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田電機股票是好公司嗎?富田電機股價合理嗎?

富田電機有什麼消息呢???
想要知道富田電機最近的消息都整理在這裡了!!

未上市股票是還未透過證交所進行交易

都是透過私人間轉讓來交易的

而價格是雙方議定而成

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未公開發行公司

所以個股資訊相對不足

在投資未上市股票之前

一定要自己做足功課

不要聽信來路不明的消息

就貿然進場

甚至看到一些未經證實的文件

就相信其內容

很容易掉入投資陷阱

這裡是整理了個別公司的新聞資訊

擷取於網路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也不一定保證是真實的

一切都只能參考

整理起來是方便人快速了解

若有富田電機股票近況的消息

歡迎提供~

有問題也歡迎交流討論

富田電機股價的問題或想交富田電機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目錄

內容目錄

富田電機股價參考

 

公司簡介

目錄

本站提醒

此文章純粹整理媒體報導新聞,方便了解公司的相關訊息,不代表其公司有對外流通股票,

文章內容皆來自媒體,報導內容的真實性,還請版友們自行求證。

另外本站並無任何推薦、銷售、勸誘投資股票之行為,請別找我推薦股票。

歡迎版友們一起討論交流此公司訊息如股價、公司新聞、市場流動性之類的訊息

如有造成公司困擾,還煩請私訊告知,將立即處理

富田電機股票新聞

英飛凌攜手富田電機 開發電動車驅動系統打入日系車廠供應鏈

侯冠州|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3年10月16日

車用電子元件大廠英飛凌今(16)日表示,聯手台企富田電機打造七合一電動車驅動系統,並成功打入日系車廠馬自達的供應鏈,成為新款增程型電動車 MX-30 e-SKYACTIV R-EV的重要合作夥伴,也創下台灣廠商以本地技術打造完整電動動力總成系統並成功進入國際車廠供應鏈的首例。

隨著多國政府紛紛推出燃油車的禁售年限目標,電動車的市場將迅速發展,預估至2037年,電動車銷量將超越燃油車。然而,充電樁的建置速度、安全性以及電網的穩定供電,將對電動車的採用造成考驗;增程型電動車以電動馬達驅動車輛,並配備燃油引擎,在電力不足時以引擎驅動發電機為電池供電,延長行駛里程,被認為是短期解決里程焦慮的有效解決方案之一。

英飛凌宣布建全球最大8吋碳化矽晶圓廠 估2030年創造70億歐元營收

為此,台灣廠商也積極布局,英飛凌則憑藉其全面的車用系統解決方案,助力富田電機打造七合一電動車驅動系統。據悉,馬自達最新增程型電動車MX-30 e-SKYACTIV R-EV採用了由富田電機提供的完整七合一驅動系統,這是一款包含馬達、變速箱、發電機、逆變器、直流轉換器、交/直流轉換器以及接線盒的動力總成系統,透過高度整合的模組化打造更具成本效益、更精簡的整體體積,能有效節省使用空間,提高運作效益,提升載具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在此一系統中,英飛凌提供超過150顆的關鍵半導體元件,包含功率元件與模組、微控制器、感測器、通訊IC以及相關系統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主驅逆變器、直流轉換器以及交/直流轉換器,並透過技術支援強化富田的開發能力,共同打造可靠、高能效的七合一驅動系統。

鴻海、英飛凌簽合作備忘錄聚焦電動車碳化矽 新設應用中心今年啟用

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表示,七合一驅動系統是當今電動車最複雜、開發難度最高的系統之一,能打進馬自達供應鏈是一大肯定,這將奠定富田電機在國際供應鏈擴展的基礎,未來也將持續攜手英飛凌,提升掌握未來技術的能力。

大亞攜手富田電機進軍電動車,全台獨家導入平角銅線今年出貨

財訊快報

2023年4月13日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國際車用電子展及汽機車零配件展進入第二天,這是大亞(1609)首度兩展同步參加,並在展中宣布攜手富田電機,雙方合作開發低介電平角漆包線,預計今年就可出貨給富田生產馬達,之後再交由日系車廠驗證,應用在日系品牌電動車。展望2023年,大亞看好下半年漆包線出貨量能逐漸恢復到之前正常水準,全年追求成長;法人估,大亞今年營運將會比去年成長。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表示,大亞從能源的產生、傳輸、轉換、儲存到管理的完整能源鏈服務。在能源轉換方面,漆包線事業群近年來致力開發電動車用相關線材,客戶之一的富田電機股與大亞配合已30餘年,大亞是富田唯一供應商,近年來也與大亞共同開發使用在電動車馬達上Hair-Pin之相關線材,並已獲得其客戶的採用。
沈尚弘表示,在電動車相關線材開發上,目前是全台灣第一家導入平角銅線In-Line生產設備的製造商外,其產品「低介電漆包平角銅線(LDW)」已於2017年4月取得發明專利,主要特點為低介電漆包線(LDW)可有效防止部分放電發生,延長馬達使用壽命,產品主要應用在綠能環保電動機車、電動汽車與電動巴士等產品專用線材;大亞今年開始出貨給富田生產馬達,之後會交由日系車廠客戶認證。
大亞另一間客戶「大青節能科技」,其生產的直流無刷馬達(BLDC)等產品,也採用大亞的漆包線,應用在風扇、排油煙機、工具機、手工具機等市場。
大亞是全台灣漆包線內外銷市場佔有率第一,高達30%以上,主要對手包括台一、太平洋電線電纜。2022年來看,漆包線事業群營收佔比24%、電力線纜58%、裸銅線11%、通信電纜2%及其他5%。
大亞漆包線事業的布局方面,沈尚弘指出,除繼續維持產品競爭力外,整合集團內部資源配合客戶針對電動車應用之相關產品,例如導熱線(TDW)、抗突波線(IFDW)等產品持續配合開發。另外,亦透過關係企業「協創系統科技」,藉由其專業馬達設計能力,結合集團本身相關線材的提供,整合上游至下游的全方位服務給所有客戶,穩定發展集團規模與布局多角化經營策略,完整布局能源產業鏈。
展望2023年,大亞指出,今年上半年營收與去年下半年差不多,下半年漆包線出貨量會比上半年好、逐漸恢復到之前正常水準,今年營運仍追求成長為目標。法人指出,大亞今年營運可望比去年成長。

線纜族群下半年吃台電甜頭 業者這樣說

工商時報 沈美幸 2023.06.04

台電釋出汰舊換新饋線及強韌電網計畫商機,包括華新、華榮、大亞、華電、宏泰、大山、億泰及合機等線纜廠,下半年將可受益。整體而言,目前線纜廠的電線電纜銷售均有增長,第一季全面獲利,至於第二季的表現,得看銅價的臉色。

各線纜廠電力線纜訂單主要來自台電69kv、161kv及345kv高壓及超高壓線纜標案,及台商回流建廠所需低壓線纜、建商推新案需要用到建築用線。業者表示,線纜業今年電力線纜銷售穩定增長,出貨以2021~2022年接獲台電汰舊換新饋線標案為主,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對線纜業營收貢獻,最快下半年至明年才會顯現。

業者指出,線纜廠為規避銅價暴漲暴跌的風險,取得台電標案當時就點銅價,只要國際銅價不劇烈起伏波動,雖沒有超額利潤,獲利穩定。第一季線纜業全面獲利,第二季能否獲利要看銅價走勢而定。

大亞及榮星生產的漆包線多半用在電子元件、電機馬達、重電設備、家電、汽機車及3C等產業的各類線圈。大亞坦言,漆包線因消費性電子需求不如預期,銷售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下滑,期待下半年可止跌回穩。

華新及大亞兩集團看好電動車產業發展前景,積極卡位布局。大亞表示,大亞攜手特斯拉御用馬達廠富田電機開發低介電平角漆包線,今年出貨給富田,裝在富田生產的電動車馬達,送日本汽車廠進行驗證,未來可打入日系電動車供應鏈市場。

華新為掌控電動車電池原料冰鎳商機,去年斥資5.26億美元取得印尼旭日冰鎳廠50.1%、印尼緯創冰鎳廠29.5%股權,其中旭日冰鎳廠今年第一季末量產,華新依持股50.1%,今年掌控2萬噸以上冰鎳;緯創提前至第四季量產,華新預估,2024年可掌控鎳生鐵及冰鎳年產能8.4萬噸。

富田電機 助企業接軌淨零碳排

文/陳逸格

2023年4月12日

因應市場需求及趨勢,12日登場的車用電子展,富田電機積極推出哪些方案、產品、技術以協助企業能跟上國際淨零碳排的腳步,備受關注。

富田電機表示,期望在全球走向零碳排的路上貢獻一己之力,因此不斷針對動力載具產品進行研發試驗、提供市場趨勢所需之產品。除純電三合一動力系統,富田也針對不同需求的地區與客戶開發現階段更適切的產品,幫助更多企業客戶無痛接軌走向零碳排目標。如近期推出的增程型的串聯式混合動力系統,以電池動力為主,搭配附加油箱的小引擎,此產品可於充電站較不普及的地區,有效降低駕駛者的里程焦慮。

載具電動化成為主流是越趨明顯的未來趨勢,而富田電機早在2005年便投入電動載具關鍵零組件研發設計,近年更進一步與非公路型電動載具品牌合作開發不同類型的動力系統,如電動船、電動助力自行車與農業用機具等。

富田指出,公司不受限於單一產品或單一市場,從客製化產品設計、測試到量產的一條龍專業服務,成功打開各品牌前來與富田洽談開發的大門。藉著整合台灣零組件廠商推出模組化商品,使產業鏈附加價值提升的同時,也大大增加台灣於國際市場上的能見度。

「要做就做到最好」,是驅使富田持續向前邁進的推動力。為確保產品品質與交期穩定,致力整合原物料供應鏈; 同時為提供更貼合客戶需求的產品,研發優化變頻與伺服馬達,更為實踐節能環保理念,投入電動載具模組化開發。這些皆是富田電機堅持創新、不斷接受挑戰的證明。

富田也表示,目標的達成必定會先經過重重難關,而富田有著深厚的研發能力與豐富的經驗累積,更重要的是擁有對本產業的無比熱情,相信可以成為各界品牌於產品實踐上的一大助力。竭誠歡迎各界先進於4月12日至15日車電展期間到訪富田電機展位(攤號:K0321a)參觀指教。

馬斯克最資深的台灣夥伴!富田電機完成IPO 大股東張家將分階段釋出董事席次

2022/12/06 12:04

文|陳雅潔

台灣電動車國家隊成員之一的富田電機,在2022年歲末之際,發布該公司首次重大訊息,三董一監同時辭任,並將於2023年1月股臨會改為選任獨立董事。外界這才發現,富田已悄悄於11月底成為公開發行公司,預備明年登錄興櫃。

富田是由董事長張金鋒和五名兄姊在34年前集資成立的馬達廠,因為在美國大廠特斯拉草創時即加入其供應鏈,成為台股的未上市人氣王。今年九月富田完成增資至4.5億,並於公司官網掛上了投資人專區。目前九董二監中,除最大單一股東–中鋼子公司中盈投資擁有二席董事,其餘分別為張金鋒的兄姊、侄兒,以及富田員工。

此次富田IPO(初次公開發行),除了引進獨董,董事會也將瘦身。據透露,身為老么的張金鋒,一直對於整合兄姊、分配董事席次頗為傷神,目前家族尚未完全達成共識,因此先由三名員工董事和侄兒所擔任的監察人辭任,於申請興櫃前董事會還會再度改組。

富田2021及2022年每股分別配息0.6元、1.5元,不若往年亮眼,但產能不足問題總算因銅鑼新廠二期在去年順利投產獲得紓解。也在11月底以持股40%,與日本馬自達汽車、東京中央化成品株式會社在日本廣島合資成立MCF株式會社,共同研發生產次世代電動車用驅動裝置關鍵組件。

富田電動車三機一體 為台增光

04:102022/10/18 工商時報 陳逸格

富田電機近期參加2022台中機械自動化工業展主要展出「電動車三機一體」動力系統,除了齒輪設計In House自主化是亮點,富田其實已做到七合一(客製給日本車廠專用),更令觀展來賓讚嘆:「為台灣增光,把產品帶到日本。富田真的進步很大」。富田行銷部經理蔡穎超表示本次參展目的就是品牌行銷,除了三機一體,讓國人瞭解富田不但深耕傳統馬達,也將目前電動車馬達研發的技術延續到其他產業需求,貫徹「引領市場、貼近客戶需求」策略,賦予傳統馬達新生命。

富田公司去(2021)年起制定重啟綠能的方針,包括原始產品優化,如風電的直驅馬達以及與現有的電動車、驅動器廠商配合,協助大廠規劃節能系統。蔡穎超指富田不願拿舊產品在市場上削價競爭,而將產品升級,獨佔特殊的產品線,以拉升服務客戶的檔次,進而獲利、雙贏。除了正研發更高階的防塵爆馬達,也為響應政府要求馬達高效率化政策,加速回應市場高效節能的產線規畫需求;目的就是將研發能量投注在間隙市場發展上。

從名不見經傳經過海外鍍金,以美系T廠供應鏈廠商打響品牌,但依舊沒有放鬆對傳產的經營,只因創辦人一句話:「這是富田的根」。因此在組織年輕化同時,富田也以共好理念吸引不少業界退休的資深行銷與機電工程專家,並策略性與機電整合公司合作,協助富田在公家與大型企業做高階節能馬達轉換。

富田傳產布局又一次憑藉著差異化及獨特性脫穎而出。蔡穎超表示公司正值整體凝聚力高點,他感謝公司領導人的充份委任授權與全面培訓,以公司團隊現有默契、北中南整合行銷策略,他有信心明年2023年將營業額達到40億元以上。

富田電機 測試研發經費逾10億

04:102022/08/02 工商時報 陳逸格

台灣最大T牌電動車動力心臟供應商-富田電機,為擴增產線,近期完成8年來第三次現增,增資5,000萬元、每股100元;預訂今年10月公發,明年第一季上興櫃。富田近幾年投資在測試研發的經費超過10億元,涉足國際以美、日市場為主,目標將載具電動化應用到各種形式交通工具。其中以乘用車數量最大,供應T牌及日系車廠;電動腳踏車年產量上看1萬台;重型機車及水上摩托車預計今年第四季量產。

另外,馬達高效率化是富田的本業延伸,近兩年受惠國內傳產業需求增溫,營收平均成長30%,節能、減碳雙翼展翅。今年因中國封城、原物料短缺影響,出貨掣肘,全年營收成長率仍預估達15%~20%之間。主因是,富田不斷追求創新革新、與環境共榮的DNA始終不變,高效率馬達一路從IE3朝向效能更佳的IE4發展。

富田電機總經理張金鋒表示,打從T牌電動車的電力系統製造商轉為零組件供應商之後,就覺悟不能依賴單一市場,必須分散布局,2008年推出自改的電動車,發展整車動力系統,2016年自創三機一體電力系統,以模組化產品吸引想要發展電動車的車廠採用;今年更成功研發七合一的產品。

有感於傳統車廠終將面臨轉型電動車,必需發展符合自家特殊需求的電力系統,富田很早就為打造ODM產線堆疊技術含金量,也因此啟動四年半前為日系車廠建ODM產線的合作計畫。技術能力也可更快被提升。

苗栗招商破億 打造未來電動車產業發展基地

2022年02月02日 16:45

記者黃孟珍/苗栗報導

隨著氣候加速暖化,交通工具訴求電動化以降低碳排放已成國際趨勢,全球電動車市場之發展將勢在必行。苗栗縣政府日前假銅鑼科學園區富田電機辦理「2021電動車產業趨勢交流會」,透過主題式的交流,聚焦苗栗縣電動車產業發展機會與潛力,於會中啟動產業聯盟平台,協助產業群聚鍊結與硏發競爭力。

副縣長鄧桂菊表示,汽車工業相關的傳統產業,已陸續轉向電動車產業領域發展。於銅科設廠的富田電機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最資深馬達供應商,在三義深耕40年的裕隆集團也與鴻海集團攜手進軍電動車產業,加上縣內還有多家電動車零組件廠商,都是苗栗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重要夥伴。

鄧桂菊指出,「電動車」與「半導體」、「粉末冶金」是縣內的三大亮點產業,縣府積極招商引資,前後成立「招商服務馬上辦中心」、「全栗招商服務站」、「A+招商服務團」,每一投資案由專員協助辦理,並在後疫情時代建立工作職缺資料庫,協助媒合人才,讓鄉親在家鄉謀職或轉職,就近投入職場。目前招商金額已破兆元,縣長徐耀昌帶領縣府團隊將持續以高效率打造友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廠商來苗栗發展。

台灣電動汽車馬達被全球認可 鴻海集團積極布局

王佳宜採訪報道 2022年02月10日 03:18AM

全球電動車市場成長可期。台灣的富田電機(FUKUTA)與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合作長達15年,成為特斯拉電動車「心臟」—馬達電機唯一供應商。目前鴻海集團也積極在電動車領域布局。

富田電機目前是電動車領導品牌特斯拉(Tesla)的動力馬達生產基地,每年供應超過 22 萬顆動力馬達給特斯拉。業界說,要是少了這顆「心臟」,特斯拉電動車就動不了。掌握關鍵技術的富田,堪稱為臺灣中小企業的隱形冠軍。

在2005年特斯拉成立兩年後到臺灣找廠商生產電動車馬達時,透過臺灣經濟部的牽線,富田總經理張金鋒接下訂單。按照特斯拉的規定,電動車馬達必須符合輕量化要求,不但容量密度須達一般工業馬達三倍以上,且要想辦法減輕重量。完全沒有製造汽車用馬達的經驗的張金鋒花了2年時間,將原本重達400公斤的馬達,奇跡般的成功減重成為不到60公斤的車用馬達,富田電機也因此成為特斯拉合作長達15年的元老級夥伴。

富田電機目前也是美國特斯拉公司唯一的電機供應商。

在台灣,早期富田電機生產馬達的規模並不是很大。富田電機創立於1988年,早期生產的馬達主要為鋼鐵、紡織等行業提供電機。在1993年,成為全台灣第一家投入變頻馬達開發的廠商。1997年,富田電機開發出台灣第一台交流感應伺服馬達,2005年才切入電動車動力馬達領域,不到10年,富田已成為台灣最大的電動車動力馬達供應商。

電動車馬達是接受電力能源後轉換成動力能源的電動機,電機是電動車的核心,電機的技術水平也就基本決定了車的性能。目前電動汽車使用的驅動電機主要分為三類:直流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感應電機。

據《經濟日報》報道,觀察全球電動馬達廠商,產業人士指出,主要大廠包括德國博世、法國法雷奧,以及從德國大陸集團分拆獨立的緯湃科技、美國博格華納旗下雷米、加拿大麥格納、日本電產、日本電裝等。

面對全球電動車馬達激烈競爭,台灣廠商仍占有一席之地,富田電機預估今年營收有望成長50%,目標超過新台幣15億元。

2019年開始,日本豐田通商株式會社以購買股票的方式對富田電機進行了資本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富田與日本車廠合作開發的動力系統是當前最新設計,新系統是油電混合動力,以便在汽車電量不足時可隨時補充電力,未來也很容易作爲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

據《美都新聞》報道,依據媒體統計,台灣至少有800家大大小小不同的企業提供全球各大電動車廠所需的各項軟硬體及技術。在這800家廠商中,甚至有過去完全沒接觸過汽車產業的業者。也正是因為電動車所需的技術及零件與傳統燃油車不完全相同,所以台灣為數眾多的科技業者得以跨足電動車產業。

各國許多車廠設計電動車時也紛紛採用台灣廠商的零組件。不管是傳統燃油汽車或是電動車,車上各種電子設備比例越來越高,這些設備中最關鍵的大腦——車用半導體晶片,更是必須仰賴台灣的半導體廠商生產。

半導體晶片生產大廠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3月18日宣布,與日本電產株式會社共同合作,為下世代電動車動力系統注入不可或缺的發展動能。

此外,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子公司日前決定,收購中國深圳恒驅電機63%股權,攻電動車馬達等,工業富聯電動車布局聚焦電驅電控、智慧車載及工業互聯網三大領域。

打造電動車發展重要基地 苗縣啟動產業聯盟平台

地方中心/苗栗報導 2021年12月31日·3 分鐘 (閱讀時間)

苗栗縣政府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以「產業聚落、永續經營」為主題,透過產官學研合作機制,強化產業競爭力。30日辦理「2021電動車產業趨勢交流會」,副縣長鄧桂菊啟動產業聯盟平台,期待聚焦苗栗縣電動車產業發展機會與潛力,提升產業群聚鍊結與硏發競爭力。

近年電動車產業市場因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快速變化,苗栗的汽車產業也已從傳統汽車製造業逐步轉型為智慧化、電動化發展的電動車製造業,尤其縣長徐耀昌上任以來,帶領縣府團隊以高效率打造廠商所需投資環境,吸引績優廠商到苗栗設廠,富田電機、聯嘉光電、艾姆勒車電等電動車指標大廠紛紛於苗栗設廠增加產能。

30日縣府於苗栗銅鑼科學園區富田電機辦理「2021電動車產業趨勢交流會」,促進跨業合作與技術交流,建構電動車供應鏈體系。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議長鍾東錦、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苗栗縣工業會理事長羅彬豪、國全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余俊賢、工商發展處長詹彩蘋共同啟動產業聯盟平台;縣議員黃芳椿、余文忠、鄭聚然等人也到場見證,期待銅鑼科學園區將成為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

副縣長鄧桂菊指出,全球公民重視碳排放問題,電動車必然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苗栗致力打造友善投資環境,其中富田電機更在台灣、國際上扮演電動車產業推展的重要角色,還有深耕苗栗多年的長春集團,提供半導體所需化工產品「鋰電池銅箔」更成功打入全球前5大鋰電池供應鏈,已是全球重要的電動車電池材料供應商之一,因此希望透過交流會,促成合作投資、建立長期策略聯盟,打造完整產業環境,帶動產業鏈群聚效應,創造商機,同時也希望企業鼓勵員工選擇苗栗定居,降低通勤,享受苗栗居住環境。

議長鍾東錦也提到,縣府團隊招商引資成果豐碩,期待電動車產業在苗栗擴大發展,在顧及環境品質的前提下,持續吸引優秀廠商投資苗栗,讓苗栗成為電動車故鄉,在世界發光發熱。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表示,電動車是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富田電機已整合電動車系統,目前也與日本百年車廠合作,但電動車產業不能靠單打獨鬥,需要將整個產業鏈發展出來才有競爭力,期待未來有機會跟全球競爭。

30日交流會聚焦探討苗栗未來產業發展趨勢,以及打造永續經營的產業聚落觀點,針對國際產業動態、苗栗電動車產業發展方向及後續精進作為,安排布局2050-從世界脈動探討臺灣電動車用鋰電池產業發展趨勢、苗栗電動車產業躍昇策略與機會、苗栗產業永續聯盟籌組機遇與挑戰3場主題講座,另以政府與產業對話專題討論,落實產官學研的鏈結機制、帶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優化、建構跨域新價;並安排媒合交流,促進合作機會,以帶動產業鏈群聚效應。

特斯拉電動車產業鏈成型 臺中躍要角

15:142021/12/21 中時新聞網 綜合報導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有助減少碳排的電動車已成全球趨勢,而把節能減碳、改善空汙視為重要施政目標的臺中市,就推出電動車3免政策,不只免收電動車牌照稅、燃料稅,更率全國之先,首推電動車停車及充電免費,讓臺中市的電動車主,每年可省下十多萬元開銷。除了電動車友善政策,臺中市更大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不少精密機械、工具機和零組件廠,都選在中部設廠,逐步升級整合成電動車產業鏈,像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最重要的電動馬達製造商富田,就從臺中起家,目前正在規劃,與日本百年車廠合作量產動力系統,而全球最大的車身壓鑄機製造商力勁機械,其中一座工具機生產基地也落腳臺中,同樣看準臺中在電動車產業鏈的優勢。

友善車主 臺中首推電動車三免政策

特斯拉純電汽車行駛安靜無聲,減少碳排,成為時下討論度最高車款,臺中市目前全市電動車超過2000輛,汽車充電站到110年底達到622座,數量為六都第一,再加上臺中市獨有的電動車3免,除了停車費,燃料稅和牌照稅也都能減免,替電動汽車主省下大筆費用。臺中市長盧秀燕也表示,109年臺中市電動汽車的汰換率、購買率,是六都第一名,其原因係充電站林立,對開電動車的人來講,到處都方便充電,故大大提升購買電動汽車意願。

工具機廠聚集臺中 有利電動車產業發展

不只友善電動車主,臺中市也大力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像是知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最重要的電動馬達就是由臺中起家的富田打造,其創辦人兼董事長張金鋒原本專做傳統工業馬達,2005年碰上特斯拉跨海來臺尋求合作,當時沒有其他企業願意接手,但熱中研發的張金峰,毫不猶豫接下挑戰,歷經兩、三年完全沒收入、狂燒錢的窘境,憑著不斷努力研發技術,後來被特斯拉視為全球策略夥伴,更打算攜手國內相關零組件產業走向國際。此外,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車身壓鑄機製造商力勁,其中一座生產基地也位在臺中。力勁機械市場部經理周宜青強調,工具機聚集地非常的密集,臺中也提供很多硬體設備上的資源。臺中市經發局副局長李逸安則表示,在中部工具機產業大概占了七成,臺中市是工具機產業的重要聚落,可為將來發展電動車產業,建構深厚的基礎。

與馬斯克牽手15年、打造電動車「心臟」!富田電機如何跨界造車、成特斯拉最資深供應商?

特斯拉上個月股價衝破800美元大關,讓馬斯克一舉拿下世界首富寶座,而這背後卻是有著台灣富田電機長達15年的協助,為特斯拉打造電動車的心臟——馬達。

占地300多公頃的竹科銅鑼科學園區,目前僅9家廠商進駐,開車進入園區一分鐘後,即可見到超大紅色招牌FUKUTA(富田電機),讓在冬天強風中顯得荒蕪的園區頓時鮮活起來。

富田電機廠區內設置兩排特斯拉(Tesla)充電站,立體流線形、現代感十足,一旁則是有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與蓊蓊鬱鬱的老樹緊鄰,現代文明與古意盎然交錯,意外地毫無違和感。這是富田電機FUKUTA第3座廠區–銅科廠區,也是公司未來成長主要來源,富田創辦人、總經理張金鋒環顧廠房四周,向採訪團隊侃侃而談他一手打造的電動車供應鏈重鎮。這位技術起家的總經理,透露創業這些年,跟「樹」特別有緣,當初為了要在這裡蓋工廠,還跟牧牛土地公「溝通」70分鐘才取得首肯,也奉祀旁邊守護的古樹。這股堅持態度恰好反映在張金鋒與特斯拉關係。當特斯拉股價衝破800美元大關,創辦人馬斯克身價立刻晉升為全球首富,資本市場認證電動車已蔚為風潮。

越過1萬多公里太平洋海域,來到台灣,成立33年的富田電機跟著一砲而紅,原因無他,富田剛邁入「而立」之年,卻有15年光陰跟特斯拉綁在一起,堪稱是最老的供應商,期間富田跟特斯拉不是一帆風順,是跌跌撞撞不放棄,才能走到今天。

特斯拉跨海找夥伴,台灣電動車馬達啟動

時間倒回2005年,草創僅2年的特斯拉跨海來台尋找供應商,透過經濟部的牽線,張金鋒毫不猶豫就接下訂單,他回憶著「那時候想著,只要讓車子會動就好,應該是很簡單」,儘管信心十足,但當時的富田在汽車領域是門外漢,更遑論電動車。

那時候富田創立已17年,接觸客戶為鋼鐵、造紙、橡塑膠與養殖業,所生產的是工業用馬達與動力系統,也就是說,在特斯拉找上門之前,富田沒有車廠客戶,也沒有相關接觸經驗。

台灣工業用馬達市場,向來是東元、大同為主,大廠資金多,富田無法用產能規模硬碰硬,只能改走 少量多樣 市場,15顆馬達可以開出6、7種規格,富田的經營模式,類似客製化接單。

也因為特斯拉草創期間,訂單少量特性,一家工業馬達廠與美商新創業,就此展開合作。

熬過2年零收入、被拖欠貨款,富田咬牙不放棄

然而,接下訂單才是考驗開始,張金鋒坦言,特斯拉開出規格要求,一顆馬達馬力180KW,重量要控制在60公斤,以往富田生產馬達隨便也要400公斤,一下子要減少逾8成,如何「減重」成為最大挑戰。

張金鋒抓著團隊,天天想著馬達如何減重,特斯拉則搭配數據分析,聘請材料專家研議解方,兩家公司全心投入,前後花了2年時間才做出第一顆馬達。

談起這段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張金鋒笑著說,「那2年都沒有收入耶,只能靠著本業工業馬達養。」

隨著Model S上市銷售,雙方的研發正式開花結果,緊接著進入下一車款Model X開發,雖然富田持續交貨,未料2014年傳出Model X油壓系統不穩定等因素延遲上市,新車無法銷售、貨款難收,富田跟著被拖累。

張金鋒回憶,那時候特斯拉客戶資金短缺,「 應收帳款delay,拖欠貨款與庫存,加計起來是富田當時資本額的4倍,相當驚人 」。

被問及是否萌生放棄特斯拉的念頭,張金鋒說,畢竟是合作已久的客戶,看著它(特斯拉)在茁壯,沒想過放棄,就是咬著牙煎熬地堅持下去,持續配合,一路走過來。

2015年9月Model X克服製造瓶頸,終於成功上市,富田有驚無險度過關卡,那年富田營收,首次越過新台幣10億元大關,特斯拉成為單一最大客戶。

基於長期合作關係,特斯拉今年改款訂單依舊下給富田。採訪當天,特斯拉品管工程師正好在廠區內緊盯新產能。張金鋒直言,今年營收有望成長50%,目標超過新台幣15億元,主要動能就是電動車市場。

回首與特斯拉合作逾10年心得,他說,當年公司主力客戶不是汽車業,特斯拉也不是車廠,卻湊在一起做電動車,「挑戰,才能逼著你去成長與進步。」

協助特斯拉站穩腳步,日本車廠也找上門來

辛苦「養」出全球最大電動車銷售品牌特斯拉,富田在車廠界頓時聲名大噪,雖然有特斯拉實績加持,但對其他車廠而言,富田是陌生的企業。

某天,一家日本車廠跑來談研發,開出來的規格是17KW、3公斤重的馬達,單一條件容易達標,兩個條件要同時滿足,卻是難上加難,張金鋒豪爽答應,事後才知道,原來日本車廠是在測試能耐與企圖心。

也因為富田的企圖心,張金鋒透露,這家日本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要全部交給我們做,算是很大膽!」目前力拚今年底量產日本客戶訂單。

張金鋒說,在燃油車時代,一台車核心關鍵零組件,多半是日本、歐洲、美國國外廠商供應; 隨著電動車世代來臨,富田布局動力系統,意味台廠也能將關鍵零組件回銷日本 。

他強調,台廠能夠進軍電動車領域,靠著是整合能力,目前光是富田生產的電動車動力系統,其零組件供應商就有5家上市櫃公司(齒輪、鋼材、控制器、煞車、驅動器),零組件是台灣製造業最強一環,只要上下整合,競爭力有望倍數發揮。

張金鋒更 預測2030年全球汽車市場,有20%至25%會是電動車 ,過去汽車是單顆引擎,電動車則是規劃雙顆馬達四輪驅動,動力系統市場會放大。

看好電動車這塊大餅,早在2年多前,張金鋒砸下逾新台幣20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興建占地2.5萬坪的廠區,可謂公司創立以來最大資本支出,比起豐工與豐州廠區3000坪,規模大上7倍,從整地、填地逐步堆疊廠區現在的樣貌。

此外,砸重金採購日本、德國採購的動力測試設備、動力平衡機等相關設備,1台要價至少1、2千萬元,才剛運至銅科廠區,等待裝上產線與實驗室。

富田目前實收資本額僅4億元,在銅科廠區最新建置生產線,光1條產線就高達3.5億元,比起工業馬達產線成本相差15倍之多,此時張金鋒願意大手筆投資,無疑是想抓住再次成長機會。

其實富田曾經錯失一次爆發性成長,前兩年Model 3熱銷,是特斯拉銷售以來寫下最亮麗成績,富田卻卡在產能有限,沒跟上動能。

有這個悶虧經驗,張金鋒不得不說,「 要接車廠訂單,就必須有規模 。」

很顯然,富田正在調整接單型態,過去專接少量多樣訂單,如今將擴大客戶群,朝向規模化生產。

或許就如同公司名字富田,取其名用意是抱持著,「 種田才會好額(台語,富有之意) 」的信念,套用在張金鋒當前策略,拚搏產能規模,才有機會站穩在電動車潮流的浪尖上。

全球最大電動車品牌「心臟」,富田電機成特斯拉最老供應商

作者 中央社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2 月 13 日 8:30 | 分類 零組件 , 電動車

占地 300 多公頃的竹科銅鑼科學園區,目前僅 9 家廠商進駐,開車進入園區一分鐘後,即可見到超大紅色招牌 FUKUTA(富田電機),讓在冬天強風中顯得荒蕪的園區頓時鮮活起來。

富田電機廠區內設置兩排特斯拉(Tesla)充電站,立體流線形、現代感十足,一旁則是有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與蓊蓊鬱鬱的老樹緊鄰,現代文明與古意盎然交錯,意外地毫無違和感。

這是富田電機 FUKUTA 第 3 座廠區——銅科廠區,也是公司未來成長主要來源,富田創辦人、總經理張金鋒環顧廠房四周,向中央社採訪團隊侃侃而談他一手打造的電動車供應鏈重鎮。這位技術起家的總經理,透露創業這些年,跟「樹」特別有緣,當初為了要在這裡蓋工廠,還跟牧牛土地公「溝通」70 分鐘才取得首肯,也奉祀旁邊守護的古樹。

這股堅持態度恰好反映在張金鋒與特斯拉關係。當特斯拉股價衝破 800 美元大關,創辦人馬斯克身價立刻晉升為全球首富,資本市場認證電動車已蔚為風潮。

越過 1 萬多公里太平洋海域,來到台灣,成立 33 年的富田電機跟著一砲而紅,原因無他,富田剛邁入「而立」之年,卻有 15 年光陰跟特斯拉綁在一起,堪稱是最老的供應商,期間富田跟特斯拉不是一帆風順,是跌跌撞撞不放棄,才能走到今天。

特斯拉跨海找夥伴  台灣電動車馬達啟動

時間倒回 2005 年,草創僅 2 年的特斯拉跨海來台尋找供應商,透過經濟部的牽線,張金鋒毫不猶豫就接下訂單,他回憶著「那時候想著,只要讓車子會動就好,應該是很簡單」,儘管信心十足,但當時的富田,在汽車領域是門外漢,更遑論電動車。

那時候富田創立已 17 年,接觸客戶為鋼鐵、造紙、橡塑膠與養殖業,所生產的是工業用馬達與動力系統,也就是說,在特斯拉找上門之前,富田沒有車廠客戶,也沒有相關接觸經驗。

台灣工業用馬達市場,向來是東元、大同為主,大廠資金多,富田無法用產能規模硬碰硬,只能改走少量多樣市場,15 顆馬達可以開出 6、7 種規格,富田的經營模式,類似客製化接單。

也因為特斯拉草創期間,訂單少量特性,一家工業馬達廠與美商新創業,就此展開合作。

曾有 2 年零收入又被拖欠貨款  富田咬牙不放棄

然而,接下訂單才是考驗開始,張金鋒坦言,特斯拉開出規格要求,一顆馬達馬力 180KW,重量要控制在 60 公斤,以往富田生產馬達隨便也要 400 公斤,一下子要減少逾 8 成,如何「減重」成為最大挑戰。

張金鋒抓著團隊,天天想著馬達如何減重,特斯拉則搭配數據分析,聘請材料專家研議解方,兩家公司全心投入,前後花了 2 年時間才做出第一顆馬達。

談起這段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張金鋒笑著說,「那 2 年都沒有收入耶,只能靠著本業工業馬達養…」。

隨著 Model S 上市銷售,雙方的研發正式開花結果,緊接著進入下一車款 Model X 開發,雖然富田持續交貨,未料 2014 年傳出 Model X 油壓系統不穩定等因素延遲上市,新車無法銷售、貨款難收,富田跟著被拖累。

張金鋒回憶,那時候特斯拉客戶資金短缺,「應收帳款 delay,拖欠貨款與庫存,加計起來是富田當時資本額的 4 倍,相當驚人」。

被問及是否萌生放棄特斯拉的念頭,張金鋒說,畢竟是合作已久的客戶,看著它(特斯拉)在茁壯,沒想過放棄,就是咬著牙煎熬地堅持下去,持續配合,一路走過來。

2015 年 9 月 Model X 克服製造瓶頸,終於成功上市,富田有驚無險度過關卡,那年富田營收,首次越過新台幣 10 億元大關,特斯拉成為單一最大客戶。

基於長期合作關係,特斯拉今年改款訂單依舊下給富田。採訪當天,特斯拉品管工程師正好在廠區內緊盯新產能。張金鋒直言,今年營收有望成長 50%,目標超過新台幣 15 億元,主要動能就是電動車市場。

回首與特斯拉合作逾 10 年心得,他說,當年公司主力客戶不是汽車業,特斯拉也不是車廠,卻湊在一起做電動車,「挑戰,才能逼著你去成長與進步」。

協助特斯拉站穩腳步  這天日本車廠突然來了

辛苦「養」出全球最大電動車銷售品牌特斯拉,富田在車廠界頓時聲名大噪,雖然有特斯拉實績加持,但對其他車廠而言,富田是陌生的企業。

某天,一家日本車廠跑來談研發,開出來的規格是 17KW、3 公斤重的馬達,單一條件容易達標,兩個條件要同時滿足,卻是難上加難,張金鋒豪爽答應,事後才知道,原來日本車廠是在測試能耐與企圖心。

也因為富田的企圖心,張金鋒透露,這家日本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要全部交給我們做,算是很大膽!」,目前力拚今年底量產日本客戶訂單。

張金鋒說,在燃油車時代,一台車核心關鍵零組件,多半是日本、歐洲、美國國外廠商供應;隨著電動車世代來臨,富田布局動力系統,意味台廠也能將關鍵零組件回銷日本。

他強調,台廠能夠進軍電動車領域,靠著是整合能力,目前光是富田生產的電動車動力系統,其零組件供應商就有 5 家上市櫃公司(齒輪、鋼材、控制器、煞車、驅動器),零組件是台灣製造業最強一環,只要上下整合,競爭力有望倍數發揮。

張金鋒更預測 2030 年全球汽車市場,有 20% 至 25% 會是電動車,過去汽車是單顆引擎,電動車則是規劃雙顆馬達四輪驅動,動力系統市場會放大。

看好電動車這塊大餅,早在 2 年多前,張金鋒砸下逾新台幣 20 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興建占地 2.5 萬坪的廠區,可謂公司創立以來最大資本支出,比起豐工與豐州廠區 3,000 坪,規模大上 7 倍,從整地、填地逐步堆疊廠區現在的樣貌。

此外,砸重金採購日本、德國採購的動力測試設備、動力平衡機等相關設備,1 台要價至少 1、2 千萬元,才剛運至銅科廠區,等待裝上產線與實驗室。

富田目前實收資本額僅 4 億元,在銅科廠區最新建置生產線,光 1 條產線就高達 3.5 億元,比起工業馬達產線成本相差 15 倍之多,此時張金鋒願意大手筆投資,無疑是想抓住再次成長機會。

其實富田曾經錯失一次爆發性成長,前兩年 Model 3 熱銷,是特斯拉銷售以來寫下最亮麗成績,富田卻卡在產能有限,沒跟上動能。

有這個悶虧經驗,張金鋒不得不說,「要接車廠訂單,就必須有規模」。

很顯然,富田正在調整接單型態,過去專接少量多樣訂單,如今將擴大客戶群,朝向規模化生產。

或許就如同公司名字富田,取其名用意是抱持著,「種田才會好野(台語)」的信念,套用在張金鋒當前策略,拚搏產能規模,才有機會站穩在電動車潮流的浪尖上。

(作者:潘羿菁、梁珮綺)

死忠兼換帖!特斯拉「心臟」的最重要供應商:富田電機

時間:2021-02-08 09:24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占地300多公頃的竹科銅鑼科學園區,目前僅9家廠商進駐,開車進入園區一分鐘後,即可見到超大紅色招牌FUKUTA(富田電機),讓在冬天強風中顯得荒蕪的園區頓時鮮活起來。

富田電機廠區內設置兩排特斯拉(Tesla)充電站,立體流線形、現代感十足,一旁則是有百年歷史的土地公廟與蓊蓊鬱鬱的老樹緊鄰,現代文明與古意盎然交錯,意外地毫無違和感。

這是富田電機FUKUTA第3座廠區-銅科廠區,也是公司未來成長主要來源,富田創辦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金鋒環顧廠房四周,向中央社採訪團隊侃侃而談他一手打造的電動車供應鏈重鎮。這位技術起家的總經理,透露創業這些年,跟「樹」特別有緣,當初為了要在這裡蓋工廠,還跟牧牛土地公「溝通」70分鐘才取得首肯,也奉祀旁邊守護的古樹。

這股堅持態度恰好反映在張金鋒與特斯拉關係。當特斯拉股價衝破800美元大關,創辦人馬斯克身價立刻晉升為全球首富,資本市場認證電動車已蔚為風潮。

越過1萬多公里太平洋海域,來到台灣,成立33年的富田電機跟著一炮而紅,原因無他,富田剛邁入「而立」之年,卻有15年光陰跟特斯拉綁在一起,堪稱是最老的供應商,期間富田跟特斯拉不是一帆風順,是跌跌撞撞不放棄,才能走到今天。

特斯拉跨海找夥伴 台灣電動車馬達啟動

時間倒回2005年,草創僅2年的特斯拉跨海來台尋找供應商,透過經濟部的牽線,張金鋒毫不猶豫就接下訂單,他回憶著「那時候想著,只要讓車子會動就好,應該是很簡單」,儘管信心十足,但當時的富田,在汽車領域是門外漢,更遑論電動車。

那時候富田創立已17年,接觸客戶為鋼鐵、造紙、橡塑膠與養殖業,所生產的是工業用馬達與動力系統,也就是說,在特斯拉找上門之前,富田沒有車廠客戶,也沒有相關接觸經驗。

台灣工業用馬達市場,向來是東元、大同為主,大廠資金多,富田無法用產能規模硬碰硬,只能改走少量多樣市場,15顆馬達可以開出6、7種規格,富田的經營模式,類似客製化接單。

也因為特斯拉草創期間,訂單少量特性,一家工業馬達廠與美商新創業,就此展開合作。

曾有2年零收入又被拖欠貨款  富田咬牙不放棄

然而,接下訂單才是考驗開始,張金鋒坦言,特斯拉開出規格要求,一顆馬達馬力180KW,重量要控制在60公斤,以往富田生產馬達隨便也要400公斤,一下子要減少逾8成,如何「減重」成為最大挑戰。

張金鋒抓著團隊,天天想著馬達如何減重,特斯拉則搭配數據分析,聘請材料專家研議解方,兩家公司全心投入,前後花了2年時間才做出第一顆馬達。

談起這段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張金鋒笑著說,「那2年都沒有收入耶,只能靠著本業工業馬達養…」。

隨著Model S上市銷售,雙方的研發正式開花結果,緊接著進入下一車款Model X開發,雖然富田持續交貨,未料2014年傳出Model X油壓系統不穩定等因素延遲上市,新車無法銷售、貨款難收,富田跟著被拖累。

張金鋒回憶,那時候特斯拉客戶資金短缺,「應收帳款delay,拖欠貨款與庫存,加計起來是富田當時資本額的4倍,相當驚人」。

被問及是否萌生放棄特斯拉的念頭,張金鋒說,畢竟是合作已久的客戶,看著它(特斯拉)在茁壯,沒想過放棄,就是咬著牙煎熬地堅持下去,持續配合,一路走過來。

2015年9月Model X克服製造瓶頸,終於成功上市,富田有驚無險度過關卡,那年富田營收,首次越過新台幣10億元大關,特斯拉成為單一最大客戶。

基於長期合作關係,特斯拉今年改款訂單依舊下給富田。採訪當天,特斯拉品管工程師正好在廠區內緊盯新產能。張金鋒直言,今年營收有望成長50%,目標超過新台幣15億元,主要動能就是電動車市場。

回首與特斯拉合作逾10年心得,他說,當年公司主力客戶不是汽車業,特斯拉也不是車廠,卻湊在一起做電動車,「挑戰,才能逼著你去成長與進步」。

協助特斯拉站穩腳步 這天日本車廠突然來了

辛苦「養」出全球最大電動車銷售品牌特斯拉,富田在車廠界頓時聲名大噪,雖然有特斯拉實績加持,但對其他車廠而言,富田是陌生的企業。

某天,一家日本車廠跑來談研發,開出來的規格是17KW、3公斤重的馬達,單一條件容易達標,兩個條件要同時滿足,卻是難上加難,張金鋒豪爽答應,事後才知道,原來日本車廠是在測試能耐與企圖心。

也因為富田的企圖心,張金鋒透露,這家日本車廠的電動車動力系統「要全部交給我們做,算是很大膽!」,目前力拚今年底量產日本客戶訂單。

張金鋒說,在燃油車時代,一台車核心關鍵零組件,多半是日本、歐洲、美國國外廠商供應;隨著電動車世代來臨,富田布局動力系統,意味台廠也能將關鍵零組件回銷日本。

他強調,台廠能夠進軍電動車領域,靠著是整合能力,目前光是富田生產的電動車動力系統,其零組件供應商就有5家上市櫃公司(齒輪、鋼材、控制器、煞車、驅動器),零組件是台灣製造業最強一環,只要上下整合,競爭力有望倍數發揮。

張金鋒更預測2030年全球汽車市場,有20%至25%會是電動車,過去汽車是單顆引擎,電動車則是規劃雙顆馬達四輪驅動,動力系統市場會放大。

看好電動車這塊大餅,早在2年多前,張金鋒砸下逾新台幣20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興建占地2.5萬坪的廠區,可謂公司創立以來最大資本支出,比起豐工與豐州廠區3000坪,規模大上7倍,從整地、填地逐步堆疊廠區現在的樣貌。

此外,砸重金採購日本、德國採購的動力測試設備、動力平衡機等相關設備,1台要價至少1、2千萬元,才剛運至銅科廠區,等待裝上產線與實驗室。

富田目前實收資本額僅4億元,在銅科廠區最新建置生產線,光1條產線就高達3.5億元,比起工業馬達產線成本相差15倍之多,此時張金鋒願意大手筆投資,無疑是想抓住再次成長機會。

其實富田曾經錯失一次爆發性成長,前兩年Model 3熱銷,是特斯拉銷售以來寫下最亮麗成績,富田卻卡在產能有限,沒跟上動能。

有這個悶虧經驗,張金鋒不得不說,「要接車廠訂單,就必須有規模」。

很顯然,富田正在調整接單型態,過去專接少量多樣訂單,如今將擴大客戶群,朝向規模化生產。

或許就如同公司名字富田,取其名用意是抱持著,「種田才會好野(台語)」的信念,套用在張金鋒當前策略,拚搏產能規模,才有機會站穩在電動車潮流的浪尖上。

中市SBIR挹注廠商研發動能 創造逾28億產值

09:112021/10/03 中時 陳世宗

提攜中小企業創新研發,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積極推動地方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地方型SBIR)。經發局長張峯源說,自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已結合中央資源投入逾5600萬元補助經費,成功協助75家業者研發升級,創造600人以上就業人數,引領後廠創新轉型帶動產值逾28億元。

「產業蓬勃的不老秘訣,就是不斷創新研發!」張峯源表示,隨著網路科技快速發展,加上疫情影響,廠商投入研發腳步越來越積極,市府SBIR創新研發申請案件大幅成長,今年更翻倍達205案。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結果,市府108、109年SBIR挹注可為總體經濟帶來28億6580萬元的產值,訂單活動創造GDP為9億5650萬元,同時帶來 676人次就業需求。

張峯源說,整體來看近兩年SBIR補助成效,平均投入每1元的補助支出可為總體經濟帶來52元的成長,經濟槓桿效果相當顯著,台中市SBIR協助青、新創公司在創業早期將創意轉化為商機,降低因資金、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性所造成風險,其中如岳揚智控、富田電機、盈錫精密等多家廠商,均已成國際大廠、卓越中堅企業代表,在產業佔有一席之地,鼓勵企業應懂得如何善用政府資源,成為成長利器。

經發局指出,岳揚智控(股)公司成立於106年,透過108年地方型SBIR補助,開發自動車載鏡頭雜閃光檢測設備搶佔國際市場,經市府輔導於去年登上創櫃板,邁入資本市場,持續以人工智慧跟機器視覺軟體的技術作為發展核心,陸續獲得美商康寧與緯創資通等國際大廠AOI檢測設備訂單。董事長洪忠岳也以創業前輩的身分,鼓勵創業者善用市府輔導資源,並感謝市府一路陪伴,逐步擴大營運利基,成為以AI&AOI技術協助客戶實現工業4.0智慧製造的科技新創。

富田電機(股)公司為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廠商,101年度SBIR計畫開發具備網路遠端監控的智慧型綠能充電站,更與特斯拉合作生產電動車馬達高達15年,堪稱是最老的供應商,吸引各大車廠上門尋求合作,富田透過完整的供應鏈體系,整合上下游,全力向電動車市場邁進。

盈錫精密工業(股)公司穩居全球前3大精密固鎖螺帽專業研發製造廠,看準未來產業朝向少量多樣高精度發展,透過104年度SBIR研發專為主軸用精密螺帽設計的軸向力感測器,測量精密螺帽在鎖緊時,施予扭力後會有多少軸向力施壓在被鎖物上,更導入智慧系統轉向智慧工廠生產,建置全球唯一的「精密螺帽檢測暨精密量測實驗室」提供高品質、準交期、優價值的研發與製造服務,讓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佔有一席之地。

電動車最新材料製程 富田成功開發

台灣最早投入電動車動力心臟並打入國際大車廠供應鏈的富田電機,去(2020)年銅鑼廠區二期土建加設備投資20億元、10月開始規畫廠房智慧自動化製程及設備導入,一度傳出是要迎接日本大車廠的訂單。2021年元旦,富田董座張金鋒受訪解釋疑團,指對象並非日本三大車廠,而是一家中型車廠。

張金鋒表示,富田與該日本車廠合作,僅一個動力系統項目日方就砸約10億元新台幣,研發測試將會經過五個階段,預計今年12月面市,富田9月開始量產。為此專案富田則投入近70人的專門團隊,並帶動台灣的相關供應鏈,僅第二階供應商就有五家上市公司入列;日本車廠對富田第二階、第三階的供應商擁有管理資格,產品一概需要經過車廠認證,因此日方也準備派員常駐富田廠區。

富田銅科廠第二期僅設備則已投資3億5千萬元新台幣,以新製程、新技術、新設備進行規劃,並設立戰情室,加入人工智慧、MES系統,人力方面也增加將近十倍,以確保通關日本車廠的嚴苛產線認證。

在提供T廠電動車新系統需求方面,富田開始以台灣在地新材料導入最新製程,取代日本模內膠合的專利技術,也是目前全球電動車最新的材料製程。張金鋒說,「除日本外,其他國家還很少見,而日本也是首度將此材料運用在電動車上」。富田的專利技術在於「同樣的體積之下,整個動力系統的堆疊力更為扎實」,現已有兩個機種完成認證,未來有望引領全球。

富田雖然從家族企業蛻變為股東制,但表明不以上市為目標,張金鋒希望順勢而為、做好目前的工作,「當時跟電動車T廠合作,就因為廠區不夠大,T廠才外求,非常可惜」,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將銅科廠的效益發揮至最大化。

富田電機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動力系統改款的影響,儘管業績仍有3%~5%微幅成長,但不如預期。

張金鋒說,預計今(2021)年的產量會增加,除了新車種會量產,也將拿下T牌上海廠訂單,粗計今年可以拿到40至50萬套訂單,比去(2020)年至少雙倍增長。而富田的傳統馬達也正好面臨周期性的改款,訂單量數呈合理遞減,更利於庫存管理,2021年會加快研發更精進的馬達,承接新款訂單。

迎電動車全盛期 富田有信心

04:102021/02/03 工商時報

電動車發展速度超乎預期,2021年預估市場總量成長超過30%以上,突破300萬輛。以富田電機為首的汽車供應鏈聯盟鴨子划水、不斷前進,富田董座張金鋒認為2025年將進入電動車的全盛期,未來二、三年如果傳統車廠沒有好好思考車聯網、物聯網、自駕、安全系統的升級問題,小廠慢慢會消失、被IT產業取代。

2020年的疫情以及低油價,並未拖累電動車市場發展,張金鋒表示,今年電動車市場還是會成長40%~50%,5G、6G、自駕、車聯網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未來三年中國很多車電系統都用華為,特斯拉的系統就是Google,包括蘋果預計2024年發表自駕車要上路,各家都是上控於雲端」,智慧電動車無疑是5G與綠能世代的典範產物。

富田電動車馬達技術受到日本車廠青睞,曾為日本車廠做樣版,日廠只提供汽車底盤及電池,由富田製成整車,包括動力系統、電池充電系統等,2020年3月已運回日本做測試,證明台灣在電動車市場有絕對的競爭力。張金鋒指出,「拜時機好所賜,這幾年台灣在車用電子的產能直直升,唯獨欠缺的是功率晶體,這部分若能好好努力,台灣下一個產業鏈就會落在電動車無疑」。

就電動車的動力系統,現在美國T廠一部電動車動輒二、三套,未來需求不可限量。他直言,目前富田一年供應產能至少是20萬台,還不涵蓋德國幾個大廠的需求,另再加上未來日本車廠預估達3、40億元的訂單(幾萬輛車)就可達標。「富田在銅科的廠區不算小,這些需求加總產能綽綽有餘」。

放眼金牛年景氣,張金鋒認為,疫情對全球影響很大,民生所需的吃、用總是要回歸;各行各業的產銷生態雖然明顯被改變,但景氣不會比去年差。「今年台灣助力腳踏車從年銷售30萬台到破百萬,實屬意外,估計會改變未來的交通思維,尤其是在歐美國家」。助力腳踏車當中的250瓦動力系統,富田的售價約新台幣1萬多元,2021年會提供電動腳踏車馬達的新版本。

另外,政府有心推動國內智慧電動巴士產業,估計2030年所有巴士都要電動化,包括市區公車、偏鄉客運、高速公路客運等,總量約12,000至13,000輛。張金鋒說,電動電能、ICT、智慧科技等皆為台灣產業強項,富田也很有心參與,希望業者能達成共識,未來兩年將可看到電動大巴在地化成果。

前瞻建設 台商設廠 國產營運續攀高峰

2020年12月8日·4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政府前瞻建設發酵下,台商回流力道強勁,眾多冠軍企業回台紮根,在全台各科學園區與工業園區積極實質建廠,國產建材實業(2504)表示,今年營運未受新冠疫情影響,反而大發利市,今年前3季每股盈餘繳出1.31元的好成績,明年混凝土需求暢旺,且推動土地開發案,營收與獲利將亮麗可期。

國產建材實業7日召開法說會,公司表示,擁有業界最多的全台28個預拌混凝土廠,總產能至少達650萬立方米,不僅能靈活調度、相互支援,還具備高供應能力,能在短時間大量澆築大型科技廠房與指標建案,獲得9成的回流大廠指定使用高端混凝土,不僅讓國產建材創下連續10多個月營運與營利高成長記錄,同時庫存訂單的能見度也已經看到2022年。
另外,國產建材實業位於東區門戶計畫軸心的南港廠大型開發案,已經在走都更權變計畫的最後程序,預計在短期內通過該計畫後,即將展開實質的建設進程,初估總開發樓地板面積6萬2000坪中,國產將取得4萬6000坪,可自用作為營運總部與處份,具體計畫將逐漸成形。
國產建材實業第3季財報顯示,營收與獲利持續創新高,其中第3季合併營收為47.07億元,稅後淨利達到7.38億元,為去年同期2.53億元的2.92倍;累計今年前3季稅後淨利達18.07億元,不僅是去年同期6.31億元的2.86倍,而且也超越去年全年稅後淨利的11.86億元,加上今年前3季的每股盈餘1.31元,也已超出去年整年度的0.8元,雙雙創下歷年的新高紀錄。
國產建材實業指出,近年來由於台商回流前仆後繼,本土與外商科技大廠也不斷在全台各科學園區展開實質設廠,產業的群聚效應逐漸迅速發酵中,加上政府前幾年推動的8年8000億元前瞻建設計畫,已經鋪好產業成長的引擎,讓房市不但恢復元氣,更展開蓬勃的成長態勢,所以扮演混凝土銷量領先指標的建照核發數量,也來到近10年的新高記錄,而且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所核發的數量已遠遠比2017年整年成長了39%。
國產建材實業強調,國產建材營運除了有上述「量能」的表現外,營建產業的暢旺,也讓混凝土價格維持在合理利潤的高檔,根據政府的營造工程物價指數顯示,指數已經來到129.3,比2年前的105.1高出甚多,扮演混凝土售價的該指數,目前還持續往上走,反映出混凝土產業未來不僅有量、還有合理的價格與利潤。如此產業健全,便可以杜絕削價競爭,更能確保僅佔營建成本不到一成的混凝土品質,加上國產安心建材履歷的持續推廣,進而奠定全台普遍的建築結構安全。
國產建材實業表示,由於台商回流實質建廠、全台高端廠辦混凝土強烈需求,加上國產建材近10多年,力行的國產安心建材履歷等差異化、與擇優出貨等策略奏效,讓單價與毛利雙高的高端混凝土出貨量不斷大幅增加,而且該庫存訂單能見度,根據國產建材建置的ERP與科技大數據系統顯示,庫存訂單能見度已經來到2022年,所以展望國產建材未來幾年,無論是營收或是獲利,都會有相當亮眼的表現。
國產建材實業說明,由於台商回流力道強勁,眾多冠軍企業持續回台紮根,國產建材擁有業界最多的全台28個預拌混凝土廠,而且持續根據營運策略需求,持續規劃新增廠區,能讓調度更靈活、高供應協同作業能力達到最大化,充分滿足科技大廠與時間賽跑的迫切建廠需求,所以目前已經獲得9成的回流台商與科技大廠指定使用,包括台積電南科、竹科研發中心、寶山二期、大立光、華邦電路竹廠、力晶科技銅鑼廠、台達電、宏達電、廣達電腦、和碩、群創光電、富田電機、國巨電子以及美商科技品牌等數十家,龐大的建廠剛性需求,也帶動了國產建材實業的業績成長。
國產建材實業強調,未來在電子大廠群聚效應的帶領下,台商回流會如鮭魚潮般前仆後繼,這些重大投資一旦形成龐大的房建與商建規模,更會帶動全台各重劃區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前瞻基礎建設推動加快、容積獎勵催化都更危老重建,上述都會讓未來高端混凝土的需求,一季比一季更為強烈。還有國產建材實業位於東區門戶計畫軸心的南港廠大型開發案,已經在走都更權變計畫的最後程序,預計在短期內通過後,立即展開實質的建設進程。所以,展望國產建材實業未來的營運,是可以非常樂觀期待的。(自立電子報2020/12/7)

苗栗就業中心18日現場徵才 22家提供900多個就業機會

2020-11-16 07:43 聯合報 / 記者范榮達/苗栗即時報導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11月18日上午9點到下午1點,在苗栗市中山路558號苗栗就業中心辦理現場徵才活動,全家便利商店等22家廠商提供超過900個職缺,找工作或轉換工作民眾可多多利用。

苗栗就業中心表示,18日現場徵才包括友達光電、聯華電子、欣興電子、智邦科技、群創光電、富田電機等22家,其中,新興電子、智邦科技及友達光電大舉徵才,都開出上百個職缺,主要客戶為特斯拉汽車的電動車動力馬達廠商富田電機,徵求專科以上機械維護工業工程相關人才,協助新產品市場及導入量產等工作。

另,聯府塑膠、達邁科技、信邦電子、太平洋醫材等苗栗在地廠商,釋出作業員、技術員、生產工程師、開發工程師等職缺,有興趣的民眾可多加把握機會。

苗栗就業中心指出,勞動部為協助青年就業,年滿15至29歲的108學年度應屆畢業生納入「特定行業就業獎勵」適用對象,鼓勵青年投入特定製造業及照顧服務業工作,另為充實營造業人力,紓緩營造業缺工情形,施行「鼓勵失業勞工受僱營造業工作試辦計畫」,失業滿30天以上、非自願離職,或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評估的失業勞工從事營造業工作,受僱者最高均給予10.8萬元就業獎勵津。

更多桃竹苗地區徵才活動、職訓課程、就業資訊可上台灣就業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賈桃樂(JobTaole)臉書粉絲團,或撥打24小時免付費專線0800777888洽詢。

特斯拉連續5季獲利 概念股早盤走堅

2020-10-22 09:45中央社 記者鍾榮峰台北22日電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第3季續獲利,是連續5個季度獲利,預估今年交車量50萬輛目標不變,營業利益持續成長,台股特斯拉概念股早盤走勢堅挺。

特斯拉公布今年第3季財報,當季營收87.71億美元,季增45%,年增39%,毛利率23.5%,季增253個基點,年增462個基點,若以GAAP計算,當季稅後淨利3.31億美元,季增218%,年增131%,當季每股純益0.27美元,優於第2季每股0.1美元。

從產能來看,第3季特斯拉Model S/X產能達到1萬6992輛,季增169%,Model 3/Y產能達到12萬8044輛,季增69%,年增60%。從交車量來看,第3季整體交車量約13萬9593輛,其中Model 3/Y交車量達12萬4318輛,季增55%,年增56%。

在中國上海廠產能,特斯拉指出,上海廠Model 3產能已經增加到每年25萬輛。

台廠包括富田電機、和大、世德、貿聯-KY、台達電、群創、乙盛-KY、建準、和勤精機、智伸科等,持續切入特斯拉供應鏈。

和大早盤走堅,股價最高來到新台幣92.8元,漲1.31%,世德最高來到55.9元,漲3.51%,貿聯-KY最高來到222元,小漲0.9%,和勤最高來到41.05元,漲1.35%,智伸科最高來到178.5元,漲1.42%。

市場人士指出,和大透過供應電動車減速齒輪箱關鍵零配件,切入特斯拉供應鏈,相關零配件先送到美國進行組裝,組裝完成後再送往中國上海廠。

此外貿聯-KY供應特斯拉電源管理線束和充電裝置。智伸科透過併購旭申國際100%股權,切入特斯拉供應鏈。和勤精機供應繼電器基座給特斯拉電動車。

富田電機逆轉汽車產業供銷的實現

廣編企劃 2020.08.20

長期以來,台灣廠商在全球汽車製造業中,多半扮演提供關鍵零組件的角色,但隨著富田電機在15年前與美國電動車大廠並肩研發車用馬達以來,整合產業鏈輸出全套動力系統的願景,已在富田的生產線上蓄勢待發。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汽車產業,因消費需求滑落及生產線斷裂,傳統車廠幾乎皆萎縮百分之四十以上,而美國電動車大廠的股價卻逆勢上揚,一舉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但誰能想到在15年前,根本找不到願意為品牌開發電動車用馬達的廠商,直到找上了富田電機。

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表示,在2005年,電動車是個橫空出世的嶄新概念,美國新創品牌遍訪各國,都找不到廠家願意為沒有明確市場的創意,投入電動車用馬達的研發,而專精伺服馬達製造的富田電機,本就以少量生產客製化產品起家,張金鋒秉持著「沒有少量就沒有大量機會」的經營理念,投入這項未來產品的研發。

電動車速超越燃油車的關鍵

對移動工具來說,性能與動力攸關市場接受度,為了破除消費者對電動車速度不如燃油車的疑慮,富田在馬達研發上下足功夫。張金鋒表示,伺服馬達以變頻為主,啟動時所產生的突波,容易燒壞馬達內部纏繞的漆包線造成短路,因此必須採用抗突波漆包線阻絕問題發生。

再者,電動車用馬達發動後溫度快速上升,會破壞漆包線的絕緣層,與富田合作超過30年,且是張金鋒唯一指定選用的漆包線品牌大亞,為此研發出耐溫程度高達240℃的低介電漆包線,縱使在惡劣環境下,其物理、化學或電器特性仍能維持在極佳狀態,因此可用於消防與航太設備;而這項已行銷全球的產品,正是富田讓電動車速能超越燃油車的關鍵。

汽車產業組國家隊更具優勢

眼看著電動車成為市場新寵兒,日歐美系車廠紛紛找上門來合作,但張金鋒坦言,這些傳統大廠包袱太重,即便想急起直追也經常受制於固有思維和製造習慣,如何協助傳統車廠突破既有框架,反而比技術問題更耗費張金鋒的心力。

而當傳統車廠還在起步階段,富田已站穩腳跟,並以領先全球的製造經驗整合本地的汽車產業鏈,打造台灣第一條電動車用智慧動力系統的組裝產線,預計明年開始量產;張金鋒也期待未來能組成國家隊,讓台灣的汽車產業從打造關鍵零組件的角色,升級至智慧動力系統整合與輸出的位階。

未上市股人氣王!台灣電動車國家隊領頭羊 富田電機啟動IPO

很多投資人想買富田電機的股票,但真的很難買到,因為這家公司根本連公開發行也沒有。不過,頭上頂著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廠合作夥伴、電動車國家隊的光環,在未上市盤商間每天都有數十張交易量,已堪稱是未上市股票中的超級人氣股。

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對於市場資金的追捧,態度卻和一般樂於在市場上募集資金的企業不太一樣,「有幾件事讓我們覺得很奇怪,股票沒有上市,股價最高卻將近300元;我們的股東戶號已經編碼超過1000號,而且員工以外的散戶,占比超過20%。」

富田成立以來,只在2014年進行過一次現金增資,開放2000張員工認股,參與的同仁不到200名,此後張金鋒家族雖然分次釋出部分股權給少數法人股東,但流通在外的股票仍十分有限。這些非員工的散戶是怎麼買到股票的?令張金鋒百思不得其解,也為此深感壓力。2020年隨著美國特斯拉(Tesla)拿下全球第一大市值車廠的寶座,「富田股票何時才會上市櫃?」又成為市場話題。「富田可以說從現在開始,才具備談IPO(首次公開發行)這件事的基本條件。」張金鋒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首度談到股票公開發行的可能;其後的富田股東常會上,張金鋒也第一次鬆口向股東釋出啟動IPO規畫的訊息,並透露已由凱基證券展開相關先期作業。

32年前張金鋒和兄姊們集資500萬元成立富田,當時只是一家位在台中神岡豐州工商區旁、占地1200坪的一般馬達廠。但張金鋒其實一直很熱中研發,富田在1993年,就是國內第一家投入變頻馬達開發的廠商,1997年開發出國內第一台交流感應伺服馬達。

因為這個產品,富田得到工業局主導性新產品研發的補助,甚至還拿到台灣精品標誌,對一家當時資本額還沒破億元的小企業來說,是不得了的紀錄。不過,真正讓富田轉骨的關鍵,是2006年在經濟部的牽線下,參與了美國電動車大廠的全電式電動跑車專用馬達開發計畫,隔年還拿下了量產訂單,成為該廠的電動馬達全球唯一供應商。這家馬達小廠因此聲名大譟,但也開始引來外界不斷試探入股的機會,讓這個家族企業面臨其他的挑戰。

雖然公司的營運都由張金鋒主導,但富田的原始股東只有張金鋒和五位哥哥姊姊,身為老么的張金鋒,很難整合兄姊對於釋股的意見。

2014年時,富田在中國生產電機定轉子的上游供應廠—在深圳A股掛牌的信質電機,公告將於每股72元入股富田近20%,引發軒然大波,即使該案完全符合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的各項條件,最終仍硬是被經濟部投審會以「電動車關鍵技術恐外流中國」為由擋下。

交易沒成,富田仍按原定計畫進行增資,由供應富田電磁鋼片的中鋼承接這近兩成的股權,中鋼甚至還說服張金鋒的兄姊,以信質出價的6成左右價格,出售手中股票,輕鬆把持股拉高至近25%,並由子公司中盈投資在富田董事會中一口氣拿下兩席董事。

銅鑼新廠 AI產線將上陣

雖然在此之前,富田和中鋼已經有多年的合作基礎,但兩者間資本額4億元和1500億元、家族企業和公股事業的體質差距,讓雙方花了相當一段時間磨合,不合之說甚至曾經鬧上過媒體版面。但相較之下,這段時間業務蒸蒸日上,富田兩座合計3000坪的老廠早已不敷使用,擴產勢在必行,卻找不到適合的土地,對張金鋒來說才是最頭痛的問題。

從屏南工業區到中科、台中精機園區,最後張金鋒決定新廠落腳於竹科銅鑼園區。銅鑼新廠一期工程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在2018年6月完工投產,剛好歡慶富田成立30周年;二期緊接著在當年底動土,預計在2021年中投產,兩期土地加建物投資合計至少25億元,廠房面積增至2萬坪。目前銅鑼廠一期以永磁馬達、感應馬達為主,目前年產能達50萬套,而該廠最大年產能可達200萬套。二期則是全台灣首條車用馬達、驅動器、控制器三合一模組產線,年產能可達100萬套,原訂於今年上半年開始的設備安裝工程,因疫情延後至下半年開始,將是國內馬達業界最先進的AI智慧產線。張金鋒透露,就是因為沒有多餘產能,讓富田雖然3年前參與了美國T廠第3款市售電動車的前期開發,最終卻沒有拿到量產訂單,也錯失了與原廠一同爆發成長的機會。因此富田在2018年創下年營收14億元的高峰後,2019年沒能延續成長曲線,營收年減約37%;又為建廠、開發新產品等仍持續投入資源,讓2019年的股利也縮水,每股僅配發1.3元現金。

產業前景好 集團搶入股

但這段期間投石問路的其他國際車廠,以及投資法人都有增無減,市場上有關富田電機即將掛牌上櫃的傳言也沒斷過。富田的電動車事業不但擴及環保車,更先後拿下日本大廠大客車及電動車訂單,另外也有歐洲及中國車廠入列客戶名單。

在「盛情難卻」下,張金鋒陸續引進了開發金集團、中信金集團,以及大亞電纜等股東,但持股都不高。2019年3月,日本豐田通商也宣布入股富田電機,雖然未公告相關細節,據悉,豐田通商是自中盈投資手中,以均價約130元取得富田約5%的股權,讓中盈因此大賺了一筆。

產能擴增後,富田已確定將重返美國T廠供應鏈,不過張金鋒強調,富田對於該廠的態度是「不主動、不拒絕」,因為美商總是比較現實,而且台灣的電動車產業鏈已經愈來愈國際化,不能也不必光靠這一家大廠。

加上疫情衝擊後,世界各國政府的紓困振興都朝電動車補助加大力道,電動車產業前景持續看好,業界分析,明年新廠投產後的富田,確實可期待有一番不一樣的風貌。

台商持續回台投資 3大方案累計破新台幣一兆元

日前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再通過7家投資案,總計規模新台幣145億元,累計三大方案投資金額,已來到約1兆36億元。經濟部預計,今年有3千3百億元投資到位,可為GDP貢獻1.7個百分點,對台灣供應鏈來說,也有補弱增強效果。

不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台商持續回台投資,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14號再通過包括華邦電子、希華晶體科技、新代科技、日揚科技等4家台商回流案,以及達興材料、禾伸堂、富田電機等3家根留台灣廠商申請投資案,共帶來新台幣145億元投資,累計三大方案投資來到約1兆36億元。後續還有超過50個案子待審,也會確保這些投資案在2到3年內加速落實。

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執行長張銘斌向公視透露,「電子相關的部分占了7成,我們在智慧化製造這一塊,我們剛好台灣在工具機的方面有一個完整的聚落,然後我們在這些工程師的這邊的人力的供給也非常充裕。」

經濟部表示,去年1月開始實施台商回台,7月開始有根留台灣及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在未滿1年半時間,三大投資方案就突破兆元,預計今年要有3,300億元投資到位,可為GDP貢獻1.7個百分點,對台灣供應鏈來說,也有補弱增強效果。

台經院景氣中心副主任邱達生認為,台商加速回台投資確實在短期內有挹注經濟成長的效果,但由於歐美是亞洲生產基地主要出口市場,如果這個終端消費市場萎縮,對國內仰賴出口的中小企業來說還是可能會受到衝擊。

台積電竹南建廠 產業群聚成形

苗栗縣長徐耀昌招商引資不輟,企業擴廠帶來的就業機會及周邊效應展現,工商處統計,近1年新進投資設廠預計可創造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備受關注的台積電竹南先進封測廠建廠計畫,也已在今年初通過建廠環評,周邊相關下游產業群聚陸續於竹南科學園區形成。

台積電將在竹南鎮大埔都市計畫園區事業專用區,新建先進封測廠,投資金額約3032億元,預計增加就業人口2500人,工商處指出,該建廠計畫已於2月26日通過環評,不過受《都市計畫法》規定,台積電必須先完成一定面積綠化植栽。

同樣受到鄉親關注的半導體大廠力積電,在銅鑼科學園區擴廠計畫,建廠工程也已發包,預計今年動工,投資金額約2780億,增加就業人口約2700人,副處長吳俊賢表示,帶來周邊效應不只下游產業群聚,也能刺激當地消費及發展。

另包括製作快閃記憶體的群聯電子總部設於竹南廣源科技園區,斥資14億元擴建5期廠房研發中心。富田電機、力盛紙業、仁親銅導體、望隼科技、旭宏金屬等將於今年陸續完工量產。

唱旺電動車,富田電機加碼投產

富田與電動車T牌大廠的合作經驗,受到日本車廠青睞,2018年受委託開發兩輛大巴士低底盤,日方交付汽車底盤,由富田負責開發組裝零組件改為純電車,此案已經在2019年驗收拍板,甚具指標性。

究其勝出原因,董事長張金鋒指目前富田最大的優勢應該在打樣部分。富田專精的工業用馬達,擅長的就是多樣少量製造模式,且便宜又有效率,這是美國T廠之所以有許多機種都習慣找富田打樣,以及促成日本大巴合作的原因;而富田屬意的則是爭取打樣後的量產訂單。

之前銅鑼一廠做出矽鋼片核心,正是車用馬達的關鍵零組件之一,這部分已在中國銷售,現在要增加其附加價值,爭取整個馬達由富田組裝。目前已獲得日本車廠認同、符合對方需求,就可望直接導入量產。

因此,即便傳產業遭遇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連續打擊,富田電機在此艱困時刻,仍不斷投資新廠建設。銅鑼廠區二期計畫土建加設備計劃投資20億元,預定2021年完工,將建構全台灣第一條最具規模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線,配合三機一體的動力系統量產,為迎接車廠訂單做好準備。

在經濟低迷時期卻做如此大規模投資,張金鋒坦白說,這是相當大的賭注,但是也剛好有這個機會、有這個能力,可謂因緣際會,他希望乘勢將台灣的傳產業行銷國際。藉由富田所接的訂單,將產業鏈設立好,假設一個動力系統要價4000美元,一年若有5萬套量產,就是大約60億元新臺幣的生意。

值得注意的是,富田與日本車廠合作開發的動力系統是當前最新設計,新系統是油電混合動力,以便在汽車電池電量不足時可隨時補充電力,未來也很容易做為純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富田著眼的是將該車廠大中小型電動車系列的動力系統連帶組裝全部拿下。

目前富田豐洲廠及銅鑼廠一期的產線建制,是以生產工業用傳統馬達為主,為多樣少量的產線。銅鑼廠二期新產線將專門用於組裝車用馬達,規畫以量產為主。兩種生產工廠的管理模式、客戶型態、品保系統皆截然不同。

張金鋒指出,車廠的規格比較高,所以銅鑼二廠要配合客戶端,達到國際檢驗標準。在日本大巴合作案的打樣階段日廠已提出要求,初步的廠驗評估也已通過,接下來日廠會繼續派人來協助銅鑼二廠建立品保系統,取得IATF16949的認證。此外,因應人工短缺問題,富田新廠將導入智慧化,包括自動化、可視化、資訊化的TurnKey設備建置;未來車廠可以連線富田二廠管理中心,經由資訊傳送就能直接取得對車廠一清二楚的運作情形。

Tesla馬達供應商富田電機新廠落成 小蔡低調出席

取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Model S及Model
X車款所有電動車動力馬達訂單的富田電機,位於新竹科學園區銅鑼基地的一期新廠今天舉辦落成典禮,蔡英文總統也低調出席恭賀。

富田電機以製造馬達起家,由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金鋒於30年前在台中神岡創立。富田投資15億元,於新竹科學園區銅鑼基地設置新廠房,富田預估,新廠總產能可達200萬顆電動車動力馬達,將是國內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基地。

張金鋒於去年底宣布,富田已獲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Model S及Model
X車款所有電動車動力馬達訂單;今天落成的新廠,將供應特斯拉等國際廠商所需。

蔡英文、經濟部長沈榮津、科管局長王永壯及苗栗縣長徐耀昌等人都出席恭賀。出席的苗栗縣政府人員說,富田的銅科一廠,預計可提供300多個工作機會;此外,富田正籌備於銅科投資興建二廠。

富田電機慶30歲 冠蓋雲集

富田電機日前舉辦30周年慶暨銅鑼科學園新廠一期啟用典禮,蔡總統及經濟部部長沈榮津、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竹科管理局局長王永壯、TESLA台灣區總監范菁怡皆到場致賀,蔡總統對富田30歲致祝賀辭之外還表示,「相信透過銅科二廠啟用這個新里程碑將會帶動更多銅鑼科學園區周邊的電動車相關供應鏈的蓬勃發展。恭賀台灣電動車業發展又邁向新的里程碑!」

富田創辦人張金鋒總經理致辭表示,台灣的電動車產業將會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領域
,而富田在此已更耕耘13年,可以說奪得先機,很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個榮景產業的標竿。目前富田創新研發的三機一體設計有望成為電動車的標準引擎,已受到國際注目,而富田也會更努力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保持年輕活力,積極締結國際上不同的合作關係,繼續在馬達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談及未來的期許,張金鋒說,希望能跨足台灣潔淨能源領域,進一步整合台灣的上下游產業生態鏈。因為「從馬達出發,延伸至整車系統規劃,再結合國內外跨界產業資源,將有機會帶動基礎材料、精密加工的升級;從根本上改變台灣的產業體質,進一步由此扎實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扎根台灣、放眼世界的願景」。這次參訪令貴賓驚豔的,還有SuperChager充電站,來賓現場見識到TESLA的Model
S的快充速度,20分鐘即可充飽50%的電量,在在可見到富田欲加快活絡電動車發展的企圖心

潭雅神工業廠協會座談 經濟部長蒞臨

臺中市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12日舉辦廠商座談會,邀請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及臺中市政府副市長張光瑤等多位長官一同出席,藉由此廠商座談會能整合產官學研共同資源,截長補短大大提升產業的競爭力,也希望協助廠商產業發展及競爭力提升。

臺中市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舉辦廠商座談會,與會長官及貴賓共同合影。
臺中市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提供

經濟部部長李世光及工業局局長
呂正華、臺中市政府副市長張光瑤等多位長官,為了關心產業發展及智慧製造現況,12日特別前往臺中市潭雅神工業廠商協進會拜訪,並針對前瞻政策土地部份舉辦座談會。會中該協會理事長黄耀德及總幹事陳政鸿,邀請協會常務理事百德機械總經理廖子恩、理事永進機械協理劉庚朋、理事靄崴科技董事長陳金柏、理事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常務監事
威全工業董事長林國全、監事華銳精機總經理邱瑞之、監事鋁台精機廠總經理藍維種、台灣區表面處理公會理事長暨日堡精密董事長郭國輝及台灣手工具公會榮譽理事長吳傳福等多位理監事一同與會。

此外,該協會在黃理事長、陳總幹事及理監事幹部,凝聚力量共同來協助廠商,解決目前最重要的土地取得、人才培育及產業技術提升等問題。

富田電機馬達 高效能獲認證

富田電機秉持「創新、熱忱、誠信」的經營與服務理念;致力於各項產品研發,並以「FUKUTA」自創品牌行銷,產品也獲得ISO9001、CE、CSA、3C、台灣精品等國際與國家認證。

富田電機因深入了解各種產業機械所需傳動特性與節能效率,配合扎實的研發設計能力,不斷推陳出新,以兢兢業業態度對產品品質自我要求,與國內產業共同成長,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值得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為能確保出廠產品品質穩定度,投注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在各類產品的檢驗設備,達到「品質第一、客戶至上」的理念。

富田電機重視環保意識並切身配合,從採用國際認證的ROHS的原物料件開始著手並使用符合能源效率GB2、IE2、IE3高效能電機零件。除了生產開創期的一般通用產品外,隨著環境變遷與市場競爭,透過產、研、學多方合作,讓產品品級由一般標準AC感應馬達創新研發到變頻專用馬達、感應伺服馬達、同步伺服馬達、電動載具專用馬達等。

富田電機以「紮根台灣,放眼世界」的經營理念,建立完整的國內與國外行銷服務團隊,產品銷售已遍及歐美、亞洲及澳洲地區,並以國際市場根基與銷售實績,讓每年產品市場銷售廣泛度能不斷持續擴大成長。
電動巴士廠組隊南向搶訂單

  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電動大巴業者組國家隊卡位;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主任王正健表示,國產電動大巴具客製化、品質穩定等優勢,已有業者即將接到來自越南與柬埔寨的訂單。
經濟部昨(6)日對外說明電動車國產化現況,目前國內國產電動大巴整車製造商包括華德、唐榮、立凱等,馬達有富田、利電、晟昌,電池模組有新普等業者,電動大客車的國產附加價值率已逾六成。
王正健指出,不同於電動車強調規模化生產,電動大巴就像觀光遊艇,是客製化需求極高的製造業;車輛將來用途是市區載客、觀光景點載客,平面道路或是爬坡路段等外在環境,可視需求選擇搭載電池性能的續航力。其他包括內裝坐椅安排等配備,都可量身訂做。
包括大陸、日本等電動車製造商積極搶進東南亞市場,大陸電動巴士多靠低價搶單,但品質欠缺穩定度,售後維修服務不佳,且大規模生產不利客製化,日本雖然品質一流,但售價約是台廠的四到五倍之高,因此造就了台灣電動大巴商機。
王正健表示,越南經濟條件轉好後,有意購買台灣製的電動大巴;由於台灣與東協國家並未簽有租稅協定,初期量少時擬先從台灣整車進口,未來不排除在越南設廠。
王正健表示,以一輛電動大巴造價約千萬元,台灣每年生產200台,年產值僅約20億元;未來五年的換車需求也只約三、四千輛,如今陸客來台限縮,市場要做大,勢必要拓展海外市場。
國內電動大巴業者已先後赴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等市場考察,這些國家同是東協市場,但國情不同,業者也不敢躁進。<摘錄經濟>



富田在台擴建新廠

  針對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將在上海設廠,中鋼(2002)持股近25%的富田電機董事長張金鋒昨(27)日表示,富田明年底前的訂單均已準備好了,但為掌握商機,富田也將加速在台灣擴建新廠的計畫。
在經濟部與科技部的全力支持之下,富田不排除進駐竹科所屬的銅鑼科學園區設廠。富田初步規劃,將租用5至7公頃的土地設廠,同時邀集相關供應鏈廠商加入,建立國內最大的電動車動力系統生產基地。
據了解,特斯拉已和上海政府控股的金橋集團簽署協定,金橋將提供土地作為入股資金,並與特斯拉合設公司。<摘錄經濟>

富田品質第一客戶至上

富田電機創立於1988年,秉持創新、熱忱、誠信理念致力於各項產品研發,並以「FUKUTA」自創品牌行銷,產品獲ISO9001、CE、CSA、3C、台灣精品等認證。
富田重視環保意識並切身配合,從採用國際認證的ROHS的原物料件開始著手並使用符合能源效率GB2、IE2、IE3高效能電機。除生產開創期的一般通用產品外,透過產研學多方合作,產品品級已由一般標準AC感應馬達創新研發到變頻專用馬達、感應伺服馬達、同步伺服馬達、電動載具專用馬達等。
富田深入了解各種產業機械所需傳動特性與節能效率,配合紮實研發設計能力,不斷推陳出新,對產品品質自我要求,為能確保每一出廠產品品質的穩定度,投注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在各類產品的檢驗設備,達到「品質第一、客戶至上」的理念。電話(04)2528-8833,網址:www.fukuta-motor.com.tw。<摘錄經濟>

大陸市場潛力大低碳垃圾清運帶領CO2減量



據統計,PM2.5的污染源有兩成來自車輛,其中柴油大貨車占10%。台灣每天有300萬人吸入垃圾清運車怠速而不斷排放的廢氣及噪音災難性的襲擊,不僅是國人健康上殺手,對友善城市也是一大毒瘤。
台灣不該繼續讓民眾曝險於一級致癌物密布的清運環境裡,垃圾車更不該是避之唯恐不及的老烏賊!
去年底,全亞洲「第一台純電動清運車」在台發表,此全電動清運車不單要讓倒垃圾吸廢氣的痛苦經驗走入歷史,為台灣產業發展新風貌帶來強大契機,也象徵我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所邁出最有力的一步。
由我國環保垃圾車指標廠-同均動能主導整車系統設計開發,並攜手富田、利佳、立淵組成堅強整車系統聯盟所完成的新綠能環保車,是全亞洲首部結合產、官、研並整合法人資源,由國內廠商技術自主研發成功之「純電動清運車」;標榜沒有引擎、不用油,零耗油、零排碳、零怠速、低噪音及低熱排放,當時引發熱議。
放眼現有電動化車輛,該款全電動清運車可以說是目前潛力最大的利基車種,具獨特性、寡占性;停車頻率與民眾接觸面極大、影響層面廣泛;在市容觀感上能加分等種種優勢,已受到對岸潛在客戶下單肯定,對帶動我國整體產業鏈國際化的潛力亦備受期待。<摘錄工商>
富田電機~富田電機追求穩健經營

  全球經濟第一季是不是谷底還不明朗,但富田電機今年股價從開年每股112元升到178元,反彈的陡峭程度引起高度關注。富田董事長張金鋒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嚴正表示不願意一家正規經營的馬達廠,被捲入股市炒作的亂象裡,並強調,富田是一家走環保、創新但優先追求穩健成長的公司,歡迎支持節能減碳理念的投資者加入,但不需要非理性的熱錢!
張金鋒說,由於新政府將新能源產業定調為國家基礎建設,與此相關的四大主軸:節能、儲能、創能(再生能源)、系統整合,對於富田近年所布局的車輛電動化方向,的確可帶動一些商業機會。但是包括技術面、產業面、市場化等問題,都是要一步一腳印扎實進展而不是立竿見影,去年稅後EPS 10元的表現也非平均表現,而全球與台灣經濟今年更有可能比去年還差,籲請投資人冷靜、再冷靜。
電動車、智慧化生產時代來臨,因應紓解地球暖化的需求正啟動電控系統倍數成長的市場規模。日前在綠能產業政策交流會中張金鋒就針對產業面問題,提出台灣企業的五缺困境:缺工、缺地、缺才、缺水、缺電等問題,請政府優先解決其中最致命的土地與教育兩項。同時指出,Power供應鏈絕對是台灣的機會、前瞻的政策,因此籲請新政府儘快設立「電動車暨零組件專區」。
富田電機這幾年調整營運重心於最具成長性的綠能載具電動化市場,除了自家本業營運,也不遺餘力攜手國內廠家擴大產品、技術合作空間以建立產業生態鏈,搶占台灣綠能產業躍上國際的黃金時間。<摘錄工商>

富田籲設電動車暨零組件專區

  富田電機(FUKUTA)開年表示,希望政府力挺第一件事就是設立「電動車暨零組件專區」。累積近30年研發經驗及實力的富田,現已培養出關鍵核心的整合技術能力,未來將持續發展各項符合國際經濟發展動態需求與國家重點政策推動的新產品及創新開發技術,同時將積極展開與產、官、研、學進行知識、資源的連結/共享與應用,盼能為促成整體產業的永續發展做串連,讓台灣綠走出一條活路。<摘錄工商>

富田銅轉子馬達高效

  富田電機所研發的電動車銅轉子馬達,參與美國知名電動車車廠設計與研發,出力最大可達到375Kw,技術能力於國際取得領先地位,並將應用於國內新一代智能電動車,可望帶動國內電動車產業新一波動能。
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Paris Climate Summit)通過本世紀結束前全球要合作將地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環保減碳議題再度成為顯學,電動車可以有效改善都會區C02排放及霧霾汙染,市場經過去2年的盤整,目前已重拾成長趨勢,除了美國,大陸市場在中央與地方法規及政策支持下,成為各大電動車製造商兵家必爭之地。
提到電動車核心組件-驅動馬達,在國際市場上無人不知台灣FUKUTA富田電機,美國知名電動車車廠自成立起,即與富田電機進行銅轉子馬達的設計與研發。
而台灣品牌的智能電動車以及華德動能公司電動巴士的開發及製造,富田電機亦無役不與,扮演關鍵角色。
國際銅業協會台灣辦公室李東森經理表示,銅轉子因為銅電阻損耗低,其馬達效率比鋁轉子高,加上起動電壓高,扭力也大,適合都會及高效能車型動力曲線要求。
銅的散熱能力佳,高溫時電阻仍低,使其在高速段動力輸出及效率表現要優於永磁式驅動馬達,並有助延長驅動系統壽命,再加上研發技術完全可由國人自行掌握,且主要材料又為銅及矽鋼片,完全不用稀土,原料來源分散且穩定無虞,故美國知名電動車車廠最新的豪華SUV電動車就使用375Kw銅轉子馬達,另鑒於國內與大陸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商機,台灣品牌新一代智能電動車無獨有偶採用了150Kw銅轉子馬達。
於此,富田電機的電動車銅轉子馬達出力最大可達到375Kw,技術能力在國際上可謂首屈一指,對於台灣電動車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著有貢獻。
銅轉子馬達技術門檻高,除了用在電動車上,在工具機、沉水泵浦、飛機油泵浦、礦業馬達、大型減速機乃至火箭壓縮系統都有廣泛的應用,也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技術。
而身為該技術重要推手的國際銅業協會,積極推動銅轉子壓鑄聯盟,近5年來邀集中、日、韓、台、印等主要發展商及設備商針對冶金、材料、銲接、設計、製程、設備等不同層面舉辦各型研究會、參與國際馬達效能競賽、廠商互訪交流,協助國內廠商提升製造工藝水準與降低製程成本,並期待銅轉子馬達可更廣泛地應用在一般高效率工業馬達領域。<摘錄工商>

  經濟部「創造綠色生活與低碳觀光之電動巴士先導運行計畫」昨(22)日由國內商用車製造老字號的唐榮車輛科技領航,於交通便捷的南科高雄園區舉行正式啟動典禮,該計畫共有23輛電動巴士,五條路線將在台中市與台南市先導運行。
啟動典禮由唐榮董事長何義純主持,邀請經濟部工業局金屬機電組科長張國樑及電動巴士國產化聯盟夥伴,包括:有量科技董事長劉向春、富田電機副總張吉龍、亞力電機董事長李文、惟享科技總經理陳家增、銓鼎科技總經理鄭旭峰、寶錄電子副總黃日耀等貴賓及東海大學黃淑芬與林棟材專家、翁紹仁教授、苗新元教授及成大呂執中教授與魏建宏教授等貴賓親臨見證。
何義純表示,20多年來唐榮曾為國人打造台汽國光號、莒光號火車、捷運電聯車、Volvo低地板巴士與Volvo重型卡車等,其製造商用車經驗堪稱全國翹楚,國人絕大部分都搭乘過唐榮製造的商用車,現更取得瑞典國寶富豪Volvo合資原廠技術轉移,電動巴士的科技新廠的產能與品質,已臻國際水準且與國際同步,未來透過國產化聯盟合作的成本降低與在地優勢,可望大舉服務公共運輸市場。<摘錄經濟>

唐榮車輛強攻大型電動巴士

  唐榮車輛科技公司結合富田電動馬達、台達電空調冷氣、台塑鋰鐵動力電池等11家國內關鍵零組件廠商,生產大型和中型電動巴士,要將年產量達1千輛電動巴士的高雄路科廠,建構成為國產化的電動巴士基地。
唐榮車輛董事長何義純說,雖然大型電動巴士每輛售價1,200萬元,比其它類型產品高,但每年省下30%營運成本,3年就回收了,更何況還可免於製造PM2.5對環境的無形汙染。
經濟部「創造綠色生活與低碳觀光之電動巴士先導運行計畫」,昨(22)日在高雄路竹科學園區的唐榮車輛科技廠房正式啟動,除工業局科長張國樑南下主持,桃園客運、高雄客運、加拿大龐巴迪等國內外客運、車輛軌道及關連性產業代表也都出席。
何義純指出,在190多個國家12月中旬簽署巴黎協定之後,全球對乾淨能源和環保議題將更關注,根據專家預估,2020年新生產的汽車中有一半屬於新的能源車輛,而且「15年後電動車完全有可能取代傳統車輛」,在政府與產業攜手努力下,電動車市場指日可待。
唐榮車輛配合市場趨勢與政府政策,在路竹科學園區設廠,每年可生產1,000輛大型和中型電動巴士,何義純說,此一量產規模可搭配中央「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在未來10年將巴士、接駁車、遊園車等各型態的大眾運輸車輛,汰換成為1萬輛電動巴士。
何義純表示,妥善率高、成熟整車製造技術及智能整合能力等3大要素,攸關電動巴士是否成功,唐榮車輛結合國內11家專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大廠打造國產電動巴士,包括台塑鋰鐵、新科電力、富田電機、亞力電機、復盛、創研、幃享、由田、台達電、寶錄電子等;其中已有5家成功打進電動巴士國際供應鏈中,例如富田的電動馬達受到Telsa採用,顯見台灣製造電動巴士的實力。
何義純說,唐榮車輛製造的大型電動巴士每輛售價1,200萬元、中小型約600萬元,看起來比其它類型產品高,但每年可節省30%的營運管理成本,「3年就回本了」。
他指出,包括台積電南科廠的巡迴巴士在內,唐榮電動巴士在12月已有23輛分別在台中、台南等4縣市的5條路線行駛,未來將會擴大到民營客運等公共運輸路線上。<摘錄工商>

富田電機榮獲2015年小巨人獎

  中小企業界年度盛會-「第18屆小巨人獎」前天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富田電機以「注重研發,擁有多項專利,順利跨入美國電動車大廠動力系統產業鏈,營收逐年增長、獲利良好,並能根留台灣」,獲評審一致青睞,一舉拿下今年此獎項,成為這屆綠能+傳動零組件產業唯一獲獎的黑馬。
富田董座自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手中接下獎座,特別對媒體強調,台灣企業環境現正面臨五缺:缺工、缺地、缺才、缺水、缺電,其中最致命是土地與教育,這是最迫切待政府優先解決的。假如電動車Power供應鏈能成為台灣兩兆雙星的下一個產業,政府第一件可以幫忙的就是設立「電動車暨零組件專區」。
富田成立27年,自創品牌FUKUTA,累積近30年研發經驗及實力,培養出關鍵核心整合技術能力,一路走來非一朝一夕之功,篳路藍縷、辛勤耕耘,可說是富田最佳寫照。迄今,富田仍持續發展各項符合國際經濟發展動態需求與國家重點政策推動的新產品及創新開發技術,在提高企業競爭力之餘,更不定期與產、官、研、學進行知識與資源的相互連結,資源共享與應用,將大環境的發展納入考量,集中火力從有效促成整體產業的永續發展做思惟串連建言,就是為了匯聚產官學研各界力量,讓台灣綠能走出一條活路。<摘錄工商>

富田FUKUTA節能推陳出新

  富田電機創立於1988年,秉持「創新、熱忱、誠信」的經營與服務理念;致力於各項產品研發,並以「FUKUTA」自創品牌行銷,產品也獲得ISO9001、CE、CSA、3C、台灣精品等國際與國家認證。
富田電機重視環保意識並切身配合,從採用國際認證的ROHS的原物料件開始著手,並使用符合能源效率GB2、IE2、IE3高效能電機零件。除了生產開創期的一般通用產品外,隨著環境變遷與競爭力提升,再透過產、研、學多方合作方式,讓該公司產品品級已由一般標準AC感應馬達創新研發到變頻專用馬達、感應伺服馬達、同步伺服馬達、電動載具專用馬達等。
富田電機因深入了解各種產業機械所需傳動特性與節能效率,配合紮實的研發設計能力,不斷推陳出新,以兢兢業業態度對產品品質自我要求,共同提升國內產業對國際競爭力,而能成為值得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為能確保每一出廠產品品質的穩定度,投注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在各類產品的檢驗設備,達到「品質第一、客戶至上」的理念。
富田電機以「扎根台灣,放眼世界」的經營理念,建立完整的國內與國外行銷服務團隊,目前產品銷售遍及歐美、亞洲及澳洲地區,且已有著打入國際市場根基與實績,讓每年產品市場銷售廣泛度能不斷持續成長。
富田電機電話(04)2528-8833,網址:www.fukuta-motor.com.tw。<摘錄經濟>

富田電機公司簡介

富田自1988創立著手研發三相感應電動機,1989年投資奇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矽鋼片沖壓廠,並順利於1993年開發完成變頻專用馬達並取得專利。於1998年將資本額增資至6000萬元,且成功研發推出感應伺服馬達並獲經濟部主導性新產品計劃輔導,為台灣首家研發成功並取得各國專利及 CE Mark及CSA 認証的公司,更於2001獲得台灣精品獎及優良設計獎。富田以嚴謹的公司組織為後盾,致力於研發工作,產品推陳出新,並堅持自創品牌 FUKUTA 路線來貫徹,為傳統動力更新價格觀的理想。 富田電機自創立以來,以嚴謹的公司組織為後盾,致力於研發的工作,產品推陳出新,並堅持自創品牌FUKUTA路線來貫徹『為傳統動力添新價值觀』的理想

富田電機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22802861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公司名稱 富田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FUKUTA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FUKUTA ELECTRIC & MACHINERY CO., LTD.
資本總額(元) 6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400,000,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40,000,000
代表人姓名 張金鋒
公司所在地 臺中市神岡區豐洲里豐工南路18號
登記機關 臺中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 077年04月01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09年12月09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D01030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40  機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A01120  銅鑄造業
CA03010  熱處理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富田電機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富田電機董事長 張金鋒   1,828,244
0002 富田電機董事 張秀換   531,776
0003 富田電機董事 張炳杉   160,572
0004 富田電機董事 張炳福   696,711
0005 富田電機董事 黃振輝   29,149
0006 富田電機董事 黃百堅 中盈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7,800,395
0007 富田電機董事 劉敏雄 中盈投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7,800,395
0008 富田電機監察人 張富榤   1,130,966
 

與我聯繫

富田電機股價的問題或想交易富田電機可以加LINE聯繫,互相交流討論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常見問題

 
富田電機股價怎麼知道?

因為富田電機是未上市股票,所以都是透過私人間的交易,因此沒有向上市櫃股票一樣有個成交價。通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參考的價格,想買的可以參考賣價,想賣的可以參考買價,如果有富田電機股價方面的問題,歡迎與版主交流討論喔

富田電機股票怎麼買賣?

因為富田電機股票還未上市,所以只能透過私人間的轉讓,可以直接找想要交易的對象,進行交易,因為法規的關係,所以無法用委託方式進行,如果有 富田電機想要交易的,歡迎直接與版主連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