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是指,外科醫生透過內窺鏡及各種顯像等技術,並在不需對患者造成巨大傷口的情況下施行手術,也因為微創手術傷口小,讓病人在術後可以較快速復原,成為國人較偏愛的手術方式之一。而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看準這技術趨勢,將創新技術與微創手術做結合,化為具競爭力的產品,積極搶攻脊椎微創手術市場。
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經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老年醫療的需求相當迫切,其中脊椎老化更是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俗稱的「長骨刺」即是人體脊椎因退化或骨折造成錯位,造成患者坐立皆痛,需以手術進行椎間融合手術。過往以開放手術治療所造成的傷口切口較大,對老年人風險較大;而透過顯像技術進行的微創手術,傷口較小且手術時間短、後續恢復也快,逐漸為醫學界採用,治療脊椎老化時不再需要大費周章動大刀。
工研院多年致力於人工骨材研發,2009年與手術器械龍頭鐿鈦科技共同創立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簡稱「台微醫」,其諧音也隱含「台灣唯一」的寓意,期許結合創新微創手術醫材與技術,打造生醫界的明日之星。長年專注醫材與骨材研發的梁晃千,也從實驗室裡的研究員跨界變身為CEO,肩負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重任,引領產業航向自主研發的生醫新藍海。
台微醫以精進整體脊椎微創手術為出發點,不僅自主研發脊椎釘、椎間融合器等人工替代骨材,也開發暱稱「龍蝦釘」的微創骨釘、以熱熔槍原理發想的「熱塑性骨材」等前瞻性材料的研發,不僅改善微創手術的傷口大小,也讓促使醫療人員在執刀時更加精準便利。
勇於創新 研究員變身CEO
創業是條充滿不確定風險的道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班畢業、台微醫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晃千,回想當初勇敢創業的原因感性表示,「一直以來,工研院一直鼓勵技術人才投入創業,那麼多前輩都出去開路拚台灣經濟了,這次輪到我,當然毫不遲疑,希望藉由創業實踐技術成果,對社會有所貢獻。」
他還記得當時同為工研院同事的妻子,對於他的決定曾半開玩笑地說,「希望你3年後還養得起我,」她鄭重囑咐,「到時你一定要回來告訴大家『台微醫還活著』!而且不只是活著,還活得很健壯。」
台微醫鎖定脊椎微創手術領域默默耕耘,始終堅持不代工,以經營自有品牌為主要方針,走過9個年頭,2016年已達到損益兩平,並開始小有獲利。但台微醫並不以此滿足,仍持續投入經費研發新產品,「創新產品是支持品牌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是創業以來最寶貴的經驗,」梁晃千表示,台微醫現已在國內人工骨材市場拿下超過兩成的市占率,並成功將產品推向國際,獲得中國大陸、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的上市許可與認證。
工研院設計、鐿鈦製造 猶如品質保證
回想這幾年來的重重考驗,宛如闖關實戰,台微醫在創立前幾年專注開發人工骨材產品、興建GMP規範工廠,他原本以為,優質產品自然會被市場接受,但沒料到醫療界保守的特性,對於新廠商、新產品難以建立足夠的信任度,因此如何到對的切入點、破冰拿下訂單,成為台微醫創業初期的關鍵。
2014年的一場牙科展覽,對梁晃千而言宛如一場震撼教育,「當時我帶著牙科骨粉設攤參展,因為沒有醫生認識我們,攤位前冷冷清清,到後來乾脆將產品用送的,但他們卻避而不拿,」展覽即將結束,他跟參觀展覽的人聊到出身工研院的背景,對方眼睛一亮,才願意拿走產品,其他人也才跟進索取,「亮出工研院招牌,總算東西送光光。」這個現象讓梁晃千意識到「系出名門」的品牌保證,是嚴謹保守的醫療市場敲門磚,因而轉變行銷策略,強調「工研院設計、鐿鈦製造」的品牌形象。
也曾有位名醫在研討會談到骨材時,當著台下將近200多名專家學者點名台微醫:「我用慣大廠的產品了,大廠才有品質保證,為什麼要用新廠商的產品?」被「點到名」的梁晃千不亢不卑地上台說明,「我了解您的想法,但台微醫不同於日美的組裝產品,台灣生醫技術紮實,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們相信『工研院設計、鐿鈦製造』的品質值得肯定,台微醫存在的意義正是為了將台灣優良的技術與產品推向國際!」感受到梁晃千的誠意,名醫不久之後也成了台微醫的客戶。
建立優質團隊 充分授權吸引人才
梁晃千表示,目前台微醫已順利完成創業時擬定的發展三階段策略:首先將工研院技術化為產品、增資並讓產品上市、再增資達2億元擴增生產線。台微醫預計在年底登板興櫃,對此創業里程碑梁晃千感慨良多,「台微醫一路走過來,面對挑戰與挫折總選擇正面迎擊,我始終堅定認為自己已做好準備,即使有困難,換個方向再走,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務實的經營理念也反應在梁晃千的領導風格上,從最初的3人公司一路茁壯到現今40人左右的規模,他抱持一貫「找夥伴」的理念,逐步建構台微醫人才團隊,亮麗的前景及信賴夥伴的領導風格,也吸引台灣醫藥醫材外商的業務精英前來求職。在管理策略上他也採取開放的任務導向,公司一位土耳其籍業務員即將派駐母國開拓市場據點,梁晃千充分授權,讓駐點員工能全力以赴,「我們生產最優質的產品,也打造任務導向的明快工作環境。」
梁晃千在桌上寫下「930747」的數字,「這是我在工研院的員工編號,當時要離開出去創業時,主管曾經對我說:『創業維艱,撐不下去的話,歡迎再回來。』」他仍記得當時內心波濤洶湧的感動,「有整個工研院支持我,絕不能失敗,我會回來的,回來與大家分享台微醫的成功果實。」
微創新星台微醫 打造本土高階醫材品牌
在生技醫療產業中,骨科就占植入式醫材足足有40%,其中又以脊椎手術用量最大(占20%)。由工研院新創成立的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台微醫),是臺灣第一家製造微創手術醫材的公司,致力開發植入脊椎的器材,多項產品取得歐盟認證,並獲多國上市許可。除投入脊椎手術周邊醫材,開發新醫材,台微醫也希望帶動手術方式創新,持續降低醫療風險。
自2014年進駐新竹生醫園區,台微醫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晃千認為,新竹生醫園區具備轉譯醫學基地的特有優勢,最無可取代的是,未來將有支援臨床研究的醫院進駐,讓工程師和醫師合作更密切。
脊椎微創手術 降低老年患者風險
「脊椎問題是老化產生的疾病。」梁晃千說,脊椎椎間融合手術的患者多為60歲以上的年齡層,隨著人口老化,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大。臺灣一年約有四到五萬人接受脊椎椎間融合手術,也就是俗稱的「長骨刺」,此症好發於老齡,但醫師往往建議別讓80歲以上的患者接受手術,因為傳統開刀手術(Open Surgery)切口約10~20公分,會造成大量失血、周邊肌肉組織嚴重受損,老年人較難承受這些風險。
1980年代問世的微創手術將切口極小化,具有疼痛少、復原時間短等優點,泌尿科、婦科、骨科等領域已有不少手術採微創方式進行。
由台微醫自主研發的椎間融合器、人工替代骨材、脊椎釘等產品,主要就是為了精進脊椎椎間融合微創手術。梁晃千描述,醫師在患者身上打三至四個孔洞,每個創口直徑小於2.5公分,從這些開口將器材植入患者脊椎,失血量可從傳統方式的800毫升降至200毫升以下。
工研院設計 鐿鈦製造
2009年,工研院與鐿鈦科技共同成立台微醫。梁晃千起初認為,產品夠好,市場就會接受,其餘皆是其次,直至三年前一場牙科展覽,讓他深刻意識到品牌的重要與醫療市場的特殊性,「醫療界很保守,非常仰賴信任度!」
當時他們帶著牙科骨粉參加展覽,這是用在植牙、填補牙缺損的材料,算是骨科主業的「副產品」。梁晃千回憶,當時初出茅廬,醫生不認識他們,攤位乏人問津,「我們的牙科骨粉用送的,人家都不要!」後來才了解,原來牙科產品太複雜,醫師不敢貿然使用新品,直至展覽尾聲,與別人聊起自身工研院背景,才打開那扇緊閉的門,他笑道:「結果亮出工研院的名字就送完了!」
相較於牙科,植入人體的骨科醫材侵入性更高,進入門檻也更嚴苛,台微醫打出「工研院設計、鐿鈦製造」口號,兼容工研院的創新與鐿鈦的醫材製造基礎,兩者交融互補,這策略奏效了,此後也成了公司品牌意象。
熱塑性骨材今年上市
台微醫自2009創立以來,產品已在中國、歐、美、東南亞獲得認證與上市許可,多項產品取得歐盟標誌認證(CE)。梁晃千指出,台微醫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一是把工研院的技術帶出來;二是增資、讓產品上市;三是進一步增資達二億,並增加生產線。在獲利緩慢穩定成長下,目前台微醫已連續三年營業額成長平均超過50%,去年外銷突破了10%,今年預計將突破30%。
台微醫並不會貪心地想要各種醫材一把抓,梁晃千篤定的說,未來五到十年,他們仍專注精進脊椎手術的周邊醫材,暫不打算往其他方向延伸。「例如現在手術還有多個小傷口,我們想往單一小傷口邁進!」
這乍聽之下很困難,但團隊已有雛型了。三年前,他們從骨科手術室裡常見釘子、榔頭、電鑽、鋸子等工具,突發奇想引發靈感,嘗試用「熱熔槍」的原理在脊椎之間注入可塑性材料,使之在體內成型為支撐骨材,沒想到意外開啟「熱塑性骨材」這項前瞻性研發,預計今年就能進行產品上市認證申請。
台灣微創 打入高階植入醫材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挾工研院研發以及鐿鈦科技製造兩大優勢,以自有品牌打入高階植入醫材市場,其可吸收性人工骨材市場占有率約兩成,總經理梁晃千並宣示,明年還有全球獨家產品將上市。
梁晃千表示,隨著人口老化,植入醫材已是外科重要的解決方案,而過去仰賴國外大廠的高階植入醫材,目前台灣也有自製能量;像台灣微創醫材成立以來,就專注開發高階植入式醫療器材,包括人工骨材、脊椎椎間融合器與固定器、創傷骨固定器、牙科骨粉,也持續開發手術過程所需要的微創器械。
台灣微創目前已有多項高階植入式醫材產品獲得國際證照,例如歐盟屬第3類產品的可吸收性人工骨材、第2類微創脊椎固定系統與微創椎間融合系統等,梁晃千說,台灣微創近6年來,致力將台灣製造(MIT)自有品牌的醫療器材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梁晃千指出,台灣微創可吸收性人工骨材等既有產品,在台灣的市占率約20%,已居國產第2;尤其源自工研院技術移轉的「熱塑性骨材」,結合生醫材料與微創骨材傳輸器械,是全世界唯一的高階骨材產品,預計明年底可上市。
回首成立初期,梁晃千說,以前完全不會看財務報表,到現在要負責資金運轉,也從埋首實驗室到與商場老手談判合作,開始創業後,才知道團隊把一切想得太簡單了。
梁晃千並指出,產品上市之前,也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臨床實驗、取得認證,完全無法速成,所幸關關難過關關過,至今已獲得許多醫師的青睞採用。
他解釋,在產品技術的研發過程中,要經過設計開發與試製、物化性測試、生物相容性的分析以及大型動物的功效性驗證,並導入工廠優良製造標準,縮短產品的開發時程,才能做出真正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
台灣微創除有工研院骨材技術團隊成員,梁晃千也強調具有與鐿鈦科技合作的優勢,並在結合資深臨床醫師的經驗,所開發椎間融合與脊椎固定器,已經能以微創方式進行脊椎手術,利用專利設計產品,醫師能夠更精準地將植入物植入正確部位,還能縮小病人的手術傷、大幅減少失血量,明顯降低老年人的手術風險,如今已完成數例逾90歲病患的脊椎手術。
梁晃千說:「讓臨床醫師降低手術的風險、減少手術所產生的傷害,這是台灣微創醫材的企圖心與願景。」而除了技術優勢,他也明確指出台灣微創不只要做創新產品還要打自有品牌,這才是長遠之路。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簡介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公司成立於2009年12月,為工業技術研究院之新創事業,本公司以研發與製造第二與三類的高階植入式醫療器材為目標,產品的開發強調創新性,以開發具有國際競爭性之自有品牌產品進軍國際市場。
本公司不僅具備高階植入式醫材開發團隊,更具有優良與高效能之製造環境,具有經衛生署認可之GMP工廠,可供本廠進行生產製造,以創新、誠信、健康之理念,促進人類福祉。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25098389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WILTROM CO., LTD.)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WILTROM CO., LTD. |
資本總額(元) | 5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291,09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29,109,000 |
代表人姓名 | 梁晃千 |
公司所在地 | 新竹科學園區新竹縣竹北市生醫路2段26號1樓 |
登記機關 | 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
核准設立日期 | 098年12月29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1月29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所營事業資料 | CE01010 一般儀器製造業 CF01011 醫療器材製造業 CE01030 光學儀器製造業 F108031 醫療器材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208031 醫療器材零售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限區外經營)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IG01010 生物技術服務業 研究、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下列產品: 1、熱塑性脊椎植入醫材(Injectable Thermoplastic Polymers) 2、人工替代骨(Bone Substitute) 3、脊椎固定系統(Spinal Fixation System) 4、椎間融合系統(Cage) 5、可擴張錐體強化系統(Vertebral Body Augmentation System) 6、骨水泥(Bone Cement) |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事長 | 梁晃千 | | 1,216,344 |
0002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事 | 游智元 | 能率亞洲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 1,920,000 |
0003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事 | 蘇義鈞 | | 1,597,271 |
0004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事 | 鍾兆塤 | 鐿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728,781 |
0005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董事 | 林俊男 | 鐿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728,781 |
0006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獨立董事 | 劉天仁 | | 0 |
0007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獨立董事 | 柯仁偉 | | 0 |
0008 |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獨立董事 | 陳威志 | | 0 |
|