/28的股東臨時會拍板通過後,正式啟動資金挹注,加速新藥臨床。
由於證券商辭任,已於上月18日撤出興櫃的生控,主要以免疫療法的治療性抗癌疫苗為主,該公司在2016年興櫃之初,曾經創下179.9元天價,不過,隨著新藥開發進度不如預期,且沒有新資金奧援,加上國內生技資本市場轉冷,市場派大股東大賣下,也讓該股來到1.41元歷史低點,光是2018年的跌幅就超過95%,百元股票淪為壁紙,令人不勝噓唏!
為了引進林榮錦的資源,生控已於上月19日召開董事會,除通過清算美國子公司瘦身外,也將辦理10萬張私募案,晟德集團將「全吃」拿下經營權,預期1/28股東臨時會通過後,晟德資金將全數到位,紓解生控的資金缺口,而後生控將進行董監事改選,預期林榮錦將新任董事長,而原負責人章修綱將逐步退出經營。
對於將入主經營生控,林榮錦表示,尚不能透露細節;但對於「不能一次就解決問題的公司,他不會碰」!顯然對於重整生控胸有成竹。
生控專攻免疫療法,該公司利用第一代技術(PEK融合蛋白)應用於開發子宮頸癌前病變療法(TVGV-1),進入美國二期臨床二期發展階段,台灣也規劃申請二期;另外,該公司也利用新創之RAP1融合蛋白技術應用於開發癌症新療法(TVGV-2,目標治療子宮頸癌),也針對B肝的治療,規劃在台灣和美國進行一期臨床。

章修綱曾表示,根據老鼠動物試驗中,生控的B肝新藥可完全清除病毒,而FENIS的市場調查顯示,大陸B肝市場規模約600億人民幣,以風險評估計算,生控的B肝新藥的年市場商機約110~170億人民幣,換算台幣平均有700億元潛在商機。 林榮錦指出,生控有很好的免疫療法平台,若能順利進入經營,也將整合晟德集團旗下新藥公司的資源,讓效益能加速發揮。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生控基因疫苗~生控1/22以75元登興櫃

  搶搭免疫療法熱潮的生控基因(6567),敲定22日以參考價75元登錄興櫃。董事長章修綱表示,旗下進度最快的子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治療的TVGV-1,預計第3季預計完成美國臨床二期收案,明年6月數據出爐後,也將啟動對外授權。
章修綱表示,生控核心的融合蛋白平台,高效率誘發人體關鍵的抗癌細胞T細胞大量產生,讓T細胞精準辨識癌變細胞加以摧毀。章修綱說,生控開發的平台屬創新型治療,預計明年二期數據出爐後,不排除申請突破性療法或條件式批准,縮短上市時程。
生控目前鎖定的第一個適應症是全球超過50萬人,市場規模40億美元的子宮頸癌,第二個開發的產品則是華人特有B肝,此二個新疫苗都將授權,基於臨床資金需求,內部也規劃年底募資,將不低於2015年的7.5億元。
TVGV-1已在美國進行第二期人體臨床,台灣也開始進行一臨床,該產品也用於肛門癌前病變、子宮頸癌、子宮頸癌合併免疫抑制治療。另外,子宮頸癌二價疫苗的TVGV-2、B肝帶原/肝癌的TVGV-HB、C肝帶原/肝癌的TVGV-HC及肺癌的TVGV-LC,都在臨床前研發階段。
生控的平台技術專利持有人吳嘉茂表示,融合蛋白平台屬T細胞免疫療法,是透過基因工程取得綠膿桿菌外毒素(PE)的疾病特異抗原,屬無細菌、無病毒、無DNA的融合蛋白疫苗,降低既有疫苗副作用的風險。<摘錄工商>

生控抗癌疫苗錢景亮

  生控疫苗基因公司(6567)董事長章修綱昨(19)日宣布,公司旗下抗癌疫苗TVGV-1明年上半年完成臨床二期試驗後,可望啟動全球授權;該產品療程僅要打三針,大大縮短抗癌治療程序。
目前生控公司正規劃用該疫苗平台,結合當紅的免疫檢查點單株抗體技術PD-1等,全面發動抗癌免疫療法的第一線治療計畫。
生控將於本周五(22日)登錄興櫃,參考價為75元,章修綱表示,近期將陸續洽談國際大廠授權,順利的話,明年第2季完成授權,將於2018年完成上櫃掛牌計畫。
據悉,生控旗下的免疫療法受到矚目,許多原始股東在此次興櫃前都有意加碼再投資,但章修綱認為穩紮穩打比較重要,暫時沒有擴充資本額的打算。
生控目前在未上市盤價早逾百元,登錄興櫃後後市看好,值得期待。
章修綱說,公司旗下的抗癌疫苗平台,是一種蛋白融合平台技術,這種蛋白可以接上多種病毒抗原片段,而且與人體的免疫系統前哨站「樹突細胞」的結合能力極高,可以精準的引發對特定抗原的免疫反應,狙殺病毒,第一階段是聚焦子宮頸癌癌前病變治療。
由於生控的抗癌技術平台的廣度極大,目前該公司正全面性規劃病毒感染疾病的治療臨床試驗,從子宮頸癌到B型肝炎、愛滋病、流感等,並將進一步推進到其他癌症的治療。
章修綱說,這個技術平台的「底有多深還沒測出來」(治療涵蓋範圍),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免疫療法技術。<摘錄經濟>

新里程碑上櫃+興櫃破千家

  櫃買指數周一(18日)強勢反彈站回120點關卡之上,櫃買市場今(19)日有真好玩(8491)登錄興櫃買賣,將使得上櫃+興櫃總家數突破千家,締造新里程碑,本周內接續還有創益(6566)、聯亞藥(6562)、生控(6567)等3家將登錄興櫃。
櫃買市場上周大幅走弱,大選落幕塵埃落定後,周一在半導體、光電及生技類等股走揚,櫃買指數強勢上攻,收高120.45點(漲幅達2.35%),站上5日線(118.28點),將持續挑戰半年線(121.02點)與月線(124.77點)。
三大法人周一大買超櫃買市場10.44億元,外資及自營商各買超8.56億元3.2億元,投信則小賣超1.33億元。外資周一買超前五大分別是穩懋、茂迪、元太、台燿、智冠等,自營商買超前五大中美晶、合晶、元太、健亞、穩懋等,而投信前五大加碼股是朋程、世界、安勤、台半、東洋等。
櫃買中心公布統計資訊,截至周一已上櫃家數有716家(包含外國公司32家),已掛牌興櫃公司283家 (包含外國公司6家),合計上櫃以及興櫃總家數為999家,今日真好玩娛樂科技公司登錄興櫃買賣,將使得上櫃+興櫃的總家數達到千家,締造新里程碑。
真好玩今日的興櫃掛牌價65元,輔導券商是永豐金證、統一證,接續還有明(20日)的創益(6566),及周五(22日)的聯亞藥(6562)、生控(6567)等三家公司登錄興櫃買賣;創益掛牌價45元,輔導券商是元大證、日盛證;聯亞藥、生控兩公司的掛牌價各為50元與75元,聯亞藥輔導券商是日盛證、元富證、宏遠證,而生控的輔導券商是日盛證、大眾證、國票證、統一證。
櫃買中心指出,截至周一登錄創櫃板家數有70家,所以上櫃、興櫃、創櫃板等三者合計總家數為1,069家。
櫃買中心已同意櫃檯買賣契約,尚未掛牌有萬在、柏文、昇華、九齊、啟發、捷迅、F-大峽等10家,上櫃案待董事會核議有3家(大樹、達爾膚、F-崇佑),而上櫃案待審議有3家(藥華藥、弘煜科、保瑞);興櫃案受理尚未櫃檯買賣有10家。<摘錄工商>

健亞新布局清腸劑農曆年後開賣

  健亞(4130)繼投資的心悅、生控可望於1月底前登錄興櫃外,新布局的清腸劑和微創電燒手術,亦取得台灣藥證,預計舊曆年後全面上市舖貨,預計未來3至5年達到市佔率30%~40%市占率,有機會成為金雞母。
此外,有鑑於國內潛在降尿酸市場商機高達30億元,健亞也攜手泰宗、金穎搶進,2年內先攻開發保健飲品上市,3年內則進入新藥開發。
積極擴大事業版圖的健亞,目前是與景安興業合作開發新一代清腸劑,該藥專攻大腸鏡檢測和清腸市場,已取得TFDA藥證,預計農曆年後上市,市場規模從億元起跳。
另外,轉投資的華宇藥品,則聚焦醫療器材,其代理的微創電燒手術(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醫療器材已獲TFDA核准用於甲狀腺結節,未來3至5年達30%至40%市占率,年營收將突破億元。
健亞董事長陳正表示,依據國民健康署公佈之最新統計,2012年台灣地區癌症排行榜,大腸癌第七度奪冠,比前一年罹患人數增加14,965人,而隨著大腸癌案例激增,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意願大增,當年增加33萬名篩檢民眾,但過去受檢者對於清腸劑藥品心生畏懼,而影響健檢意願。
陳正表示,健亞與景安合作的新一代清腸劑Bowklean powder(保可淨散劑),是以類似505b2新藥模式,突破專利障礙及困難的製程設計,在成功完成600人大型臨床療效試驗後,也順利取得藥證。
目前新一代清腸劑台灣市場將由景安負責銷售,健亞專攻生產製造,並擁有台灣以外之市場開發權利。陳正表示,已初步選定進軍美國為外市場灘頭堡。
專注醫療器材的華宇,健亞為大股東持股15%、久立持股7.6%,其他股東主要為經營團隊。華宇主要產品包括RFA醫療器材、Onko-Sure直腸癌檢測及Adept抗粘黏。新藥開發則包括4-MP甲醇及乙二醇中毒之解毒劑。陳正表示,華宇已買下原本由久立經營的RFA醫療器材代理權,未來也希望結合工研院,發展其他微創電燒手術。<摘錄工商>

題材「吸睛」,成多頭指標…生技股Q1捷報頻傳

  被視為是準總統蔡英文未來關鍵政策的生醫產業,首季利多不斷,股王浩鼎解盲,益安、中裕拚授權;智擎除了新藥美、台上市外,亦可望有里程金入袋,加上重磅級的心悅、生控登錄興櫃;法人認為,這些「吸睛」題材,應可望支撐生醫類股拉出紅包行情。
總統、國會改選,民進黨拿下完全執政權,但面對外在的黑天鵝效應,加上一向與企業界關係較友好的國民黨重創,可能導致本周行情陷入觀望,法人對舊歷年前的封關行情看法保守,但認為生醫類股挾著可望出現的牛肉政策,配合不少重量級公司第1季就有佳音,中長期正面的趨勢強勁下,可望成為多頭指標。
初步統計,生醫族群第1季就不乏利多題材,率先在1月登場的興櫃股,除了心悅生醫、生控基因將捉對廝殺外,北極星藥業、中美冠在公發後,也力拚月底登場。
專攻精神病用藥的心悅,已有SND-13(精神分裂加成治療)、SND-12(精神分裂病的最後一線合併治療)兩項開發中的新藥取得得美國TBD(突破性治療)資格,被認為最有機會接棒浩鼎。
生控基因是由生寶集團分割成立,以開發出全新一代「次單位融合蛋白抗癌治療性疫苗」受關注;聯亞藥則有聯亞生技董事長王長怡、台塑生醫王瑞瑜光環加持,另外,北極星藥業的大股東則來自於新東陽集團和科技業,這些公司背後都有富爸爸。
另外,新國會2月開議,新藥發展條列擴大適用範圍,將加持創新醫材。
至於天王級公司佳音也不少,浩鼎乳癌新藥OBI-822第二、三期臨床試驗2月解盲,其數據將是生醫產業多空分水嶺;另中裕愛滋新藥TMB-355可望在第1季完成三期臨床,並確立美國市場的行銷授權;益安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的授權案,也有機會拍板。
新藥上市部分,智擎、太景新藥都已上市開賣,其中智擎安能得則可望申請亞洲藥證,歐洲藥證則有機會取得,若順利,今年智擎來自此二個藥證的里程金,可望帶動今年獲利超過1個股本。<摘錄工商>

生控基因疫苗公司簡介 

生控基因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生控)於2012年由章修綱董事長創辦,是以免疫療法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創公司。生控的故事可追溯到1988年,章修綱成立瑞安大藥廠,產出高品質學名藥,就此開啟了一連串生技創業之旅。2001年起,生寶臍帶血銀行從台灣出發,隨後擴展香港、美國、東南亞據點,深入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事業。

章董事長與生寶集團長期支持科學研究,產生了一系列新興生技公司,如安基生技、瑞寶基因。其中,2008年成立的瑞寶基因將生寶集團帶入當今全球生技業熱門的『免疫療法』領域。瑞寶基因係一動物疫苗公司,利用PEK融合蛋白誘發宿主免疫反應,治療病毒相關疾病,已獲致成功,利用該技術的PRRSFREE®疫苗廣受國內外歡迎。

2012年,為進一步將免疫療法的利益帶給人類病患,生控正式成立。生控首先將PEK融合蛋白技術應用於開發HPV相關疾病的療法,並且於2014年順利完成美國第一期臨床試驗, 並於2015年進入美國臨床二期、台灣臨床一期等試驗。

當前的生控,擁有國際一流團隊、並已具備第二代、第三代平台技術,未來將持續專注於人類癌症與感染性疾病的創新療法。

生控基因疫苗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53778660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股權狀況 僑外資
公司名稱 生控基因疫苗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THEVAX GENETICS VACCINE CO., LTD.)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 2,5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1,028,500,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102,850,000
代表人姓名 章修綱
公司所在地 臺北市大安區敦安里敦化南路1段313號6樓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101年06月27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09年09月16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IG01010  生物技術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生控基因疫苗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生控基因疫苗董事長 章修綱 英屬維京群島商 Stemgen Biotech Holding Limited 35,745,930
0002 生控基因疫苗董事 李貴輝 英屬維京群島商 Stemgen Biotech Holding Limited 35,745,930
0003 生控基因疫苗董事 章學涵 英屬維京群島商 Stemgen Biotech Holding Limited 35,745,930
0004 生控基因疫苗董事 鍾柄泓   0
0005 生控基因疫苗董事 許明照   0
0006 生控基因疫苗監察人 章學佳   665,000
0007 生控基因疫苗監察人 章修綸   366,741
0008 生控基因疫苗監察人 蔡瑞楨   0
 
生控基因疫苗股價怎麼知道?

因為生控基因疫苗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透過私人間的交易,因此沒有向上市櫃股票一樣有個成交價。通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參考的價格,想買的可以參考賣價,想賣的可以參考買價,如果有生控基因疫苗股價方面的問題,歡迎與版主交流討論喔

生控基因疫苗股票怎麼買賣?

因為生控基因疫苗股票還未上市,所以只能透過私人間的轉讓,可以直接找想要交易的對象,進行交易,因為法規的關係,所以無法用委託方式進行,如果有生控基因疫苗想要交易的,歡迎直接與版主連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